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
摘要
关键词
德育工作 学校教学 重要性
正文
前言
德育教育以思想教育为主,它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学生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教育,进行积极的教育,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全方位地进行,不仅要重视学校内部的教育,更不能缺少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把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学校要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德育素质的训练,对学生进行主角的优良品格进行指导,这样才能促进当前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的有机整合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体制下,对学生的文化科目的分数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这不但导致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大,而且也存在着“高分低分”的危险。这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在学校进行德育教育,既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科目分数,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提高,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所需的现代化,把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二)有助于指导具体的实践工作
在校园工作中进行的德育工作,可以在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全面的剖析的情况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德育信仰得到提升,使学生与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相协调,从而加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对科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引导,使学生把它当作一种意识形态的武器,用来武装自己的认识,并用它来引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德育教育的实际导向作用最大化。
二、 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教学策略
(一)全面优化德育工作方法
在德育教育中,要综合分析过去的教育方式,结合本校的实际,不断地创新、调整教育方式。同时,还可以将现代科技引入到德育教育的主题中,通过情景化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与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有效地运用视听语言进行沟通,激发学生的情绪,又可以促进学生在交往与讨论中形成正确的伦理观。
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特定分数,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探索活动,指导、激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加。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进展之后,还要运用动机教学方法来表扬学生,并激发他们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探究。此外,老师们也可以利用因特网这个渠道,有目的地给学生们建立一个德育教育的网络平台,把一些与德育教育有关的案例和事件推送进去,并建立相应的交流、讨论板块,让同学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和观点,以便更好地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下一步的德育工作。
另外,老师也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掌握他们在家的特殊状况,并根据阶段性目标,进行有关的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巧妙地运用座谈会、家长访日、家长会等形式,对父母进行一系列的德育教育,使父母有正确的教育观,并与老师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或者,定期邀请司法系统的专家到学校来,为学生们进行专题讲座,并在适当的时候举办以案说法、知识竞赛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
(二)注重德育教学的实践性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提高。为此,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必须严格规定自己的活动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提高其有效性。在德育实践中,要贯穿“教育性”与“实践性”两条主线。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到对学生的热爱劳动、热爱祖国、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等精神的培养,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学校中,教师可以进行许多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如:带领同学们到养老院、敬老院做家务、与他们谈心;参观邻近的科学研究基地;参观历史博物馆等,以此来影响学生,激发是的爱国主义激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了趣味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老师在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在学校里,老师是学生们最亲近的人,他们自己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老师要注意以身作则,严格抓好德育教学。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有些老师没有很好地理解身教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地用语言来教导学生什么是德育,哪些是不德育,但是,这样的单一的教育方法,不但没有收到很好的德育效果,相反,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要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筑牢师德师风思想根基,抓紧师德师风建设红线相关内容。
结语
总之,重视学生个体多层次、多方位的需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要以办学的总目标为中心,通过制度管理和实践活动对德育工作进行指导,把感情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发挥集体的作用,同时,教育者也要起到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认识行为和价值观进行规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金桥.与时俱进办教育,以德为先育英才一―关于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 (03)
[2]李德全.新时期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考一一基于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解读[J].社会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