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倪红梅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龚家坪镇新湾完全小学 邮编:426185

摘要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学界广泛重视。本文首先探讨了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的因素,然后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训练的意义展开论述,剖析了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对策,包括创设数学问题性情境、建设任务型数学课堂、注重对小学生的引导、信息技术的有效辅助以及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等,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教学策略

正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独立思考能力,即面临某一问题时,能独立分析问题条件,获得解题思路的能力。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使其形成数学思维,帮助其了解事物本质,建立关于数学对象的逻辑联系,树立科学态度、形成理性精神。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秉承以人文本的理念,优化课堂形式,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发展状况。同时,教师要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为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契机。

一、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观因素主要有认知能力、好奇心、专注度等。小学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仅能在独立思考中分析认知范围以内的问题,难以深入研究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能产生独立思考的兴趣,从而获得探究动力,逐步提升独立思考能力。专注度是学生在思考时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体现了学生思维深度以及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度。专注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效果,继而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二)客观因素

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的客观因素主要有环境、时间、方法等。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能梳理问题中的显性、隐性条件,获得解题思路。学生在消极的学习环境中则难以发展独立思考能力。思考需要时间,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进行思考,可以提高思考效率,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较少的时间内进行思考,学生会产生紧张感,不利于其决策,影响其思考结果的正确性。思考方法的选择,是影响独立思考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选择科学的方法,能提高思考效率,而错误的方法会导致其陷入思维误区。

二、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数学中训练孩子的思维方法意识非常关键,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数学知识基础的了解很少,要想使他们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就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展开思维训练,让他们的逻辑思维得到训练,使他们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能够进行知识归纳分析,提升数学认知能力,夯实数学基础。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多种数学学习思想,为他们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有利于找到数学的学习规律

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其找到数学学习规律。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只有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规律,才能够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象,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更为简洁、有效。通过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够对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思索,从而找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知识框架,进而可以利用充足的知识来进行数学学习和应用。

(三)有益于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通过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实现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使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全面了解,并且找到数学知识的底层逻辑。学生不仅需要对数学概念和公式进行记忆和应用,更需要通过独立思考来实现数学公式的全面推导,了解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促进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数学问题性情境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进行问题性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设置,不断进行独立思考。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学习来回答教师的问题,不但可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专注,而且让数学教育在学习中显得更为高效,能够通过对难题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解题意识,让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能够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总结,从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一定的问题性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在融入数学情境的同时能够实现对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该课程主要是对时间单位时、分、秒的介绍,让学生可以对生活中的时间进行了解。为了可以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思考之中,教师特别将废旧的钟表盘带到课堂之中,让学生对时针、分针和秒针进行了解,并且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时针、分针和秒针来进行时间的计算。如,老师给出问题: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的换算单位是什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进行思考,并且回答问题。采用这个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数学问题的讨论与反思,提高学生解题的水平,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建设任务型数学课堂

任务型数学课堂的构建工作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进行数学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完成数学任务,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独立思考,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和理解。为了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培养效果,教师需要对数学任务的设计进行深度思考,要求数学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带来帮助。同时,教师也需要对数学任务的难度进行限制,若是难度过大,则不利于建立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因此,教师更加需要做好数学学习任务的设计和把控,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一定的数学课堂任务的布置,让学生通过完成数学任务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同时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进行了解,并且可以进行一定的应用。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很多学生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数学学习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实现的。数学公式数量非常多,若是学生不懂得其基本道理,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性记忆,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因此,教师更加需要学生做好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工作。同时,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数学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可以在教学中完成独立思考,并同时解题。而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对学生进行提示,完全让学生通过教材的阅读和相关资料的查询来实现数学任务的独立完成,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训练。因为数学公式的推导具有一定的难度,有很多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因此,教师更加需要在学生思考活动结束后,进行一定的教学讲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图形的展示,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点拨,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激发学习思路。将圆平均分成多个扇形,并且进行结合,可以大致形成一个类似矩形的模样。若是进行无限制的分割,就可以形成矩形。那么,矩形的面积就近似于圆的面积。学生找到矩形边长与圆的关系,就能够实现推导。通过教师的教学讲解,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注重对小学生的引导

虽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条件下而具有的能力,但是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辅助来实现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注意自身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时机和参与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引导的方法使用,使整个数学教学工作变得更为高效。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需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学习引导,从而能够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为其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对于该课程来说,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解题,能够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但是很多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特点,教师更加需要通过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来进行数学习题的讲解,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思路,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解题思路,对其独立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题1:已知一个水池的形状为圆柱体,其底面的半径是2米,高度为5米。如果要求在水池的四周和底部涂抹水泥,涂抹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例题的展示,并且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进行读题与思考。教师并不直接进行例题讲解,而是对数学的解题思路进行分享,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正确的思路。对于此题来说,看到水池是圆柱体,就可以联想到圆柱体。对其四周和底面进行水泥的涂抹,并且求水泥涂抹的面积,其实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当教师说出这句话时,可以提出问题,问学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很多学生都会说正确。那么,教师特别让学生注意细节,就是实际上的泳池是没有顶的,只有四周和底面,那么在求面积时一定不要加上顶面圆形的面积。教师的引导可以为学生的解题提供思路,对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信息技术的有效辅助

为了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信息技术的使用,实现信息化教学课堂的构建,这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来进行数学翻转课堂的打造,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时,教师就可以提前进行数学教材的阅读,从而能了解到课程中的重点,然后做好微课视频的教学录制工作,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课视频的学习来实现独立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到方程思想,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微课的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独立学习。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之后,教师并不对学生进行概念方面的内容提问,而是直接进行做题,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应用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小明家买了大米150千克,比白面的3倍还要少30千克,那么请问小明家买了多少千克白面?教师出题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为了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更加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要角色。很多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和思考不够主动,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教师更加需要让学生来担任教师角色。让学生进行课堂例题讲解,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出题。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为5米,若是它的底边长度延伸1米,那么这个三角形增加的面积为1.5平方米,那么请问原来的三角形面积是多少?教师出题后,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进行课堂独立思考,并且说明要随机选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进行此题的讲解。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认真,并且可以在做题时思考整个解题思路,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讲给全班同学听,这样更加能够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在学生讲题结束后,学生有不同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这位同学进行疑问的解答。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不断思考,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符合《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有积极意义。教师通过创设独立思考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在班级内营造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形成、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关注,采用问题启发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学生能在良好的氛围中思考、解决问题,形成独立思考问题意识、数学应用意识。教师鼓励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互动,促使其共享独立思考成果,有助于实现学生间学习经验的交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解题方法,逐步形成科学理性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仪超,孔祥飞.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J].天津教育,2022(36):19-21.

[2]沈迎雪.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J].求知导刊,2022(28):32-34.

[3]黄慧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9):176-1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