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地方高校《电视摄像》课程教改探索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王文东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融媒体时代下地方高校《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改革。文章首先分析了融媒体时代的特征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在《电视摄像》课程教学上所带来的新挑战。接着,对比了国内外《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现状,揭示了国内高校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差距。文章进一步讨论了现代教学理论如构建主义和混合式学习理论在《电视摄像》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分析了教改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如教师资源的培训和教学资源的更新问题。最后,文章总结了教学改革的总体评价,并展望了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这些改革旨在提高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的能力,为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电视摄像》课程;教学改革;高等教育

正文

引言

在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改革的需求。特别是在地方高校中,这种变革显得尤为迫切。《电视摄像》作为传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改革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还深刻影响着学生对新媒体时代的适应能力。因此,探索适应融媒体时代的《电视摄像》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了地方高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融媒体时代以其技术的多元化、信息的快速流动和媒体形式的深度融合为特征,这不仅给媒体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在资源和信息获取方面相对有限,这使得它们在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媒体环境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电视摄像》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际摄制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方法和内容亟需更新,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要求。

传统的《电视摄像》课程教学过于侧重于基础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新媒体技术的融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融媒体时代,这种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足以满足行业和学生的需求。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将新媒体技术融入《电视摄像》课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

1 融媒体时代的特征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1 融媒体时代的定义与特点

融媒体时代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标志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包括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与新兴媒体如社交网络、博客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且动态的传媒生态系统。

融合传媒的概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变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融合,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还包括内容、渠道、管理等多个层面的融合。这种融合推动了媒体技术的创新,使得信息传播更为迅捷、广泛。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现为技术更新速度快、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如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兴起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这些变化对传统媒体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媒体内容的创新和传播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新机遇。

1.2 高等教育中《电视摄像》课程的新挑战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中的《电视摄像》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媒体技术之间存在显著的冲突。传统教学多依赖于理论讲授和基础技能训练,而忽略了新媒体技术的融入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种做法在融媒体时代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现代媒体技术应用的需求。

其次,学生的需求与行业趋势之间存在差异。当下的学生群体生长在数字时代,他们对新媒体技术有更高的熟悉度和依赖性。然而,当前的《电视摄像》课程往往未能充分考虑这一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同时,随着媒体行业对技术和创新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电视摄像》教学内容和方法已难以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

2 国内外《电视摄像》课程教学现状

2.1 国内高校《电视摄像》课程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高校中《电视摄像》课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最初,这门课程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的讲授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设置逐渐发生变化,开始融入更多的实践元素和技术更新。

课程设置的变迁反映了媒体行业和技术发展的趋势。早期,课程主要围绕传统摄像技术和基础理论展开,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课程开始增加数字摄影、视频编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内容。这些变化旨在使学生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掌握最新的摄像技术。

教学方法的演进也是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最初的理论讲授和模仿式教学,逐步转变为更多注重实践、探究式学习和项目驱动式教学。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2.2 国际视角下的《电视摄像》教学模式

从国际视角来看,《电视摄像》的教学模式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前瞻性的特点。在一些先进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国家,这门课程不仅包含了最新的技术教学,还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对实际产业需求的快速响应。

例如,在一些国际知名的传媒学院中,《电视摄像》课程通常与影视制作、媒体艺术、计算机图形设计等领域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教学体系。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样化的职业选择。

国际教学理念的差异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点。在国际上,很多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扮演的是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而非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理论在《电视摄像》课程中的应用

3.1 现代教学理论概述

在《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现代教学理论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其中,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理论在近年来尤为受到重视。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实践来构建知识,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学生与环境的互动而构建的。这种理论倡导教师创造一个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环境,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创新。在《电视摄像》课程中,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学习摄像的技术和理论,还需要通过实践项目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混合式学习理论结合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现代的在线学习。这种模式旨在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提供更灵活、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对于《电视摄像》课程而言,混合式学习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线上资源,如视频教程、互动论坛,还能够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的实操训练和讨论,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3.2 教学理论在《电视摄像》教学中的应用

将这些教学理论应用于《电视摄像》课程中,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方面做出创新和努力。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与真实世界相关的项目,让学生在模拟的或真实的摄制环境中实践所学知识。例如,学生可以分组拍摄短片,进行后期剪辑,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和讨论。这样的项目不仅能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还能促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可以引入行业专家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使学生能够直接从专业人士那里获得行业内的知识和经验。

课堂互动与学生参与度的提升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同伴评价和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在讨论环节中,学生可以就某一摄像技术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想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提高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利用现代科技工具,如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现实技术,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这些工具,学生可以在非正式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进行互动式探索,并获取即时反馈,这有助于增强学习体验的丰富性和参与度。

4 《电视摄像》课程教改的策略与实施

为了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需求,对《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涉及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整合,还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4.1 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整合

首先,教学内容的更新是教改的核心。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将融媒体技术融入到《电视摄像》课程中变得十分必要。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摄像技术和理论,课程中还应包含数字媒体、社交媒体内容制作、多媒体编辑等内容。例如,教学时可以引入360度视频拍摄技术、虚拟现实(VR)摄像技巧等,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此外,对课程内容进行现代化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将最新的媒体理论和实践案例纳入课程,如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制作和分发策略。通过这些内容的更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媒体行业的发展动态,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竞争力。

4.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课程中还可以设置问题导向的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摄像技术。

利用新媒体工具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课程平台、互动软件和模拟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教程和在线研讨会来辅助教学,或者使用模拟软件来演示复杂的摄像技术。这些工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在更广阔的环境中掌握所学知识。

5 课程教改的预期效果与挑战

对于《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改革,其预期效果是多方面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这些预期效果和挑战对于确保教改的成功至关重要。

5.1 教改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先,教学改革预期将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引入最新的摄像技术和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掌握更加前沿和实用的技能,如数字媒体制作、多媒体编辑等。这不仅使他们在专业领域更具竞争力,也增强了他们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体行业的能力。

其次,教改还旨在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通过实施更多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实践教学,学生将有机会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实践经验不仅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5.2 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对策

然而,教学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教师资源与培训需求是一个主要的挑战。随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教师需要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教学策略。为此,高校需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实施教学改革。这可能包括参加工作坊、研讨会或进修课程,以及与行业专家的合作和交流。

另一个挑战是教学资源的更新与配置问题。更新课程内容和采用新的教学工具往往需要额外的资源,如先进的摄影设备、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因此,高校需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这些更新。这可能涉及到增加预算、寻找外部资助或与产业界合作等多种策略。

6 结论

在《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创新,旨在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需求并提高教育质量。总体上,这些改革措施显示出了积极的趋势和潜力。

首先,教改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通过更新教学内容,融入新媒体技术,以及采用互动式和技术支持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改革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还增强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也因应对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挑战而得到了提升。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挑战,如技术更新的速度、教学资源的配置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这些挑战要求我们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确保教改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

对于未来的教学发展,我们可以展望一个更加灵活、互动和技术驱动的教育环境。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如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我们有机会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将成为教育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康壮壮.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摄像》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互联网周刊,2023,(04):55-57.

[2]赵晓娟.融媒体时代《电视摄像》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渭南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1,7(13):144-147.DOI:10.19980/j.cn23-1593/g4.2021.13.034

[3]袁绰;王静红.电视摄像课程微课设计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8):49-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