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娟

白水乡中心小学 336107

摘要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积极的影响,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效率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数学教师应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方面,从多方面进行整体性分析与思考,充分考虑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成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让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开心。本文在新课改背景下爱,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正文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通过引入数学游戏等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数学游戏提供了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此外,数学游戏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个人能力的发展。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学生通过游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创新方法和学生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增加了他们对数学兴趣和动力。

一、强化自主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教育教学目标,也决定着教育教学效率的高低。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进一步调动学生在学习中主观能动性,进而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让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在实践中提升。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中包括专业技能、素质思想及道德品质等方面。

(一)提升专业素质、技能

新课改的提出,对教师自身能力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但是,一些教师在自主性放马你的学习不够积极,故步自封,未结合时代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手段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也难以很好地激发积极性,不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方式查阅资料以及工具书,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以达到有效开展教学的目的。

(二)提高思想素质与品格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摒弃以往机械教学方式,突出主体地位,引导自主合作,参与知识学习。教师规范言谈举止,采用多样化方式,传授知识,具备高尚师风,具有思想意识,提升师德、责任能力,树立更好的形象。例如,在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教师要挖掘知识内容,强化思考动手,设计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层次理解知识,强化探究,优化所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要求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画圆、并思考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探讨圆的大小、圆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基于问题进行思考,灵活应用知识,提供探究机会,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进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二、挖掘教材内涵,做好充分准备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还要认真地挖掘教材当中所包含的内容,能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实践,以此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挖掘教材内涵

新课改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挖掘教材内容,深化认知,构建完善知识体系,剖析知识本质,以此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要求教师熟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内容、结构,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深度学习,采用科学的方法突出重点、难点,从而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时,教师需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分析本课包含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技能层面: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图形,挖掘其特点,认识对称性;过程与方法:通过折纸,找到圆心,具备几何意识,培养空间观念;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圆的对称性,让学生掌握圆心寻找的方法。因此,教师需在对教材知识深层次挖掘的基础上将知识融会贯通,发挥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优化教学效果。

(二)准备教具,采用多元方式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中,发挥教具的作用,基于教具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改更加注重合作以及探究的方式,突出主体地位,强化主动性。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在挖掘知识内涵的基础上明确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基于课堂、利用道具,提高教学有效性,构建与之相符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也要充分发挥直尺、尺圆规等相关教具的作用,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进而突破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层次性的作业,基于学生表现,设计适宜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运用更加准确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要求学生规范书写,以此引导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

三、构建和谐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改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要营造民主、活跃的氛围,以此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融入具体的氛围中,习得知识,深化认知、理解,激发自身潜能,提高主观能动性,挖掘知识内涵,构建知识框架,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在认知、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需要真正地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强化沟通、交流,挖掘学生的潜能和闪光点,对学生给予鼓励、赞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观察物体”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建筑物、山脉等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象。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始终以赞赏的态度对待学生,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在赏识教育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知识的魅力,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只有学生感兴趣,他们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兴趣,如采用问题导入、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投入知识学习,进而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并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观察物体”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喜欢、易于接受的导入形式引入新知,为学生构建动手实践操作的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积木的形式搭一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实践,使其在小组互动交流中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四、采用多样化方式方法,增强自主感悟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教授学生相应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化知识认知,将知识融入自身知识体系,优化所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在合作探索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应用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学习知识,增强合作意识,使其相互学习、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所进步。例如,在“百分数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基于内容布置任务,使学生在任务中习得知识,认识到百分数具有怎样的作用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经常吃的饼干的营养成分表,让学生说出这些数值的具体含义,让学生基于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积极主动对教材进行阅读,对问题进行回答,探索出百分数的意义,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边讲边练,提升感悟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相对比较被动,能够让学生自主以及合作,学习的时间相对比较少,互动交流也不足,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当中多思考,在互动交流中习得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融入训练之中,对学生设置具有启发性以及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中。例如,在“百分数合格率”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食品中合格与不合格的数量,让学生思考合格率的含义,并让学生动手计算,进而引导学生系统化地学习、总结课本中对小数以及百分数的含义。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试一试的形式深化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将知识与练习融合,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练习题目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让学生在练习中挖掘知识的本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优化所学习的内容,促进知识体系的完善,真正有所收获。

五、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设置趣味作业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要想掌握其中的知识,则需要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在知识学习中,如果存在理解偏差,对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则有可能让学生感觉知识学习枯燥乏味,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倦怠以及抵触的情绪。基于此,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内在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知识进行直观化处理,以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展示,给学生带来更多新鲜的体验,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小数除法”教学时,结合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小数点位置不对),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形象构建“小蝌蚪”教学情境,营造适宜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准确认知小数点的具体位置,并及时纠正,以此避免在后续的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深层理解知识所学,提升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教师也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想法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感知,体会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

(二)设置多元、趣味作业,满足学习需求

在进行作业内容设计时,教师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尊重学生差异,落实因材施教,设计针对性作业。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应用分组分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收获,便于学生客观认知自己,巩固所学,提高教学有效性。作业设计需要避免“一刀切”,内容和形式应更为丰富。作业可以设计为选做和必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进而在作业中有所收获。第一层作业是基础性质的训练题目,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的作业内容,在这一层次的作业中实现知识的巩固。第二层作业属于变式训练,这一层次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让学生在作业中能够挖掘自身潜能。第三层作业是综合训练,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是针对比较优秀的学生设定,这些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目的是在作业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提升学习效率。这种作业分层方式,可以改善以往作业设计的不足,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例如,在“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时,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避免机械式枯燥的作业设计,为学生设计趣味作业——闯关游戏,在游戏中以循序渐进的形式进行乘除法计算。学生在游戏中每过一关,会感到非常开心,会有更强的动力参与学习。这种趣味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作业,减轻学习压力,并在作业中有更多收获。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重点话题。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应当具有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保障以及学习成效高这几大特点。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通过多种策略,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也让学生爱学数学、善学数学、勤学数学。

参考文献

[1]黄亚蕾.小学数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幻画报,2022,(11):245-246.

[2]王芳.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苑教育,2022,(29):27-28+31.

[3]董鸿杰.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家长,2022,(28):64-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