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育桃李,谈心谈话助成长
摘要
关键词
和风细雨;谈心谈话;坚定
正文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州教育学会2022年教育科研课题《巧用“谈心谈话”转变初中中等生的实践研究,编号:202215267》之研究成果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会出现以下六个特点:
1.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渴望获得成人般的信赖与尊敬。但缺乏承担压力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不足。
2、独立性和依赖性,想要脱离父母的管束,却又想从精神上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3、自我评价能力有所提高,自我认识开始形成,进入“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4、自尊心增强,渴望被尊重,但又害怕别人指责和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
5、认识上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会出现偏执性的特征。
6.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逐渐形成强烈的人格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觉得自己已经长成大人了,就应该自己经营自己,自己为自己做主。面对别人的指责,情绪上容易出现波动。
当今时代的学生既聪明,又早熟,既自我,又个性迥然不同。当面对学生出现问题时,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只是一味地以自己的认识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对于不同的意见,想尽一切办法予以打压。迫不得已时就搬出校规校纪或家长强制学生就范。这些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付学生,收获的往往是事与愿违的结果,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反而越拉越远。所谓“育人之道,攻心为上”。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他们的感受,以自己的心灵去对待他们。“和风细雨”般的慢慢引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也是美国教育学家JaneNelson博士所倡导的“善而笃定”的正面管教教育理念带给我的指引和启发[1]。陈宇老师在《班主任工作十讲》中也谈到了利用“霍桑效应”“常与学生谈心”,通过“谈心对这部分学生会有较好的效果”[2],所以教育学生先谈心再谈话十分必要。从一起育人的经典案例入手,以“和风细雨”的态度,分析阐述了与学生“先谈心,再谈心”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案例回顾:我班有一个叫汤某某的学生,男,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强但又幼稚冲动,目中无人,斤斤计较,对问题比较偏激和片面又个性叛逆,沉迷于网络游戏,但是头脑非常灵活,思维能力很强,思考问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和斗志,却没有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行为和行动。家里经济条件很好,从小父母就以他为中心,对他极其溺爱和疼爱。有一天汤某某上音乐课,吵着要上厕所,老师不让他去,一直到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说实在没办法忍了,音乐老师才让他上厕所。后来他一直到离下课还剩十分钟的时候也没回来课室,音乐老师突然觉得不对劲了,于是找同学去男厕找他,可是翻了个遍也找不到人,直到下课时同学们发现他已经在教学楼一楼和其他班的同学打起了篮球!我当即让同学去篮球场叫他回教室一趟,他却怎么都不肯回!那时,我的心里猛地燃起了熊熊烈火。但我接下来并没有马上去处理他,而是实行冷处理。直到距离下午第一节课还有半个钟时,我才心平气和地把他带到一个没人的办公室。考虑到他是个比较自我、偏执、冲动的学生,就采用先谈心后谈话的方式来教育他。开刚开始时我像与朋友聊天一样慢慢的让他把今天音乐课上发生的事说来听一听。他看我没批评他的意思,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说了一遍。经过了解原来一开始他是真的要上厕所,但是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让他去,所以让他产生了愤懑、报复的情绪。上完厕所后看时间也快下课了,他干脆跑去打篮球。当同学去球场叫他的时候,他就用无视的行为来报复音乐老师。听了他的话我庆幸上午没有在气头上给你处理他,不然误会就大了。我首先肯定了他如实交代事情的经过,然后对他想上厕所时能礼貌地对老师说的行为进行了表扬!然后我跟他说:“不过如果每个同学在上课的时候申请上厕所后都不回教室,你觉得课堂会有什么影响吗?”“不知道”我接着说:“上课上厕所没有回教室大概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这位同学在厕所晕倒了,第二种是这位同学溜了,你说呢?“汤某某没有做声,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我继续说;“如果老师不去找这些不回课室的学生,那第一种学生就会有生命危险;而第二种学生如果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就会直线下降,同时还把自己变成了“狼来了”故事中的孩子,因为经常欺骗老师,所以导致老师以为他每次都开溜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果真的有哪一天他们在厕所有危险了,而老师又用固定的思维没理会他,那这些学生岂不是害了自己…………。汤某某听了点了点头。看他慢慢意识到自己行为有错了,我语重心长地跟他说:“老师上课的责任就是保证学生在上课时的人身安全,同时也让学生学到知识。当初老师不让你上厕所,原因你知道吧?”汤某某摇摇头,我接着说:“因为有的同学经常骗老师上厕所而不上课,所以就造成了老师不随便让学生去厕所的状况。当然老师也觉得对真的想去厕所地同学有点不近人情。但是我们想想如果学生随便说一句就让他上厕所,会产生什么现象?”“课堂变得很随意、很乱!”我微笑着看着他,表示了肯定!接着说:“这节音乐课自己先下课了,这属于早退行为!音乐老师批准你出去上厕所后,却不吭一声,这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放学你直接去打篮球了,老师知道了叫你回来,你知道却不回,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假如你是一名音乐老师,面对这些行为,你有何感想?”汤某某立刻脸红了起来。最面我让他站在老师的角度评价一下自己的而行为,他都一一总结了出来:上课早退,做事不交待,不尊重老师。我当即称赞他分析问题透彻又到位。最后我建议他去音乐老师面前陈述一下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道个歉,同时我给了他一张便利贴,交待他拿着便利贴到音乐老师面前,请音乐老师写个评语再签个名回来给我。他一下子觉得不好意思地说“这样不好吧?!老师不写怎么办?”我报以一个鼓励的微笑补充道:“精神所至,金石为开!老师的态度都决定于你的态度而…………”。最后汤某某高高兴兴地把那个签名带回来给我,而且音乐老师也对他的道歉和陈述很满意,说他很有礼貌地道了歉并保证下次不再犯。课上的一段矛盾小插曲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案例反思:从上述案例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上,我归纳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处理学生问题时永远保持“和风细雨”的态度
这个案例的开头我在听到学生上课期间的各种不良行为时,我的心情变得愤怒的。《孙子兵法.火攻篇》中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说明了愤怒的情绪对人的心理没有任何好处,它只会损耗内在的正能量,将各种与你内心情境相呼应的人、事、物吸引而来,使你耽溺于自己的受害者身份,愤怒情绪不但有损身体的健康,还会影响思维,从而影响对事物的正确判断。所以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就决定先对汤某某进行冷处理。李进成老师说:要学会冷处理,愤怒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自己,不要急着去做决定,而要强迫自己出去走走,等冷静下来之后再进行全面的评价,努力找到最合理的处理方案[3]。而这就是“和风细雨”的态度的参考来源,所谓“和风细雨”指的是班主任对待问题要有“和风细雨”的心境和处理问题时要用“和风细雨”的方式。当师生双方情绪不稳定时,暂不急于处理,而是稍微放一放,等双方可以达到不带情绪客观地面对问题时再做处理。如果学生情绪非常激动或者班主任情绪很差的时候处理事情是处理不好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这就有弊无利了。
二、先谈心再谈话地教育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五大需求:生理上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五种需求,只有合理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才更愿意听老师的,如果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学生可能就会抗拒老师的教育[3]。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根据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选择无人之处处理,保留了学生的尊严。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要倾听学生的情绪所在,要倾听学生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听出学生行为背后的能力,听出学生内心的渴望。案例中班主任处理问题的开始是先让学生把事情的经过讲一遍,这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内心最深沉的渴求就是得到充分的尊重。”因此,班主任想要和学生有效沟通,引领学生成长,首先就要尊重学生[3]。案例中班主任对学生做得对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又满足了学生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李进成老师提到“情绪三明治”即先谈情,先处理情绪,再说爱后讲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而案例中班主任都是先与学生谈心谈感情,直到双方达到共情共理的情况下,老师才把道理讲出来,最后才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老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过情绪上的波动,整个处理过程是融洽和谐的。这也是我认为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先谈心、再谈话的原因。先谈心也就做到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再讲道理去教育学生,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和风细雨”夹着“坚定”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里提到,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能力[1]。和善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尊重他的感受。用平和的态度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4]。在这个案例的最后,老师以“和风细雨”的口吻向学生提出了要求:拿着一张便条纸,向科任老师陈述事情经过和学生自己的想法并当面向老师赔礼道歉。学生一开始是不愿意去的,接着老师再以“和风细雨”又夹着“坚定”的口吻鼓励学生去做。这里提到的“和风细雨”夹着“坚定”就是正面管教里倡导的“和善与坚定”。“和风细雨”的语气能减少师生间矛盾的激发,而教师的“坚定”的态度才能让学生大胆地去纠正自己的错误和面对并处理自己的问题。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5]。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做好班主任的育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班主任需要智慧育人,潜心修炼一种“和风细雨”的心境,一种饱含着共情、共理、共成长的心态,一种心与心交融,灵魂与灵魂碰撞,与学生沟通的心路。这条心路的修建需要班主任有与学生和风细雨地谈心,坚定地谈话才能引导同学们平稳健康地走上成才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简·尼尔森.正面管教- 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M].玉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
[2]陈宇.班主任工作十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李进成.班主任有效沟通的艺术与技巧(万千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4]李进成.教师怎样说理才效:轻松教育学生的心理学智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
[5]哈尔﹒霍勒曼和佩吉﹒耶茨(美国).老师怎么说学生才会听[M].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