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某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叶均,严春霞,高素华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摘要

目的:调查浙江省某高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和感染途径,以及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方法:选择浙江省某高校2022年入学新生7, 757人,空腹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sAg)和抗体(HBsAb)。对HBsAg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感染途径。结果:在7, 757份血清中,HBsAg阳性有100例,总阳性率为1.29%,其中男生3 ,069例,阳性39例,阳性率1.27%;女生4 ,688例人,阳性61例,阳性率1.3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c2=0.013,P=0.908)。HBsAb阳性2,326例,总阳性率29.99%,其中男性1,067例,阳性率34.77%,女性1,259例,阳性率26.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5.294,P<0.001)。对100例HBsAg阳性者问卷调查,结果母亲HBsAg阳性为7.0%,家庭其他人员HBsAg阳性3.0%,婴幼儿时期(<3岁)已检出HBsAg阳性者占6.0%,经常与同学、朋友聚餐者23.0%,有恋爱史为49%;并且来自农村的新生阳性率(77.0%)明显高于来自城镇的新生(23.0%)。结论: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与十年前相比显著下降,表明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效果显著;但HBsAb阳性率不高,需要对易感人群采取相应的注射乙肝疫苗等措施。HBV传染途径除母婴垂直传播外,最可能是日常生活中与HBsAg携带者密切接触感染传播,而通过使用血制品感染机会少。需要加强基层农村有关乙型肝炎的卫生防疫宣教工作。


关键词

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

正文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一种全球性的常见传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统计,2015年有2.57亿人患有慢性乙肝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病,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中国曾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在上世纪90年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约有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1]19921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以提高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至今已有三十年当下中国大学生中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和体内抗体底如何?我们对浙江省某高校入学新手生行了调查和分析,为今后更好地采取相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浙江省某高校2022年入学新生7 ,757人,其中男生3 ,069人,女生4 ,688人,年龄1821岁;生源90%以上来自浙江省,少部分来自云南、贵州、甘肃、河南江西等省份。

1.2方法  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及时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sAg)和抗体(HBsAb),试剂盒为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操作和结果判断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问卷调查  HBsAg 阳性者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有直系亲属和家庭成员是否得过乙型肝炎、婴幼儿时期(<3)已检出HBsAg阳性、血制品使用情况、饮食聚餐情况、是否有恋爱史及生源地等。

1.4.统计方法:采用Person卡方检验比较男女组间各检验结果的差异。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新生HBsAg阳性情况。在7, 757份血清中,HBsAg阳性100例,阳性率为1.29%;男、女新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13,P=0.908),具体见表1。

1 HbsAg阳性情况

性别

n

HbsAg阳性

阳性率(%)

男性

3069

39

1.27

女性

4688

61

1.30

总计

7757

100

1.29

   2.2 新生HBsAb阳性情况。在7, 757份血清中,HBsAb阳性2,326例,阳性率29.99%;男生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生,且男、女新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5.294P<0.001),具体见表2

2 HbsAb阳性情况

  性别

n

HbsAb阳性

阳性率(%)

男性

3069

1067

34.77

女性

4688

 1259

26.86

总计

7757

2326

29.99

 

2.3  HBsAb阳性者问卷调查:对100HBsAb阳性者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具体调查结果见表3

3  HBsAg阳性者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性别

合计

N=100%

N=39

N=61

1.母亲得过乙型肝炎

3

4

77.0%

2.父亲得过乙型肝炎

0

0

0

3.婴幼儿时期(<3岁)已检出HBsAg阳性

2

4

66.0%

4.其他家庭人员有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者

2

1

33.0%

5.经常与同学、朋友聚餐(平均每周1次)

11

12

2323.0%

6.自己输过血液或用过血制品(如注射丙种球蛋白等)

0

3

33.0%

7.恋爱史

17

32

4949.0%

8.来自农村

31

46

7777.0%

9.来自城镇

8

15

2323.0%

3讨论

3.1 HBsAg阳性情况。本次高校新生调查HBsAg总阳性率为1.29%(其中男生1.27%,女生1.30%)明显比低于2005年周标[2]等报道的青少年HBsAg总阳性率9.71%(其中男性11.10%,女性8.00%)和2006郑英[3]等报道的大学新生HBsAg总阳性率13.55%(其中男生16.11%,女生9.86%),HBV携带者已显著减少,充分说明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全国范围内乙肝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以来,我国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方面取得显著效果,遏止了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另外,在100HBsAg阳性者中,来自农村新生77.0%,显著高于来自城镇新生(23.0%),这可能与农村人群对乙型肝炎认识不足,日常生活预防措施不力,母亲HBsAg携带者未及时进行乙肝免疫阻断,以及新生儿首针免疫及时率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要加强基层农村有关乙型肝炎的卫生防疫宣教工作,提高人们认识,主动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其感染率。

3.2  HBsAb阳性情况。接种乙肝病毒疫苗产生的抗体能有效地预防和阻断HBV感染,可显著降低乙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本次高校新生调查HBsAb阳性率为29.99%(其中男生34.77%,女生26.86%),明显低于周标[2]等报道青少年组HBsAb阳性率为43.78%其中男生43.42%,女生44.19%)和郑英[3]等报道大学新生HBsAb阳性率为62.13%。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免疫接种后虽然产生了抗体,但是产生的抗体效价低,经过若干,抗体浓度在体内慢慢下降甚至转变成阴性。其二,虽然接种了乙型病毒疫苗,但机体不应答而不产生HBsAb,因为疫苗接种后影响接种者抗体应答水平是多个方面 [4],如接种因素(剂量、部位、针次程序等)、机体因素(年龄、体重性别等)以及疫苗本身质量等;还有遗传因素,李明月等报道[5],不同类型HLA单体型影响HBsAb的产生,认为中国人HLA-DR41122-DR53-DQB4单体型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不应答密切相关。其三,饮食卫生条件明显优于过去,人们卫生习惯更好和卫生意识更强,相互之间传播机会比过去少了,因此隐性感染产生HBsAb机会也减少了。以上各种因素均可导致HBsAb阳性率下降。那么,对HBsAb阴性者应补接种乙肝病毒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乙肝病毒感染。

3.2 HBsAg阳性原因调查。众所周知,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有:经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如性接触传播、体液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本次调查结果分析发现HBsAg阳性者的感染途径可能主要是二个方面。①母婴垂直传播:从3可知,母亲得过乙型肝炎7.0%婴幼儿时期(<3岁)已检出HBsAg阳性的占6.0%,这部分人群很可能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而来。因此对HBsAg阳性的孕妇在婴儿出生6小时内,应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来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②通过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HBsAg携带者的唾液、分泌物中常含有HBV,人们通过与HBsAg携带者密切频繁的接触可造成感染传播。从调查得知,家庭人员HBsAg阳性者占3.0%,经常与同学、朋友聚餐占23.0%,有恋爱史为49.0%,合计占75%这些HBsAg阳性者很可能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密切接触了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感染,因为目前我国15岁~59岁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仍高达8%左右,如果不注意防范,很有可能传染。因此,对HBsAb阴性者,除了补种乙肝疫苗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防范,减少感染机会。另外,从调查看,仅3.0%HBsAg阳性者曾经使用过血制品,我国对血制品管理严格,生物安全性高,因此HBsAg阳性者通过血制品传播机会较少

4 结论

研究的结论指出,与十年前相比,浙江省某高校新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显著下降,显示出乙肝疫苗接种的效果。然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阳性率不高,表明需要针对易感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接种措施。研究发现,除了母婴垂直传播外,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日常密切接触也可能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研究强调了加强农村地区健康和流行病预防教育的必要性,以提高人们的意识并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戴志澄,祁国明. 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下卷).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38-150

[2]周标,陈坤,黄斌伦. 金华市6743名儿童及青少年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的调查分析[J].浙江医学,2005,27(6):478-479

[3]郑英,陈佑明,黄敬,邱春嫦. 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J]. 热带医学杂志,2006611):1170-1172

[4]张爱云,王煜. 乙型疫苗接种后应答情况的临床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7):805-807

[5]李明月,李荣成,黄尚志,等.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不应答与HLA基因单体型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80-183

通讯作者:张艳芳、黄斌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