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的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彦兰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751600

摘要

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占比较大的部分之一,也是最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学习新知识的地方,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基于此文章探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学

正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构建与实际生活和真实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学环境焕发新的生机。

此外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可塑能力强,是培养学习习惯,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期。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轻松高效地接收知识,又能培养语文素养,这对教师是极大的考验。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自体发展的关键期,在避免学生疲劳,影响身体发展的同时,需要通过适当的锻炼让他们的各个器官协调发展。在这一阶段,学生相关能力得到了发展,能够事半功倍。如果在这个阶段学生相关能力没有发展,以后再来弥补,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弥补不了。所以,我们既不能过度施加压力给学生,又不能错过学生最佳发展时期。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训练发展的能力。

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

第一,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存在着好奇心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上课时他们经常一边玩一边听课,听课效率不高,老师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培养和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中不停地纠错和规范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有所影响。第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天性好玩,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部分教师受很多因素制约,不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针对性教学,这也从侧面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三,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受语文的学科特点影响,教师很难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去满足学生对于趣味性的需求。而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比较重,一些语文老师有时会采用一些机械的识字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第四,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了教师教学难度。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的策略

(一)做好开展教学工作前的备课准备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促使小学语文课堂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且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和想法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综合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学习能力以及想法,有效完成课程规划与课程安排工作。此外,小学生正处于喜欢玩、多动的年纪,并且对所有事物都保持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备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用活动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新知识。这不仅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

(二)创设趣味性情境教学

1、角色情境

利用角色演绎的方式可以增加识字课堂的趣味性。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演绎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课文时,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动物头像,与学生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在学习“壁”字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上下拆分,让扮演壁虎的同学拿着壁字的上半部分,与其他学生进行组合,最终正确找到壁字的下半部分。在进行《乌鸦喝水》这篇文章学习时,教师让扮演乌鸦的学生拿起杯子做出张嘴喝水的动作,使学生对“喝”有直观的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喝”字的理解。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演绎的方法,不仅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还能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进行角色演绎时,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赞美,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力。

2、构建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教学情境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比如汉字教学,教师则需要根据字音、字形、字义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生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建故事情境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生学习“月”字时,教师先对学生进行提问,月字在生活中像什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踊跃回答问题,然后老师再揭晓答案并用多媒体设备投放月亮的照片。在学生对月字有了大概的了解后,教师让学生在书本上对月字进行仿写,并采用接龙的方式对月字进行组词。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在学生对月字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教师和学生分享和月有关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亮等,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月字的理解,进而强化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记忆。纵观文字创造史,最初的文字是以模仿为主,然后经过上千年的演化变成了现在的象形字。而会意字的发展与象形字比较类似,只不过会意字最开始是根据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创造出来的。这就导致了现在大部分文字都是由声旁与形旁两部分组成。因此,教师可以从文字构成的角度来进行识字教学。例如,学生在学习跑字和瓢字的时候,教师要以形旁为出发点,着重讲解跑和足的关系,以及瓢是以瓜果为基础制成的,利用联想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在学生进行识字认字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情境教学,降低教学难度。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基础教学内容前移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生字词等基础知识。这不仅消耗了教师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应用翻转课堂和微课,将阅读课中的基础教学内容前移至课前,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帮助他们明确新课学习的内容和目标。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攻克重难点的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在互联网平台上选择合适的阅读类微课或者自主进行微课开发。在选择或自主制作微课时,教师需要明确微课的特点和时长,制作的微课视频不超过10分钟。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阅读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例如,低段学生的识字、写字和阅读速度较慢,微课视频应提供更多与阅读相关的插图、视频等形象化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阅读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可以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因此,可以将这些基础知识的内容放在课前,并利用微课降低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基础知识包括语法知识、文体知识和基本文学常识等。

(四)采用课堂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合作学习是需要学生之间进行自主探究、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年龄处于6~12岁的学生,心理、思想、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都比较欠缺,不懂得如何利用课堂合作更好地学习。因此,为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优质特性,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前可以为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继而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五)教师应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教师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部分小学生课前不预习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和自主性来制订教学策略。例如,教师应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个小提问来唤起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以《雷锋》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话题,雷锋的生活习惯,他有许多优秀的品质,这些品质应该透过阅读有关雷锋的作品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探索时间,让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中,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并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六)借助绘本资源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

1、善用绘本资源,仿编绘本插图

(1)为美文配好图,有效积累创作。图文并茂,文质兼美,语感鲜明,充满童趣,是小学生创编绘本插图的好例子。例如,低年级小学生绘画的一幅《池塘边上的柳树》,笔者就让小学生为此图配上最细化的表达,引导其将感受到的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形成美丽画面进行描绘。这样既培养了小学生从文字到具体形象的事物再到文字的系统感知能力,又寻找到了适合的表达空间。小学生还悄悄问我:“老师,我能不能把春雷公公和小柳树说的话也写下来呢?”…为文配图,充分激活了创作元素,让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孩子们想画、爱说、会写。

(2)学会文本迁移,续编绘本插图。注意挖掘文本资源往往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激情。学习《四个太阳》绘本内容时,教师可通过以下问题激趣:“为什么太阳会有这么多颜色?”让小学生选择某一个太阳观察,并找到对应的文本,借助插图理解作者用意。最后,让小学生带着自己的美好愿望想象其他不同颜色的太阳。孩子们浮想联翩,“我画了个橙色的太阳,把它送给伤心的人,让他们变得开心。”“我画了个黄色的太阳,送给住在地下的鼹鼠,让它们再次看见光明。”“鼹鼠不会写,画只可爱的鼹鼠代替文字吧……”学生乐写善画,但方式各不相同,有的边写边画,有的画完再写,有的写了再画。虽然文笔稚嫩,但通过“观察—阅读—领悟—创造”,他们的词汇量在增长,句式表达日趋熟练,对想象中的事物描绘得越来越准确,语言表达水平逐步提升。

2、巧用绘本资源,过渡看图语言表达当小学生通过模仿课文,掌握了绘本插图的创作方法后,他们的灵感便源源不断,单纯的课文模仿和创编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这时大量的课外绘本便给孩子创编带来了更广阔的天地。

(1)学习反复结构,截取情境补绘。一本绘本,一般有10多幅到几十幅图,一下子画这么多,会让小学生无从下手,甚至适得其反。那就先从创编一个小情节开始。绘本为了适应孩子的阅读心理,很多故事都采用反复结构。我套用这种反复结构中的一段故事情节引导孩子进行创编,如《迟到大王》,故事讲一个小男孩上学老是迟到,每次都遇到特殊情况,教师每次都不听他解释,处罚一次比一次严厉。共读时,先呈现男孩前三次迟到的情形,教师问小学生:那么第四次呢?小学生们就根据前边故事的模式,展开想象:小男孩上学路上又遇到了什么惊险,有的说地震,有的画恐龙袭击,有的写遇见了雪豹……他们脑洞大开,不可思议、稀奇古怪的想法层出不穷,一个比一个精彩。

(2)配文无字绘本,过渡看图语言表达。有一种绘本,只有图画,没有文字,故事全靠图画描绘。这样的绘本信息更加丰富与耐读,增加了多次重读的乐趣。这一阶段其实是绘本插图向看图语言表达自然过渡的时期。雷蒙布力格创作的绘本《雪人》就是无字书,这本图书采取多格漫画的形式。这个发生在寒冷冬夜里的幻想故事太迷人了,雪停了,男孩发现门外被一片奇异的光照亮了,那个白天他堆的大雪人竟然动了起来!于是,他把雪人让进屋来……精彩故事开始了。本研究者让小学生先观察图片,根据图画说故事,再看图配文,叙写故事。当很多孩子只能写几句话时,利用绘本实现语言表达的孩子将每幅图所配的文字连起来,就是一个长长的完整的故事,由此将使其实现从绘本插图到看图语言表达的无缝衔接。

结束语:总之,在新时代之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提高教学效率在掌握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之上,解决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难题。其次,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实现语文教学方式多样化,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后,要让学生爱上语文,主动学习语文,更要让他们在多样化的学习实践中,体会语文学习的魅力,如此,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强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探究[J].新课程,2021,(43):63.

[2]杨生祥.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31):21-22.

[3]董雪梅.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初探[J].学周刊,2021,(31):63-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