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人文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桂书良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第一中学 442600

摘要

本文围绕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作用展开探讨,探讨人文素养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相互关系,并提出提高人文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通过分析发现人文素养不仅包括人的文化品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还与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高中语文教学既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需要借助人文素养来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多种策略,包括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创新评价方式、拓展教学手段等,以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为其综合发展和未来成长打下良好基础。此外,文章还对人文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有助于引发广泛的学术讨论和教学实践。


关键词

人文素养;高中语文教学;作用

正文


1人文素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顺利。同时,人文素养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需要通过语文教育的途径加以培养和提升。因此,研究和深化人文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2人文素养与高中语文教学相互关系

2.1语文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作为一门涵盖语言、文学、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学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语文教学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品味人性,培养其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同时,语文教学的训练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化品格和情感态度,使其具备更高的人文素养。此外,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课内讨论、作文表达等教学活动,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除此之外,语文教学还能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化传统的思考和理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文化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通过古诗文赏析、经典小说解读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领悟其中的人文精神,从而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

此外,语文教学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鸣,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获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优秀的人文素养。

2.2人文素养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人文素养作为一种综合素养,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提升其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通过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感、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人文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情感投入和认同感,使其更加热爱语文学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学生,对于散发人文关怀、传递文化情感的语文教学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认同,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积极参与各类语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

此外,人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情感,使其更深入地领悟语文学科的内涵和意义。通过人文素养的积淀,学生更易产生对语言、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更深入地领悟语文学科的意蕴,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3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关联性

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紧密的关联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首先,人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内在基础。人文素养的提升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坚实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其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

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将进一步增进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通过对语文学科内涵和意义的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人文情感、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提升其人文素养水平。同时,语文学科所包含的文化传统、历史沿革等内容也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视角,促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关联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使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在学生学习中得以统一,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提升。

3提高人文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3.1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手段

有关提高人文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首先需要关注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精心设计的文本材料和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体验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情感渗透力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茶馆》中的友情描写等,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表演、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感体验能力。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再现的手段,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真实的情感冲击和审美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引发学生对人文情感的共鸣,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感体验类的教学活动,如情感文字背诵、感悟人生的情感写作、情感交流和分享等,从而在语文教学中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人文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3.2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策略

另一个重要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平台,应该注重在教学中渗透思辨教育的理念,提升学生的思辨层次,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哲理思考类的文学作品,如《论语》、《老子》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辨与探索。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一些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辨析,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思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从而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

此外,语文教学中还可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和文学赏析,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思考能力。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的人文情感和价值观念,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这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思辨教育,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水平。

3.3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课堂实践

除了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践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现实、关心他人,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例如,可以通过选取一些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激发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通过带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作品阅读和讨论,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认识社会责任,培养其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社区、参与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文学创作和演讲比赛,可以让学生通过文学表达方式,传递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人文素养。这样的课堂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水平。

通过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策略以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课堂实践,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水平,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未来成长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语文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文化传统的思考和理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等方面。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为其综合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兴艳.依托影视欣赏,提升语文素养——影视欣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2011,95-96

[2]刘永霞,李先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郭沫若诗作文本解读与教学应用.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0

[3]刘波.江苏高考英语作文新题型教学研究探析.国际教育论坛,2020

[4]蒋聪.探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的应用.2015,11-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