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毛健

河北省盐山县边务镇龙潭中心小学 邮编:061300

摘要

在现代教育中,趣味性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其应用也愈发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趣味性教学以其活泼有趣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动力和积极性。通过趣味性教学,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数学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趣味性教学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克服困难。因此,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趣味性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正文


趣味性教学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帮助学生愉悦地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趣味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理解和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的热情和动力,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深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一、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求很高,基于此,身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教学需求,注重学生思维和创新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奠定更加扎实的数理知识基础。

(一)趣味教学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身心发展尚不健全,其认知思维能力相对不足,而数学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对于许多知识点,教师一味地采用传统方法,生硬地照本宣科,很容易导致小学生不仅没有理解,甚至对数学产生厌烦感,从而导致教学中的不良循环。所以,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上,运用趣味性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情景,融合游戏和日常生活,带给小学生愉悦轻松的数学学习感受,将最基本的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进而产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趣味教学能提高课堂效率质量

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自信和希望,那么教学就能顺利开展。因此,身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高质量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更要善于发掘,并且巧妙地运用生活中和当代数学教育有关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观念和小学生生活的经历有机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帮助学生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奥妙。自教育学生开始,教师就常常说:“读书有三到,手到、眼到、心到。”基于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接受数学教学,教师应创设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实践操作,进而激发学生的“三到”。在游戏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敢于“动手”实操,配合“眼口耳脑”的参与,这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巩固,更可以让学生原来传统的数学经验,变得“有血有肉活泼”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与积极性。这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机制不仅让学生读书生活得更加轻松愉快,更能在不知不觉中,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效果与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升课堂工作的有效性。

(三)趣味教学能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具有浓厚的敬畏感和崇拜感。尽管这些思想和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良好的课堂秩序形成,但师生之间过度的距离感又会造成师生关系的僵硬,不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因此,为了改善这一人际关系,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趣味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采用趣味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以及对教师的盲目崇拜,进而营造良性的授课氛围,优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让小学生更为信任教师,进而体会到优秀教师的风趣幽默、亲切和自然,使小学生能够比较主动地投入课程互动当中,进而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不再把课程作为一个包袱。不仅如此,教师采用趣味教学方式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灵活应变能力,进而可以宏观地掌控授课状况,更熟悉每名学生的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而打造精品的趣味高效教育课堂。

二、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巧设趣味游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游戏的精心设计,将枯燥的数字、公式、符号、图表等融入游戏中,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良好课堂效果。教师要尽量多设计让小学生自己去做的游戏,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增加游戏的完成度,从而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拓展他们的思维。积极开展趣味游戏教学,这也是新课改理念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即“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由消极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觉的学习方式,从而极大地改善教学效果。“表内乘法”是一个令学生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做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就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游戏,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小组的划分,每个小组成员都会佩戴1~9的数字标牌,当两个学生自主结对时,对方小组的成员应快速地计算出两个数字的乘积,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这样学生就通过这一趣味性的游戏,对乘法口诀进行了反复的记忆与运用。教师将枯燥的学习活动转化为了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以此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创设有趣情境,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采用创设趣味的情境来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处理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可以更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进而激起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欲,而教师也能够把具体的数学问题纳入情境之中,这就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习者逐步地解题。而创设的情境也应该尽可能与现实生活有关,这就可以增强学生数学经验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习者更加了解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圆”时,精心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日常生活场景:一个人用一根无弹性的绳子,把他的小牛拴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有的学生反应很快:“牛的活动范围是一个圆,中心是一棵树,半径是绳长,只要把它圈出来,就可以确定牛的活动范围了!”原来这种情景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问题,它使学生更有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更好地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三)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记住和使用基础的运算法则,成年人知道一加一等于二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同一张白纸等着画师作画的学生却会有很多不同的回答,再加上用普通的文字和图片来描述,很难让小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所以很多学生都会在一秒钟后,就忽略掉所有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熟练地使用游戏技巧,将抽象的运算系统地组织起来,使其生动有趣,将僵硬的数字经历变成简单易懂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探索最基础的数学奥义,例如,在教学小数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现实中模拟购物,让学生扮演买家和卖家,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小数点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确应用,从而明白漏掉小数点会带来巨大损失,从而提高对小数点重要性的认识。

(四)课堂题目渗透趣味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是一种综合逻辑和发散思维兼备的课程,但是由于学生间存在个性化差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显著的区别。因此,教师作为重要的教育引导者,就应注重趣味教学理念的渗透,通过不同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来有针对性地吸引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此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以下问题:两辆相对行驶的列车分别从A地和B地出发,时速分别是120千米和200千米,2小时后,两辆列车相遇,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题意,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趣味性表演的形式,进行相遇问题的演示,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五)鼓励学以致用,实践生活数理

在小学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们的基本思想,还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例如让学生去解决一个“正四边形”的问题,然后亲自动手测定长宽再得出面积。再有就是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小组协作,可要求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知识点列举日常生活中对应的现象,出一个学生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数学题,让同伴回答等等。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收获相应的成就感,从而能够产生数学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反应。

(六)将趣味性案例和应用题有效结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将趣味案例融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这样既能促进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又能促进抽象知识的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比如,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计应用题目:过年的时候,小刚收到的红包共1500元,而他的哥哥则收到750元,那小刚比哥哥多收了多少钱?两个人总共收到了多少钱?这种情况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的,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收到红包,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七)采用互动式授课方式,强化师生双向互动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增加课堂趣味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师生互动的理解与运用仍处于“一问一答”的阶段。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应该是教师和全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教师要尽量兼顾每一个学生的需要。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单独提问,要集体提问。其形式可以是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再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的思考与讨论。这种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八)采用参与式课堂模式,针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保证学生能解出对应的数学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式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比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物体的基本知识,选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并指导学生们进行解题。在教学中,学生逐步脱离了“旁观者”“听众”的身份,逐步地把所学到的、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教师通过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中,可以快速地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在这种数学课上,学生不但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效果,而且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数学的乐趣,积极地投入教学中去,积极地去探索如何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为学生的实际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助力。采用趣味化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趣味性教学也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未来,我们应该探索更加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刘仁静.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2,(04):49-50.

[2]高冬梅.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小学生(上旬刊),2022,(08):55-57.

[3]王惠霞.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好家长,2022,(24):72-74.

[4]柴守伟.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1):74-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