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视域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蓝小青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周田镇中心小学342613

摘要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作业现状,阐述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提出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包括分层设计、趣味性和实践性作业等。研究表明,个性化作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学业负担,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本文还对个性化作业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双减”;小学低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

正文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这项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设计出符合双减政策的个性化作业,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探讨双减视域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方法。我们将分析现有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同时,我们还将探究个性化作业设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兴趣

小学低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要求教师辩证把握自身的引导职能,明确小学低段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较为薄弱的现状,进而结合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根据课堂讲解的知识体系以及重点知识的应用情况,合理设置符合学生差异需求、探索需求与学习需求的个性化作业,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另外,“双减”背景下,教师立足提质、增效、减量的教学理念,根据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成长发展规律,遵循因材施教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设置趣味性、生活性、探索性作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研究数学作业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意识与学习行为,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双减”的本质是降低学生繁重的作业负担,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教师立足“双减”,系统设计能够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个性化数学作业,并将作业难度的选择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我认知与兴趣爱好而合理选择作业难度,这有助于学生辩证认知自我,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外,“双减”背景下,教师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的基础上灵活设置探索性作业,并将作业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既能通过研究作业问题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又能促使学生灵活调动已有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问题、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低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是课堂的有效延伸,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诊断分析学生学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亟待更新,在小学低段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充分考虑小学低段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学习需求,作业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抵触情绪与消极心理,无法保证独立自主地完成数学作业的质量。还会因忽视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与需求差异,较为片面地设计难度与数量统一的作业内容,增加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的课业压力,尤其是部分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自身尚未掌握正确的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家长或教师又不能及时发现并积极干预和引导,便会因课业压力过大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二)忽视作业评价,无法满足学生差异需求

评价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教师客观分析学生学情,为后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当前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深,虽然也在积极推进个性化作业设计,以增强学生主动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但尚未深入理解作业评价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帮助学生辩证认知自我、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行为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忽视作业评价,这样既会因作业评价流于形式而无法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在知识学习与作业完成中存在的薄弱点和闪光点,又会因评价语言固化以及评价时效性较低而降低学生对数学作业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存在应付了事的心态,难以发挥作业效能,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原则

(一)趣味性与发展性“双减”的本质是提质、增效、减量,要求教师结

合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设计个性化作业,以发挥作业巩固提升、诊断分析等效能。因此,“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小学低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过程中,要遵循趣味性与发展性原则,既要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内容,把握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目标,又要结合小学低段学生兴趣爱好与认知特点,合理设计趣味作业,促使学生主动完成作业,进而实现知识再现与巩固。

(二)层次性与差异性

教师在设计个性化作业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发展性原则,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在认知、思维、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而遵循层次性与差异性原则,合理设计选择性作业,并保证作业数量、内容、标准之间的差异性,以充分调动学习能力较弱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增强这部分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同时满足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有所收获,进而提高数学作业质效,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计自主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效能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学生认真、自主地高质量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主动研究问题、完成作业的兴趣不足的现象,教师要转变传统滞后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理念,把握自身引导的度,既要将作业设计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学生设计作业的兴趣,又要遵循学生认知与身心发展规律,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抽象程度而要求学生合理设计自主性作业,以保证学生能够高质量地研究数学知识,科学设计数学作业。

“1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本单元教学内容相对浅显,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使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而小学低段学生已掌握部分数学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很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为提高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兴趣,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以及教材课本中“做一做”的相关内容,合理设计并自主完成充满趣味的作业,以利用小学低段学生好奇心与实践性强的特点,促使学生沉浸到作业设计与解答中。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数学眼光

“双减”背景下,为落实提质、增效、减量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明确作业在帮助学生巩固强化课堂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性,在减轻作业总量与完成时长的同时,立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被应用于生活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熟悉的生活元素而合理设置实践性作业,以打破传统因“题海战术”而导致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积极性不足的困境,促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研究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认识人民币”为例,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使用场景的认知,教师可设计“拍摄一幅你与父母共同到超市购物并结账的情景照片,并在照片下方写出你们购买商品的单价以及付钱、找钱的经过”的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按照作业要求,主动与家长一起到超市购物,既能在学生挑选商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商品的单价,明确人民币的价值,又能让学生在付钱、找钱的经历中,加深对不同单位人民币换算的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数学眼光与数学思维。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激发学生思维活性

“双减”背景下,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数学素养,教师要把握“减”与“精”的核心,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在避免设计大量重复性口算作业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探究性作业,同时强调作业题目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以重点关注学生解答数学作业的过程,并发挥探究性作业优势,促使学生沉浸到问题中深度探究,进而激发学生思维活性,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同时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增强数学素养。以“量一量,比一比”为例,为加深学生对“量”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师可合理设计“身体上的尺”的探究性作业,要求学生按照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方式,分别测量数学课本、书桌、床、卧室的长与宽,并选择恰当的单位进行计量,同时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再按照相同的方式,用父母的身体完成上述物品的测量,并比较两次测量结果,既能在学生亲身探究作业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活性,增强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又能全面把握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

(四)设计选择性作业,增强学生学习意识

通常情况下,不同学生因认知、思维、情感、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较大,学生存在不同的学习需求,而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差异需求灵活设计差异性、层次性、选择性的作业,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因此,“双减”背景下,为提高数学作业质效,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课堂行为表现,合理设置数量、内容、难易程度均不同的选择性作业内容,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认知与兴趣爱好完成拓展性题目的选做,以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以“认识时间”为例,教师在结合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基础性必做题目的基础上,要明确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并深入学生群体,根据学生课堂行为表现以及学习需求合理设计“小红8:00坐车去学校,经过18分钟到达,她到学校是几时几分?”“骑自行车一分钟行驶多少米?”“你能通过绘制7:00起床、8:30上课、12:30午饭、18:00放学的钟表,完成与时间的对话吗?”等难度不同的选择性作业,以达到巩固、启发的作业设计目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五)重视个性化评价,满足学生差异需求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促使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双减”背景下,为实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教师既要正确认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又要明确评价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方面的优势,进而重视开展个性化评价,以通过高质量、客观性、全面性的作业评价帮助学生辩证认知自我,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情,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第一,评价主体多元性。教师既要发挥自身评价的专业性优势,客观把握学生学情,又要明确学生作业的完成离不开家庭的辅助,进而重视家长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同时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促使学生站在评价者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第二,评价标准多样化。教师要结合个性化作业内容以及学生差异需求而合理设置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达到不同要求时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喜悦,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结语

“双减”背景下,为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效能,教师要立足减轻作业总量与完成作业时长的原则,结合小学低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辩证把握自身引导职能与学生主体地位,进而合理设计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选择性作业,以突出作业设计的灵活性、作业形式的创新性以及作业内容的高质量,提高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深度分析教材内容、高效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师要重视开展个性化的作业评价,并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评价标准的多样化,进而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效能,引导学生辩证认知自我,并取长补短,帮助教师动态调整教学内容,逐步构建高效课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1]韩梦婕.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01):170-173.

· [2]戴虎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01):201-2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