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朝阳

邯郸市大名县第三中学 056900

摘要

高中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课堂则是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因此如何有效开展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成为当前“双新”课改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概念和特点;途径;措施

正文


2020 7 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名单,自此,普通高中“双新”课改正式开始。作为高中阶段的又一次新课改,以新课程、新教材为中心的“双新”课改聚焦于改革育人模式,主要涉及三大方面,即高中课程改革、高考评价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而实施新课程、应用好新教材、准备好新高考的关键环节则是需要建设与之匹配的新课堂教学,因此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新课改的重要课题之一。语文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不仅会影响其语文成绩,而且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影响巨大,因此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工作。课堂是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新课程实施以来,它要求要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从现状分析来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方式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并未有深入的了解,认为语文学科只是语言表达的工具,在此过程中,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语言特点以及字词含义还有文章结构等内容的讲解,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十分受用。但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原有的教学方式无法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等综合素养的发展,这种现象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应意识到语文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文素养以及相关情感的培养,使其可以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但是现在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并未意识到实际教学目标,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够对学生的情感完全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通过情感的角度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学生无法对语文教材内容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与认知,同时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价值观。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互动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新课改工作的开展使得高中语文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讲授,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教师所讲解的教材中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注重的是是否将所要讲解的知识讲解完毕,并未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知识内容进行重视细化,这就导致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不太理想。在现阶段,若想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便需进一步加强课堂中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效率,并充分凸显学生所具有的课堂主体地位,还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已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完善,也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教师也已经意识到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不足。但是教师在对教学模式创新变革过程中,对课堂中的“课堂互动”的认知仍不足,无法有效把握课堂互动的方式,导致部分语文课堂中存在“满堂灌”现象的出现,这就导致教学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在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虽然对语文知识的问题进行了设置,但是针对学生的解答以及思考也是通过教师引导甚至代替完成的,这就导致学生的解答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他们自己并未进行独立思考,在此情境下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往往难以得到提升。现阶段,教师在落实问题设置工作时,由于其所设置的问题缺乏新颖性与思考性,从而严重限制了高中语文课堂讨论活动的开展成效,最终导致学生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改善与优化,使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这也为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能够在转变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当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还需要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调整,且高考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指标,也会影响到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目前高考制度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断变革,在此过程中教学模式也需要有新的变化。教师就需要根据新考纲找出教学中的突破口,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重难点有更为深刻的把握,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教材中的侧重点进行合理调整,以此来达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当前背景下,教师还需注重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只有教师自身语文综合素养以及教学水平有了提升,才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率。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从整体出发,设置好教学目标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前,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则能够在充分确保语文教学效率的同时,为其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语文教师在对教学目标制定时无法对目标内容进行合理制定,还有部分教师由于未意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教学前未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较为随意,缺乏计划性。在此环境下,在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学生实际学习时存在知识理解能力较差以及知识断层等现象的发生,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当前教学课堂中无法得到提升,同时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未得到有效完成。如,高中语文教师在对《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教学时,学生在此之前也已经对毛泽东同志的文章有过学习,对毛泽东同志的文章类型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结合注释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全文背诵,之后教师再对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补充讲解,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对毛泽东同志当初创作过程中的真情实感进行分析。教给学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在课程教学开始前,教师可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同时教学过程中也应样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师在对文章进行教学时,还需要注重作者在创作时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大多数是在抗战前后完成的,其作品具有特殊的情感旨意,因此应该对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行深层次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对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所了解,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安排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学生在对文章内容以及情感有深入了解后能够更加轻易地对文章进行熟读背诵。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对文章有更好的记忆,同时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能够有所提升。教师通过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可以计划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人的独特的认知与见解,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

(二)从高中语文教材出发,适当挑选教学素材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主要是对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中课文内容实现高质量教学,提高学生对文章的了解程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挖掘,应对课文内容有着十足的把握,在课堂上要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熟悉应用,确保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能够与教材中所体现的课文内容实现有机结合,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提升。从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教师只有提高自身对教学素材的熟练度,才可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确保所选择的教学素材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教师在对选修教材中《湘夫人》这篇文章开展教学时,由于《湘夫人》与《离骚》都是屈原的作品,但是两篇文章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离骚》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比较直接,但是《湘夫人》这篇文章中并未直接将情感表达出来,作者的真实情感以及目的是通过湘水男神对湘水女神的思慕之情以及追求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由此可见,两篇文章中的所表达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在《湘夫人》这篇文章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文章中屈原的情感经历进行了解,补充背景知识。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将屈原与湘水男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知。教师在文章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本篇文章中屈原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需要在教学前对一些类似的诗文进行搜集整理,或者搜集一些与《湘夫人》写作背景较为相似的诗文,使得学生在对《湘夫人》课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有一些辅助性的资料作为参考。针对这篇课文来说,教师可以直接将《湘夫人》与屈原的另一作品《离骚》进行对比,可以将《离骚》中一些情感表达直接的语句与《湘夫人》中湘水男神的间接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这《湘夫人》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知,能够对作者创作的真实情感以及创作意图有更为充分的认知。这种群文阅读的应用可以改善传统单一枯燥的单篇教学方式,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以及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思考,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解思路,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还可提高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的鉴赏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成效以及教师教学质量也能够因此得以显著提升,进而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让学生养成群文阅读的习惯,可以使他们的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有大幅度提升。

(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好课堂情境创设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对原有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摸索创新,现如今应将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学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需要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能力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进行合理设计,提前预设问题。例如,教师在对《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通篇阅读,同时需保证学生阅读的细致性,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展开想象,让学生融入文章情景中,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状态。但是,课堂教学开展中如何有效创设情境是当前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首先,教师在《荷塘月色》教学前,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置,在此过程中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对课堂辅助资料进行收集,之后应对课件进行合理制作,确保课前准备充分。对《荷塘月色》进行阅读可发现,文中有大量关于环境以及景色的描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应用,通过图片或者是视频等方式对课堂情境进行创设,使其可以为学生营造静谧的月夜,同时还可将文中荷花开满塘的情境进行创设,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融入文章情境中,对作者的情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语文学科也是十分重要的科目之一,在高考成绩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同时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单一性与枯燥性等特点,这使得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通常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效率,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变革,对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更新,教师需充分凸显学生所具有的课堂主体地位,并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工作的有效落实来为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学英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08):87.

2]林晓东 .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08):125-126.

3]王琳,李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名作欣赏,202336):137-1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