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
正文
引言: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意见指出,教育单位需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明确劳动教育的核心地位。对于高职教育来讲,需要实现劳动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拓展现有的教育路径,打造全新的劳动教育主战地,完成基本教育使命。劳动教育依然遇到多重挑战,需要通过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了解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实现教育模式全方位改革。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关系以及影响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劳动教育的关系
通过实践研究得出,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关联。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开展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认知体系,推动学生健康发展。对于大学生劳动教育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出良好的辅助作用,并且教育目标较为一致,可以达到劳动教育内容强化的目的,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1]。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劳动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光存在密切的关联,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推动力。通过实践研究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对劳动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如下:首先,合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保证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深化劳动教育的内容,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劳动教育需要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劳动教育实践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空间,保证大学生养成劳动意识。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遇到的挑战
(一)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基本目标。在大学生角度来看,不应以学习成绩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需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适应新阶段的就业环境。对于部分高职院校来讲,比较重视科研成果,缺少对劳动教育足够的关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有限,无法发挥出劳动教育的全部作用[2]。
(二)劳动教育保障体系不健全
在劳动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拥有足够的物质保障,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工作中,必须拥有足够的资金,避免人力资源缺失等情况出现,才能保证劳动教育顺利开展。在劳动教育体系落实中,缺少合适的宣传制度,原有的教育体系比较固化,无法达到阶段性教育目标,并且在教育过程中缺少考核。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方案
(一)增加对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的关注度
在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了解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以新阶段教育工作实际情况为入手点,做好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满足教学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了解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得出,劳动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缺少与教育部门的联动,影响了教学工作开展的实践效果。为了增加劳动教育的影响力,需要重视教育体系重建,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核心目标,通过组织劳动等方式,达到多方合作教育的理想目标。对于高职院校来讲,需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育人视为必修课,改变传统教学体系,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劳动教育需要以创新创业作为重点,定期开展校内外联合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工作经验,让学生得到锻炼,从而拥有服务社会以及奉献精神。例如,在围绕《在家庭生命周期中尽责》课程进行实践活动时,需要增加创业项目以及乡村振兴服务等活动,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拥有创新上进的意识,从而成为高素质人才[3]。在高职院校发展中,需要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通过校企联合发展平台,完成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高职院校需要改变原有的校企合作理念,增加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重点建设网络推广平台,增强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
在大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深入了解,让大学生具备劳动认知能力,对教育观念进行逐渐健全,达到教育改革的理想目的。教师也需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作用,考虑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人需求,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造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劳动教育内容优化中,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渗透,保证课程内容和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思想政治教育对劳动教育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劳动教育过程,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重视课堂上的互动,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劳动教育包括了大量情感认知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合理融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第一章《劳动最美丽》教学中,教师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对学生劳动技艺进行培养,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实践角度来看,劳动教育需要与法治教育、思政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进行,将劳动教育落实到整个学校管理中,通过主题班会和演讲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顺利参与到劳动教育活动中,保证学生健康成长[4]。
(三)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机制进行完善
在高职院校发展中,需要拥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完成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在实践工作开展中,工作人员需要创新劳动教育体系,发挥出保障制度的作用,对劳动教育模式进行细分,通过程序化管理方法,完成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从而确保教学质量。在教育队伍建设中,需要构建高素质人才团队,重视人才储备,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兼职,弥补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另外,在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中,需要对地方教育资源合理应用,增加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合理获得地区社会力量的支持,扩充教育内容,改变原有的发展体系。在高职院校发展中,为了保证劳动教育顺利开展,需要使用合理的考评机制,对教育理论进行积极分析,了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教育考评方案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在实践活动开展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保证学生掌握劳动教育的重点。学校需要多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指导,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升,将劳动教育的作用最大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入手点,让学生拥有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等思想意识,重视学生奉献精神以及劳动精神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在实践教学发展中,劳动教育需要找准定位,不断突出教学工作的重点,满足新阶段教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柴艳萍.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3):239.
[2]方晓,王安平.论新时代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壁垒与路径选择[J].大学,2021,(24):5-10.
[3]张胜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9):78-79+82.
[4]徐志刚.网络舆论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9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