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成效的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唐玉兰

文山市第四中学663099

摘要

初中地理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旨在探讨问题导向下初中地理教学成效提升的策略。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问题导向下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策略、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策略和路径,对初中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成效;策略

正文


1初中地理教学的特点和现实问题

初中地理教学是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特点和现实问题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首先,初中地理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跨学科性、地域性和实践性方面。其次,初中地理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现实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缺乏地理实践经验、教学手段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成效,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特点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特点方面,首先,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涉及地理、历史、政治等多个学科内容,因此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其次,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等差异性需求加强了地理教学内容的差异化。此外,地理学科的实践性也是其教学特点之一,地理知识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进行实践性学习,这对教学手段和资源的支持提出了更高要求。

2问题导向下的教学目标设定

2.1问题导向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问题导向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问题导向教学的特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问题导向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2.2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设定原则

在问题导向下,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设定应遵循一些原则。首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其次,要与学科标准和课程要求相一致,确保教学目标的设定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另外,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要与问题导向教学相契合,将问题融入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导向下的教学内容设计

3.1问题导向教学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原则

3.1.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地理实践

教学内容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地理实践,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理环境出发,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活动,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3.1.2强调跨学科融合

问题导向教学应当注重跨学科的融合,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设计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历史、生物、化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促进学生对跨学科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3.1.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地理问题,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争议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问题导向设计

3.2.1知识点的选择

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问题导向教学要求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应当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

3.2.2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问题导向教学的核心,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一系列具有问题情境的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形式,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跨学科问题导向教学内容设计

3.3.1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跨学科问题导向教学应当充分整合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构建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历史、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设计具有跨学科特点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3.3.2跨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跨学科问题导向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互动,教师可以设计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跨学科思维,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4问题导向下的教学方法选择

4.1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分类及特点

4.1.1问题解决型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型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1.2问题探究型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型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构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欲望。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1.3问题情境型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型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生动、具体、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发展。

4.2适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导向教学方法

4.2.1项目制学习法

项目制学习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地理实地考察项目、地理调查项目等,引导学生深入实地调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2探究式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情境,以案例为依托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地理案例,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4.3多媒体技术在问题导向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教学的技术手段。在问题导向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实地考察的视频、地理调查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实时数据和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究地理问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多媒体技术在问题导向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5问题导向下的教学评价策略

5.1问题导向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5.1.1多元评价原则

多元评价原则是问题导向教学评价的核心之一。它强调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包括书面测试、口头问答、实际操作、项目作业等形式。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减少对学生的单一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1.2主客观评价相结合

问题导向教学评价注重主客观评价相结合,既要注重客观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又要注重主观评价的全面性和个性化。主客观评价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5.1.3及时反馈原则

及时反馈是问题导向教学评价的重要原则之一。及时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同时,及时反馈也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5.2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导向评价实践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导向评价实践需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例如,在地理课堂上,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的形式来进行课堂讨论和评价,鼓励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报告、小组合作项目等形式来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5.3学生自主评价和互助评价在问题导向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自主评价和互助评价是问题导向教学中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形成自我认知。同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助评价,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促进彼此的共同进步。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是问题导向教学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7问题导向下的教学管理策略

7.1问题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管理策略

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显著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班级管理者,而在问题导向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和问题解决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师角色转变的基础上,相应的管理策略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教师需要更加注重课堂的氛围营造和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其次,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引导和关怀,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解决能力,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最后,教师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7.2学生参与度提升的问题导向管理策略

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是问题导向教学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中。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相互交流和合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再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3问题导向下的课堂纪律管理

问题导向下的课堂纪律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因此课堂纪律管理需要更加灵活和巧妙。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堂组织和时间规划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问题探究和解决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其次,教师可以制定详细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纪律性。再次,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激励和鼓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从而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

结束语

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对于推动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志镇.问题导向下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成效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3,(19):172-174.

[2]牛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7):81-83.

[3]王海.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成效[A]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