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积极互动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家园共育;对策
正文
前言
人生中通常有三个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儿童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家庭对儿童的教育,在儿童成长的各个时期,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儿童在观察到父母的这种行为后,通常会对其进行模仿,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人格。在幼儿入园以后,幼儿园教师会根据幼儿的特点,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所以这两种教育对于幼儿的特殊意义是不一样的。由于两种教育之间的差别,这也是儿童需要不断地去适应的。因此,我们对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帮助家庭和学校更好地教育儿童。
一、 家园共育的意义
“家园共育”指的是家长和幼儿园双方对儿童进行的教育。作为养育孩子的家庭,和教育孩子的教育机构,家园教育是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幼儿园和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认识和观念也不断提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鼓励和倡导家园共育,而我们国家也在政策法规上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将家园合作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
二、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实际问题
(1)幼儿园家园的教育重点不同
在“家园教育”模式中,父母通常更注重儿童早期智能的发展,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一开始就输掉比赛,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在生活中,当孩子做了错事,我们往往会用“他还小,他还是个孩子”这个理由来宽恕他,这不利于孩子的良好品质的培养,这一类型的家长认为,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学前教育,读书识字,学习在小学中才会使用到的基本加减乘除法,才能让孩子受益。除了这一点,大多数父母都是逼着孩子去学各种技能,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也没有尊重他们的兴趣,就是为了让他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有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扬眉吐气。他不明白幼儿园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不明白,孩子们在未来的社会中的生活质量,除了“智力”之外,还要考虑到他们的处事能力、品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个方面。
(2)教师与家长缺乏沟通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实践技能,教师们经常会给他们安排一些手工作业,由于他们的安全问题,教师们经常会让他们的家长们参加,这样不仅可以缩短他们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技能。然而,许多家长却没有把自己代入到教师的角色中去,他们只当成是教师教给学生的一项工作,认为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对教师产生厌倦,甚至会对教师产生误会,这个时候,沟通就变得非常重要,教师和家长之间如果没有及时地沟通,误会就会加深,长期下去,对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
(3)共育工作实效性不强
在教育子女时,父母常常忽略子女。因为工作时间比较忙碌,所以不能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而在回家后,也不愿意和孩子们进行互动玩耍,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这种家园共育,通常都是肤浅的,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很少有家长能静下心来,认真地理解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构成步骤和深层含义,使得两者之间无法密切结合,不利于开展儿童的教育工作。
三、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对策
(一)不断创新家园共育的模式和方式
教育教学的方式会对教育教学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如果在学前教育中,要想真正的进行“家园共育”,就必须针对学前教育的方式和模式,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与创新。因此,教师是家园共育的实施,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力量,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引导和协调能力,让家庭与学校真正地融为一体,形成父母与教师共同教育、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
首先,老师要根据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再加上父母的时间和精力,找出一种最有效、最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父母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之中,也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其次,在“家园教育”模式中,要注重“家庭”在其中的作用与主体地位,这就需要老师们转变以学校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家”与“校”并存的教育模式。这样,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儿童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从而提高儿童早期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比如,老师们可以利用“微信”和“QQ”建立一个家长联络群,然后在这个联络群中,定期地发布一些关于孩子的信息,同时也要发布一些关于孩子的教育内容,并制定一些需要家长们配合的计划。就拿“交通安全教育”来说,老师首先在学校里给孩子们普及“遵守红绿灯”,“走斑马线”等等交通安全知识。其次,要在联系群中发布家庭联合教育的方案,比如“请父母带孩子进行过马路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测试孩子对交通安全知识掌握的情况”。
(二)统一家园共育的教育目标
统一性的教育目标对于推进家园共育模式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与功能,因此,老师应当把转变父母的认识,当作家园共育的关键。所以,老师们要对每以为父母进行详尽的调查,掌握他们对幼儿教育的认知,还要对他们的真正意图和心态进行分析,然后采取一种引导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改变他们的幼儿教育观念。举例来说,我在学习中也注意到,一些父母觉得早期儿童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确保儿童的平安,而是否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与基础技能却是其次。这个时候,老师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耐性,向父母(特别是年纪较大的父母)解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幼儿教育是培养幼儿行为意识、生活习惯、能力素养的重要阶段,若不能紧紧把握好教育机会,就会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幼儿形成不良的习惯和意识,从而对幼儿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加强宣传工作
为了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学习,幼儿园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宣传工作,定期举行家长会、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长们参观幼儿园,让家长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家长们了解自己的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表现。与此同时,幼儿园还会经常举行一次饮食听证会,让父母和幼儿园一起对目前存在的幼儿饮食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改善的解决办法,从而可以完全确保幼儿在幼儿园的饮食具有一个既安全又有营养又有一个合理的环境,从而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老师还可以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将幼儿的成长历程记录下来,在幼儿园的宣传栏和展示台上,将幼儿参加活动的图片和成长的经历,家长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状况,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有助于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信任、尊重和支持。
比如,开一个小型的家庭会议,老师们事先用摄影机记录下了每一个儿童在幼稚园的生活,并把他们的影像做成了电影。让父母们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上学时的乖巧,玩游戏时的活泼可爱,听老师的指挥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等等,让他们知道幼儿园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在家长会上,每位家长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使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很多家长从最初的不信任到现在的积极与老师沟通。运用现代化的媒体,也可以协助因工作太忙而无暇顾及子女的父母。
(四)增强有效沟通
“家园共育”需要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及时、有效的交流。为确保家园共育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幼儿园教师应将幼儿园中的日常工作、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及时地反馈给家长,以便家长能够及时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基本情况。此外,老师还要知道每位学生在家中的行为,在父母送学生回家的时候,要和他们交流,而且要随时通过手机,微信, QQ,随时跟他们交流。在与家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交流的方式,运用先扬后抑的方法,对孩子的优势进行充分的肯定,然后再将其不足之处指出。当老师和家长在关于幼儿的问题上进行沟通的时候,老师要对家长进行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因为孩子还处在幼儿时期,还没有形成对与错的观念,所以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地纠正,这样能够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教育工作的协调。
(五)组织多种亲子活动,引领家长积极配合
幼儿的性格是活泼好动的,这个时候的幼儿正是启蒙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更多的直观的体验,亲身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在一个固化的环境下,对幼儿进行教育,其效果并不高,对幼儿的成长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要组织家长和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让幼儿在实际体验中获得经验和成长。作为亲子教育的重要一环,父母应积极配合。与此同时,亲子活动的有序开展,也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纠正。对年幼的孩子,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庭活动,并带孩子们去参观。比如,在假期期间,可以组织父母和孩子们一起去动物园,让孩子们对真正的动物有更多的了解,同时还可以跟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展开比较和整合,从而让孩子们对动物有更深的理解。为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水果的生长。幼儿园能够组织孩子和父母一起去采摘植物、水果等,让孩子了解到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还能顺便教育孩子要珍惜食物。
结语
儿童是一个家庭和一个民族的希望。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前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更加注重与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密切配合,从而为儿童的身心健康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幼师们应该坚持开放、平等、尊重和合作的原则,让父母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幼儿园工作的开展,让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支持和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来,让科学的育儿观念持续传播,让家园共育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万春.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19(30):37-40.
[2]祝传鹏.基于微信的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长江丛刊,2017(34):296-297.
[3]刘伟民,孙珊珊,王秀琴.家园共育中家长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3):94-98.
[4]吴雪丹.浅谈当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6):266-267.
[5]毛小碧.携手合作家园共育——浅谈幼儿园家园合作新思路[J].快乐阅读旬刊,2011(07):32-33.
[6]陆静雯.春响家园共育和谐曲——幼儿园家长开放圈活动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存在的四大问题[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6,(1):45-46.
[7]王晓菊.协同与开放的家园共育新尝试:家园协同下的幼儿园家长工作坊探索[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6,(12):4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