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休整期间心理健康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林益平 董星明通讯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健康医学科 福建福州 350025

摘要

目的:研究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休整期间应用心理干预是否会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质量。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20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这些人员均工作于2022年4月-2023年4月,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研究组(心理干预和正念训练疗法)各60名。对组间人员干预前后的SCL-90评分和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的SCL-90评分和PSQI评分对比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SCL-90评分和PSQI评分较对照组比较改善,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论: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休整期间,经心理干预,能使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不断改善,有效保证睡眠质量。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人员;心理干预;睡眠质量

正文

基金项目:第九OO医院院内项目(编号:2022Y0304);项目名称:正念训练联合耳穴压豆疗法对抗疫医务人员心理压力、疲劳和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0年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爆发,一线护理人员积极迎上,为疫情做出更多努力[1]。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需给予关注[2]。特别在护理人员修整期间,增加心理干预,能使人员的心理情况不断改善[3]。本文研究将工作于2022年4月-2023年4月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休整期间应用心理干预是否会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工作于2022年4月-2023年4月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这些人员为120名,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名。

对照组:性别(男性和女性)=20例、40例、年龄(最小和最大)=24岁、47岁,中位年龄(30.56±0.53)岁。学历:大专和本科分别为35名、25名。

研究组:性别(男性和女性)=22例、38例、年龄(最小和最大)=23岁、47岁,中位年龄(30.53±0.52)岁。学历:大专和本科分别为34名、26名。

纳入标准:这些护理人员均符合职业资格证标准;工作年限均为1年以上;思想意识清楚、认真负责。

排除标准:不在岗人员(产假、病假);近期受到心理刺激人员;存在精神病史和心理创伤史的人员。

上述资料比对无差异(P>0.05),但可比性非常明显。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干预。

研究组:心理干预。(1)创建心理干预小组,在工作领导带领下,医院组织小组进行干预。该小组成员为心理咨询师、防控医师、主任等,设立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也可以创建微信群。期间,不仅要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宣传有关知识,指导化解心理危机的方法。(2)还需要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相关事件给予赞许,使护理人员获得更多能量。(3)对护理人员修整期间的心理、生理和认知以及行为反应详细分析,理解过度反应带来的危害,并在微信群中增加与护理人员的互动。(4)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休整期间,为其设定8小时规律作息,保持心情越快等。为了确保身心放松,每天坚持呼吸运动、肌肉放松运动等,如:瑜伽、正念减压方法等,保证一天1-2次,一次为15分钟。如:感受呼吸法让护理人员闭上眼睛,感受身体是否表现为紧绷、不适等情况,如果身体有不适,还需感受自己的呼吸、空气通过时鼻端的气流,胸部是否随着呼吸缓慢起伏,后期是否出现呼吸加深情况。还可以通过躯体扫描法,护理人员保持平卧位,闭眼睛,且整个身体放松,为其播放轻音乐,用言语进行指导,使护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到身体的各个位置,如,脚趾、脚掌、眉毛、双眼、鼻子、头部等,用心感受这些位置。如果护理人员内心和情绪不稳定,可以利用假设想象方法,能够感受到一些烦心事能够随着呼吸逐渐消失。(5)社会支持。主动和社会正能量合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在心理服务的同时,为家属提供安抚工作,多和父母、孩子等沟通一些正面话题,以免在一线护理人员在修整期导致人员出现过度焦虑。

1.3 效果判定标准

1)干预前后的SCL-90评分:应用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分值和症状严重程度为反比[3]

2)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估,每个项目按照0-3分法,分值和睡眠质量为反比关系[5]

1.4 统计学分析

120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分析中,经SPSS19.0版本软件应用,进行干预前后的SCL-90评分和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分析。其中各个数值分别实现t数值利用(x±s)形式代表、卡方检验应用百分比%形式表示),判读结果是否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的SCL-90评分

如表1所见,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的SCL-90评分对比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SCL-90评分较对照组比较改善,差异对比明显(P<0.05)。

1 两组干预前后的SCL-90评分比较(n/%)

组别

n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60

2.34±0.43

1.56±0.32

2.45±0.24

1.94±0.32

3.02±0.23

2.03±0.32

2.63±0.43

2.10±0.53

对照组

60

2.35±0.46

1.95±0.25

2.46±0.25

2.25±0.25

3.04±0.25

2.78±0.34

2.65±0.44

2.60±0.73

X2


0.1230

7.4393

0.2235

5.9133

0.4560

12.4425

0.2518

4.2933

P


0.9023

0.0000

0.8235

0.0000

0.6492

0.0000

0.8016

0.0000

 

组别

n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60

2.67±0.43

2.03±0.25

2.45±0.54

1.67±0.23

1.97±0.54

1.45±0.34

1.89±0.75

1.34±0.43

对照组

60

2.68±0.46

2.66±0.53

2.46±0.55

2.25±0.23

1.98±0.56

1.90±0.53

1.89±0.77

1.80±0.67

X2


0.1230

8.3275

0.1005

13.8121

0.0996

5.5356

0.0000

4.4757

P


0.9023

0.0000

0.9201

0.0000

0.9209

0.0000

1.0000

0.0000

2.2 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

如表2所见,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的PSQI评分对比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PSQI评分较对照组比较改善,差异对比明显(P<0.05)。

2 两组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比较(n/%)

组别

n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60

1.68±0.53

1.10±0.22

1.78±0.35

1.23±0.22

1.90±0.32

1.34±0.23

1.94±0.34

0.83±0.26

对照组

60

1.69±0.57

1.60±0.45

1.79±0.36

1.67±0.21

1.93±0.33

1.89±0.26

1.95±0.35

1.67±0.53

X2


0.0995

7.7321

0.1543

11.2062

0.5055

12.2728

0.1587

11.0218

P


0.9209

0.0000

0.8777

0.0000

0.6141

0.0000

0.8741

0.0000

 

组别

n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常功能障碍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60

2.35±0.32

1.24±0.42

1.34±0.42

0.05±0.43

1.35±0.32

0.64±0.32

对照组

60

2.36±0.34

1.64±0.43

1.35±0.44

0.86±0.52

1.34±0.36

1.24±0.25

X2


0.1659

5.1547

0.1273

9.2985

0.1608

11.4450

P


0.8685

0.0000

0.8989

0.0000

0.8725

0.0000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临床上的表现为发热、乏力以及干咳等症状,严重则可能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护理人员成为抗击疫情的主要人员[6]。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还不明显,传播速度快,且存在的感染率较高。再因为一线护理人员面对较多工作量,加上家人的牵挂,导致一线护理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身心问题[7]。心理干预能减少自我伤害,促使心理均衡,能使个体对危机事件重新认识,掌握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特别是面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时候,缓解人员的心理压力非常重要。在医学轮岗人员和医学观察人员,均为比较特殊的群体,需要这些一线护理人员存在较强的自我心理修复能力[8]

通过教育宣传,能使人员兴趣、动机不断增强,促使心理体验更愉快。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感人事件进行回忆,能激发一线护理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心理情绪得到更快调整[9]经多元化心理支持和行为干预啊,分析发现,研究组的SCL-90评分较对照组比较改善,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果说明,心理护理能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不断优化。睡眠质量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和人员的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以及年龄关系较大。对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一线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强度较大,患者心理脆弱,且面临较高感染率,都无法保证一线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10]。经心理干预,能有效达到信息过载效果。如:呼吸运动、肌肉放松运动、瑜伽等训练,能使人体大脑海马灰质密度、前额叶皮层组织结构不断改善,确保个体注意力转移。增加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能使一线护理人员面临的压力负荷不断改善,提高睡眠质量。本文研究分析,研究组的PSQI评分较对照组比较改善,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果说明,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一线护理人员提供心理护理,有利于人员睡眠质量的提升。

综上了解到,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一线护理人员提供心理干预措施,能使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和睡眠质量不断改善。因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一线护理人员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比较特殊时期,应用适合的干预方法能不断优化,保证护理人员能积极应对,提高护理人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从解,杨玉芹,孙夏,等. 心理干预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理人员休整期间心理健康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海军医学杂志,2020,41(4):376-378.

[2] 严丹丹,袁静萍,阎红琳,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孕妇孕期焦虑情绪的影响及研究[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21,48(1):110-114.

[3] 孟煜,刘念琪,朱孟琴,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20,41(9):958-965.

[4] 林小丹,潘燕萍,肖艳青,等. 康复健肺八段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患者身心健康的干预效果[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21,55(5):395-402.

[5] 张春宇,邹香妮,刘亚,等. 新冠肺炎疫情不同时期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0,42(9):901-905.

[6] 肖婕,穆娟. 基于心理危机三级干预体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一线护士中的应用[J]. 新疆医学,2023,53(2):222-225.

[7] 张建伟,吕韶钧,马晶,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居家冠心病患者不同运动干预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2,37(2):176-182.

[8] 付亚群,赵婧雨,韩沛恩,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药物干预防控措施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7):1030-1037.

[9] 斯萍安,刘雨今,郭仁勇. 马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华人患者住院期间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2022,21(11):47-49.

[10] 李丽绚,王洁,贾玉段,等. 基于Neuman理论的心理危机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压力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1):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