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织学习空间的启发式“三阶一体”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以《保险经济学》为例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锁罗曼

河北金融学院,071000

摘要

本课程组以《保险经济学》课程为依托,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与“无边界学习”理念,注重“专业+思政”教学创新的系统性,即从思政元素的梳理、教学框架重塑、教学空间的多元、思政考核方式的革新等各个环节、多个领域全方位推进和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整体思路概括为:梳理“七维思政元素”,构建“三阶一体”教学框架,在多元“交织学习空间”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并通过“虚实结合”的“三策略”进行有效评价。最终实现加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主流价值观、感知民族自信、专业自信、提升法律素养的高阶思政教学目标。


关键词

交织学习空间、启发式“三阶一体”、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保险经济学》

正文

2023年河北金融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程思政专项教改课题,立项编号2023KCSZ06


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成为一种重要趋势。针对这一挑战,我们对《保险经济学》课程进行了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基于交织学习空间的启发式“三阶一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从思政元素的梳理、教学框架重塑、教学空间多元化、思政考核方式的革新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推进和创新,旨在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这种方式,该课程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提升了他们的主流价值观、民族自信和法律素养。此教学模式的推广将对整个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一、课程思政教学痛点分析

(一)体系感不够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已成趋势,但现状中存在问题:教学设计常呈现为简单罗列,缺乏体系,未清晰界定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间的内在逻辑。此外,对思政育人效果的反馈与评价不足,导致教师在“专业+思政”设计中缺乏完整框架。因此,深挖思政元素时,应统一教学目标与方法,形成明确的育人思路和体系。(二)获得感不强

学生对思政目标达成的获得感不足,主因是评价方式的单一。教师偏重知识传授,而学生期待更多元的体验。单调的灌输使思政教育显得刻板。解决之道在于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政内容,感受其内涵。教师可通过疑问激发、学生提疑、师生互动等环节,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灌输与启发的平衡,并有效评价思政教学成果。

(三)抬头率不高

目前,多数课堂通过传统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入思政内容,但这种单一模式导致学生感知疲劳,积极性降低。因此,增加学习体验的多样性至关重要。通过创新教学空间设计,结合多种媒介和教学模式,可以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习动力。

(四)参与性不大

长期以来,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多扮演听众角色,虽在认知层面有所收获,但缺乏参与感。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是关键,单纯理论学习使知识缺乏活力。在“321金字塔”思政教学设计中,应重视“实践思政”,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校园建设、辩论赛、数据调查等活动,实践中获得感悟,有效反馈立德树人效果。

二、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设计

(一)教学创新理念与整体思路

本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设计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和“无边界学习”的理念,着重“专业+思政”教学的系统性创新。这包括从思政元素的梳理、教学框架的重塑、教学空间的多元化、到考核方式的创新等各个环节。整体思路是:深入梳理“七维思政元素”,构建“三阶一体”教学框架,在多样的“交织学习空间”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以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并通过“虚实结合”的“三策略”进行有效评价。

(二)教学创新举措

1、应用“无边界学习”理念,打造多元“交织学习空间”

基于“无边界学习”理念,我们倡导一种不受地点、时间、学科或教师限制的学习方式,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和技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这种学习强调自主性和个性化,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因此,我们通过整合多元资源、打破传统空间边界,构建了一个灵活多变的“交织学习空间”,使学习不仅限于传统教室,而是扩展到食堂、超市、宿舍,甚至是虚拟现实、纪录片和课外读物等。这样的设置不仅保持学生对专业和思政内容的新鲜感,而且鼓励他们以开放的心态进行个性化学习。新技术和网络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地实现了“思政+科技”的融合。

1 部分交织学习空间内容与思政元素

类别

学习空间

内容

思政元素

虚拟

VR虚拟空间

平安金融中心

三食堂后厨(学生制作)

主流价值观(专业自信)

主流价值观(创新、道德素养)

公民意识(职业责任感)

学习通网课资源

每章重点知识点视频

自主学习能力

纪录片

新闻报道等

《大国保险》

315报道

今日说法等

公民意识(民族自信,行业自信)

文化素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流价值观(道德素养)

公民意识(法治理念)

双师同上一堂课

(企业导师)

刘登鹏(前平安财险):UBI车险

夏娇(富德生命人寿):保险监管

闵超(太平财险):企业保险需求

主流价值观(创新精神)

公民意识(法治理念)

政治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主流价值观(专业自信)

课外读物

《思考“快”与“慢”》

主流价值观(创新精神)

现实

研讨教室

辩论赛

世界咖啡讨论

道德风险方案设计等

政治哲学(辩证分析)

公民意识(职业责任感)

主流价值观(创新精神)

食堂、超市

宿舍等

校园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

主流价值观(劳动教育、专业自信)

会议室

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后勤交流会

公民意识(职业责任感)

主流价值观(劳动教育、专业自信)

上机实验室

中国保险市场数据与结构分析

基本国情(中国发展大势)

 

2、梳理“七维思政元素”,构建“三阶一体”教学框架

为了提高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我们依据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夏增民教授的方法,深入挖掘《保险经济学》课程的思政元素。这些元素按照从基础到高阶的七个维度(健全人格、公民意识、基本国情、主流价值观、文化素质、政治哲学和政治信念)进行分类。我们清晰地梳理了这些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实现了专业知识体系与思政教育价值体系的“双螺旋结构”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到知识点、案例和实践活动中。通过重新设计的51个课时教学方案、11个案例和6个实践任务的思政案例库和实践库,我们合理安排每个章节中的知识点、案例和实践,构建了“三阶一体”的教学框架。这种框架旨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提升知识、能力和素养,最终实现知识、情感、意志和行动的有机统一。

2 “三阶一体”课程教学体系

图片1.png 

3、巧用“启发式”教学十法,叩心之门、激思之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思政教育,通过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我们能够在问题探究中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因此,我们在讲授专业课程的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多种“启发式”的手段,创建感悟的情境,捕捉学生的兴趣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采用闭环式的教学设计(详见图4),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本课程采用以下十种“启发式”思政教育方法:(1)提问启发式(2)反诘启发式(3)提示启发式(4)情景启发式(5)示范启发式(6)类比启发式(7)对比启发式(8)图示启发式(9)研讨启发式(10)情感启发式。特别注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言语和行为上真实展现所学,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4、实施思政考核“三策略”,评价“虚实结合”相统一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评估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一直是一个挑战。本次教学创新旨在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明确思政教学评价不仅要通过考试等方式精确评估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掌握,也不能过度依赖定量化和精确化手段。毕竟,思政评价的核心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都是隐性和变化的,不可能完全量化。因此,在思政内容的考核中,我们结合了“虚”(理论)和“实”(实践)两种评价方式,确立了三种考核策略,以实现全面、有效的学生评价。

1)素质测评法:就是根据教学思政目标,结合专业内容,制定思政素质测量题库,对学生进行定量和定性结合的分析。例如,将具有思政素质测量功能的题目融入到“课前5题”,并以获得积分的方式纳入到平时成绩。

2)自我反思法:根据学生自我思想解剖、自我行为检查、自我思想发展历程分析等信息来判断思政教育效果的方法。例如,提交纪录片观后感、小组活动后利用“课堂有点酷”进行“3-2-1”课堂反思等。

3)实践评价法:根据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一定程度上来衡量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首先,学生只要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能动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潜移默化达到育人的效果,其展示的结果或作品成绩可作为评价手段之一;其次,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小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态度、责任感、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也纳入到了成果评价体系当中。

 

三、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成效

(一)思政育人成效显现

为了更好的验证思政教学创新模式的有效性,针对实施教学创新的班级发放问卷进行反馈。学生普遍均能感受到课堂多维度育人内容的融入,特别是专业自信和职业素养两方面感知较深。除此之外,学生通过“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活跃课堂”、“面对小组作业能够更加游刃有余”、“让学生有参与感和获得感”、“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等表达肯定了《保险经济学》教学创新的效果。

(二)参与校园建设

在第一章风险、不确定性与风险管理内容学习过程中,“实践思政”安排了赴食堂、超市、教学楼、宿舍楼进行风险识别的活动,学生提交的成果得到了学院的肯定和支持,并与学校后勤部门开展了“知行合一,实践育人——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实践交流会”,通过识别风险因素、提出风险管理方案、督促整改等方式参与校园建设。同学们在活动中将理论服务于现实的同时,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并感受到了后勤服务人员劳动的不易。

(三)创新创业意识提升

在《保险经济学》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将“专业+思政+科技”进行有机融合,学生课下参与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提升。例如,在“道德风险”内容授课中融入了创新型的“UBI车险”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其应用场景和在中国发展的困境,学生课下对其十分感兴趣,于是众多学生组队基于课时内容,申请成功创新创业项目。

(四)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得到肯定

经过三年《保险经济学》的课程建设,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创新成果,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例如,2020年《保险经济学》被评为校级“精彩一课”二等奖,2023年基于《保险经济学》成功申报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程思政专项),同年被纳入到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四、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应用与推广

基于交织学习空间的启发式“三阶一体”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一种范式应用于全校绝大部分的专业。首先按照七个维度挖掘思政元素,再按照每个单元设计知识点思政、案例思政、实践思政的思路在专业课中全面融入思政教育,最终在实施授课过程中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更好的达到专业课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苑莹,吴冬梅,宁烨.高等学校“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3,(34):96-99.

[2]方勇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保险实务”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3,9(04):65-68.DOI:10.16681/j.cnki.wcqe.202304017

[3]李丽红.“三全育人”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02):185-188.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02.0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