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旅游视角下的美食旅游目的地形成机制研究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黄莉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我国人均经济水平开始呈现增长趋势,尤其在全民脱贫攻坚最终的胜利使得人们生活品质迈向了新的层次,物质生活日渐富足下,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旅游无疑是一种能够为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体验,尤其见惯了城市的“钢铁丛林”和“霓虹闪烁”,人们越来越喜欢到乡村去寻找宜人的“田园风光”,乡村旅游日益盛行,而美食一直是提高乡村旅游体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成为了旅游的一种时尚,很多游客往往是以品尝当地美食为目的来选择旅游目的地。为此,本篇文章针对基于乡村旅游视角下的美食旅游目的地形成机制进行简要的分析,首先介绍乡村旅游视角下美食旅游的形象定位,并从经济与文化以及社会角度明确乡村旅游视角下美食旅游目的地形成的价值意义,最后结合当前乡村旅游美食旅游发展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如何促进美食旅游目的地形成的策略。


关键词

乡村旅游;美食旅游;旅游目的地;形成机制

正文

课题或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北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户可持续生计选择与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ky0810)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千百年来通过不断的发展、延伸、积累的深厚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食物本身就是维持人类生命的重要能量来源,人类依靠食物得以生存、繁衍、生息,随着文明的发展,美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并成为一种文化在各地流传。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现代,美食成为人们衡量生活品质的一项要素,满足生命能量维系要求基础上,也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享受,尤其各地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发展不断加快背景下,诞生了诸多各具特色的美食文化,美食种类多如繁星,并且在体验式旅游的快速普及下,美食旅游成为当前旅游事业发展的重点要素之一,并作为新的旅游时尚潮流为游客所追捧,这就涉及到了乡村旅游视角下美食旅游目的地的形成。为此,本文将从当前乡村旅游视角出发,分析如何进一步发展美食旅游的思路。

1 关于美食旅游及其形象定位

旅游发展的动力在于其形象能否吸引游客。特色或文化是决定游客是否选择某地的关键因素。休闲化社会中,饮食不仅满足基本需求,也成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美食作为特殊兴趣之一,对游客有很高吸引力。利用美食资源,打造丰富的旅游形象,可提供多样的旅游选择,吸引游客以美食为旅游目的。

美食旅游是以品尝美食为目的的活动。在经济全球化下,跨地区跨境旅游变得更加便利。各国政府注重旅游业发展,出台便利措施和鼓励政策,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加剧,需要通过建立独特的市场形象来吸引游客。对于美食资源丰富的地区,美食旅游可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形象,助推旅游业发展。

美食旅游形象定位是基于公众评价的市场营销定位。通过宣传不同特色的美食,提高市场竞争力,吸引游客注意。这涉及到在公众群体中传播旅游地形象,使其留下深刻印象并获得认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对于美食资源丰富的旅游目的地,可将形象定位在美食上,强化游客心中的美食形象,吸引他们到访。但并非所有旅游目的地都适合以美食为形象定位,只适用于美食资源特别丰富且有特色的地区。

2 乡村旅游视角下美食旅游目的地形成的价值意义

首先,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说,一直是旅游产业发展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旅游产业创收的重点项目之一。就旅游目的地而言,饮食是旅游项目当中能够让游客品尝到各色不同类型美食的主要载体,根据某统计网站相关数据显示,在一个旅游项目当中,美食商品的成交额甚至要超千万,如果游客数量能够达到2万人次以上,则经济收益可达两千万以上,而且对于旅游活动而言,美食是其六大要素之一,其与交通、娱乐、住宿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当中会以美食节作为旅游活动主题,并将美食作为旅游宣传的吸引点之一,通过美食旅游发展能够为其他行业的良性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显著,其中饮食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收入贡献巨大。统计数据显示,美食商品成交额可达千万以上,与旅游活动的其他要素如交通、娱乐、住宿紧密相关。一些乡村旅游项目以美食节为主题,利用美食作为宣传吸引点,对其他行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社会意义方面,美食旅游不仅满足生理需求,还提供精神享受,帮助人们放松心情。中华各民族特色美食文化的体验,让游客在轻松环境中得到愉悦,提高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美食旅游满足物质文化、社交和声誉等多重需求,对社会效益有巨大贡献。

文化层面,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和地区间的多样性是其特征。饮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旅游开发,提高美食产品附加值。美食旅游需加强饮食产品与文化的结合,深度挖掘特色美食和文化,将文化气息与美食旅游结合,凸显旅游品牌特色,提高行业多元性和丰富性。

3 当前乡村旅游中美食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旅游业中,美食作为品牌营销的乡村旅游项目日益增多,但由于缺乏专业理论指导,发展体系尚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美食旅游项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中国多民族、多样的饮食文化虽然丰富,但同一地区的乡村旅游项目中,以美食作为目的地形象时,往往存在文化内涵相近,导致项目同质化。如西安的肉夹馍和羊肉泡馍作为美食品牌,其他陕西地区若也以类似美食为特色,则可能导致游客只关注西安,忽视其他地区的特色。

其次,美食旅游的宣传力度不足。大部分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地区,在美食文化的宣传上投入不足。多数游客通过亲友推荐了解美食文化,但网络上对美食的介绍相对有限,乡村旅游宣传更多集中在环境和设施上,对美食特色小吃的介绍较少,缺乏特色。

最后,美食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层次相对较低。随着物质水平提升,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不仅仅是温饱,更注重营养健康和精神愉悦。然而,许多美食品牌的乡村旅游景点在餐饮学、心理学、美学人才方面匮乏,导致美食产品品类单一、品质不高,缺乏创新,难以凸显当地特色,影响了美食旅游的重点展现。

4 形成乡村旅游视角下的美食旅游目的地的几点思考

4.1注重乡村旅游中美食旅游目的地特色化与游客感知特性的专业分析

要想促进乡村旅游视角下美食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并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美食旅游项目,就必须要通过对美食旅游目的地特色化与游客感知特性的专业化分析。简单来讲,需要通过大量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来辨别游客对美食旅游的偏好,并且还要能够根据游客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阅历以及生活水平的高低来确定美食旅游定位,全面把握游客的感知程度,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美食旅游目的地宣传策略。

根据目前相关调查网站的数据显示,游客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阅历和生活水平都会影响其对美食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特别是性别和游客感知相关性多为负相关,但相对较弱。而在此水平上的游客对于食物量和价格定位以及卫生条件、服务水平、美食文化内涵的感知与游客年龄则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游客受教育水平越高,对于美食文化了解越多,其对服务质量、食品特色和进餐环境、卫生条件要求越为严格。而且游客经济收入越高,对美食旅游体验越重视,对食物分量感知实际也会越高,但对饮食文化、服务质量、烹饪方法等方面的关注度则表现为较弱的负相关。游客受教育程度越低,对于进餐环境、食物特色要求则显得并不那么重要。由此也可以看出,游客对美食营养搭配、选用的材料方面与其经济收入正相关。所以,乡村旅游视角下美食旅游目的地机制的形成与多种不同影响因子相关,需要各乡村旅游发展地区能够通过对美食旅游目的地特色化与游客感知特性的专业化分析,来了解游客的实际旅游体验倾向,并做好自身美食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确定好市场主要开发群体,如此方能够形成独具特色且有着较高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美食旅游目的地品牌。

4.2结合当地特色饮食文化内涵开发和创新美食旅游产品

一方面,各地以美食旅游作为目的地品牌的乡村旅游开发地区,要积极结合当地特有的饮食文化内涵来进行美食旅游产品的开发,并且要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从而丰富美食旅游产品种类及内容,使游客得到更好的体验感。进行活动内容设计时,则需要考虑游客是否能够产生更多的互动,需重视游客的参与,如游客对品尝特色小吃产生兴趣时,可与游客交流制作工艺,甚至可以手把手教游客制作美食,调动游客的参与的兴趣,使其获得更加新奇的体验,在更多的刺激下逐渐形成旅游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注重特色饮食文化内涵渗透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美食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层次,要虚心请教有着悠久传统历史的饮食文化传承人和非遗传承人,将饮食特色产生背后的故事介绍给游客,使游客可以了解到特色美食发展的历程,从而增强美食旅游的新鲜感和体验感。

4.3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加大美食旅游特色化宣传

如今早已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支持下,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宽。为此,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想真正突出美食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实现精准化美食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就必须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力量,不断加强对美食旅游特色化的宣传。例如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文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公开传递与美食旅游品牌相关的信息,从而让大众通过这些传播媒介来了解各色美食旅游文化,要能够有意识的传播美食信息,加强对目标游客群体的吸引度,大众传播在精心策划旅游目的地形象当中可以发挥出毋庸置疑的主导性作用,能够快速推动美食旅游相关信息的传播,扩大其传播的广度,良好的美食形象设计与传播,需要建立在对市场信息充分了解基础上,既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形式进行直接组织宣传,也可以通过大众媒体来进行大范围传播。例如,中央电视台策划拍摄的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其第一季一经推出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各地区民众纷纷以自己家乡美食出现在中央电视台节目当中为荣,这让全国,乃至于全世界的人民都看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美食特色,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以美食文化为主题的节目和自媒体主播,例如日本著名的《孤独的美食家》这一节目,便是以自媒体形式来进行各个国家美食的宣传,其中就有中国的川菜美食,这也为中国四川成都美食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自媒体平台当中,也涌现了一批以“探店”为名的网红主播,为人民群众介绍了大量各地不同特色的美食产品,并给出了专业化的评价。为此,乡村旅游发展当中,美食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设计和传播,也要能够借助新媒体平台,不断加大美食旅游特色化宣传力度,对游客进行美食旅游目的地选择作出引导。

5 结束语

结合上述文章内容所述,美食旅游是新世纪以来所兴起的一种特殊兴趣旅游人们通过美食旅游的了解往往能够产生出游的动机吸引游客选择以美食旅游为特色的目的地。目前,我国对于美食旅游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这就需要各地开展乡村旅游建设的地区和城市要不断加强对美食旅游目的地品牌形成的研究加深对美食旅游目的地形成机制的分析从多个方面来进行美食旅游发展的改进从而使美食旅游成为该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以促进当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可发.生态位视角下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成长机制研究——以婺源篁岭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3(6):13-28.

[2]王莳雨.传播理论视野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20:33.

[3]王占龙.旅游凝视下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9,2(6):117-118.

[4]姜雨竺.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对策探讨——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2(3):166-168.

[5]费海云,丁鸽,郭依斐.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选择意愿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消费导刊,2019,1(1):57.

[6]蒋黄蓁苑.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演化研究——以新疆温泉县为例[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1,26(1):77-84.

[7]陈希源,王年龙.基于影视作品产生的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11):89-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