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运动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手部运动;桡动脉冠脉介入术;
正文
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1]。它可以了解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病灶存在,也可以对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血管壁的情况等做出明确诊断,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2]。术后为了减少术肢肿胀、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常规要求患者术肢绝对制动12小时方可活动术肢[3]。但长时间保持制动,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的情绪且仍旧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多数学者进行了手部运动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 Meta 分析评价手指操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影响,以获得其最新信息,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知网 ( 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 )、 PubMed、Web of Science 、Embase 、 Medline 等数据库。检索年限从数据库建库至 2023 年 3月。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文检索词包括:“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OR 手部康复运动OR 手指操OR并发症”,英文检索词“After coronary intervention/han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complication”。
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研究设计类型: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究。(2)研究对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患者。(3)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手部运动方案护理措施。(4)结局指标:术肢肢体并发症肿胀、疼痛、出血。
1.2.2排除标准:(1)与手部运动干预措施不相符;(2)无法提取数据;(3)重复发表;(4)不符合类实验研究和RCT研究的文献。(5)结局指标不包括的术肢肢体并发症肿胀、疼痛、出血文献。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选择两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完成文献搜索、筛选和文献数据提取。数据提取内容包括文献的基本信息、研究设计、干预措施和结局指标等。
1.4 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Cochrane手册5.1.0推荐的评估表,两名评价员对纳入的每篇文献进行独立评价。如果评价结果出现意见分歧,由两名评价者协商,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请第三方参与讨论。对于RCT文献,评价内容包括:随机分配序列的生成、随机方案的隐蔽分配、研究对象和干预者的盲法、结果评估者的盲法、结果指标数据的完整性(失访情况)、选择性结果报告的可能性以及其他偏倚方面。评价者对每个项目做出“低风险偏倚”、“高风险偏倚”和“不清楚”的判断。如果文献完全符合这些标准,则评定为A,表示发生各种偏差的可能性较小;如果部分符合这些标准,则评定为B,表示发生偏差的可能性中等;如果完全不符合这些标准,则评定为C,表示发生偏差的可能性较高。对于类实验研究文献,评价内容包括:是否清晰阐述了研究中的因果关系、组间基线是否具有可比性、除了要验证的干预措施外,各组接受的其他措施是否相同、是否设立了手部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并进行了配对或调整,结果是否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等。
1.5资料分析方法 使用RevMan 5.2这一权威的Meta分析软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首先,通过χ2检验,检测了各研究间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异质性。当P值大于或等于1.0且I²小于或等于50%时,这表明各研究间的统计学异质性较低。因此,选择了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以期得到一个更为准确和可重复的结果。
然而,如果P值小于1.0且I²大于50%,这就表明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为了找出这种异质性的来源,采取了一些策略,比如核查录入数据的质量,并进行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异质性的存在,以及如何解决它。
此外,还采用了二分类变量RR和OR这两种度量方式,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析结果。同时,也计算了每个结果的95%置信区间(CI),这将提供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能够更好地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Meta分析过程是科学而客观的。无论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都尽可能地寻找异质性的来源,以使我们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同时,使用了RR和OR这两种度量方式,并计算了95%的置信区间,以便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我们的结果。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获得相关文献 76篇,经逐层筛选,最终纳入 8篇文献,其中 RCT有 5篇,类实验研究有3篇,涉及 1553例患者。文献筛选过程见图 1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本研究中文文献8篇,共计1553名患者,见图2:
纳入研究 | 国家 | 例数 | 干预措施 | 结局指标 | ||
试验组 | 对照组 | 试验组 | 对照组 | |||
曲军妹[5] 2020 | 中国 | 121 | 125 | 缩短压迫时间+手指操 | 常规护理措施 | 1.2.3 |
王新梅[6]2019 | 中国 | 103 | 103 | 简化手指操+握持锻炼 | 常规护理措施 | 2.3 |
梁菲[7]2018 | 中国 | 51 | 50 | 六步手指操 | 常规护理措施 | 1.2.3 |
韩丽[8]2020 | 中国 | 175 | 179 | 手部锻炼操 | 常规护理措施 | 1.2.3 |
魏艳[9]2016 | 中国 | 65 | 65 | 桡动脉止血器+手指操 | 常规护理措施 | 1.2.3 |
韩霞萍[10]2020 | 中国 | 36 | 36 | 六步手指操+teach_back法 | 常规护理措施 | 2.3 |
蔡巧珍[11]2015 | 中国 | 80 | 80 | 消肿手指操 | 常规护理措施 | 1.2.3 |
吴奕帆[12]2019 | 中国 | 97 | 99 | 手指康复操 | 常规护理措施 | 1.2.3
|
注:结局指标:1.出血;2.肿胀;3.疼痛 |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5篇RCT文献质量评价如下,见表3
纳入研究 | 随机分配方案的产生 | 隐蔽 分组 | 对实施者和参与者使用盲法 | 对结果评价者使用盲法 | 不完整的结果数据 | 选择的结果报告 | 其他 偏倚 | 质量评价 |
曲军妹 2020 | 低风险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高风险 | 低风险 | C |
王新梅 2019 | 低风险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B |
梁菲 2018 | 低风险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B |
韩丽2020 | 低风险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B |
魏艳2016 | 低风险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B |
3篇类实验文献质量评价如下,见表4:
纳入研究 | 是否清晰阐述了研究中的因果关系? | .组间基线是否具有可比性? | 除了要验证的干预措施外,各组接受的其他措施是否相同? | 是否设立了对照组? | 是否在干预前、后对结局指标实施多元化的测量 | 随访是否完整?如不完整,是否报道失访并采取措施处理失访问题? | 是否采用相同的方式对各组研究对象的结局指标进行测评? | 结局指标的测评方法是否可信? | 资料分析方法是否恰当? |
韩霞萍2020 | 是 | 是 | 是 | 是 | 不清楚 | 不适用 | 是 | 是 | 是 |
蔡巧珍 2015 | 是 | 是 | 是 | 是 | 不清楚 | 不适用 | 是 | 是 | 是 |
吴奕帆 2019 | 是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是 | 不清楚 | 不适用 | 是 | 是 | 是 |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手部运动对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
所纳入研究中7篇文献报告了术后肢体肿胀的例数,其中试验组631例、对照组638例,结果显示:所纳入的各研究之间异质性(P=0.27,I2=20%), 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肢体肿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0,95%CI (0.22,0.40),P<0.00001)详见图5.
2.4.2 手部运动对术后肢体出血的影响:
所纳入研究中6篇文献报告了术后肢体肿胀的例数,其中试验组589例、对照组598例,结果显示:所纳入的各研究之间异质性(P=0.36,I2=9%), 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肢体肿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0,95%CI (0.67,1.21),P=0.49)详见图6.
2.4.3 手部运动对术后肢体疼痛的影响:
所纳入研究中7项研究报道了术后肢体疼痛的例数,其中试验组625例 、对照组634例,异质性检验显示 P =0.06,I2=51%;需进一步做异质性分析。详见图7.
2.4.3.1异质性分析:运用 RevMan 5.3 软件,通过绘制漏斗图检验文章中手部运动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肢体疼痛发生率是否存在发表偏倚,漏斗图表明存在有明显的发表偏倚,且韩霞萍等这篇研究样本量过小,故剔除后再次进行异质性检验,显示P =0.15,I2=39%,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结果显示,患者术后肢体疼痛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3,95%CI (0.25,0.43),P<0.00001)详见图8、图9.
3. 讨论
3.1手部运动能够降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术肢肿胀发生率 为避免术后患者术肢肿胀发生,目前临床上多要求患者采取常规制动12小时,这个做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肢肢体肿胀的发生,但长时间制动会增加患者焦虑恐惧感,同时弹力绷带对穿刺点压迫带来的肿胀感,影响患者术后状态【13】。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评价手部运动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术肢肿胀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手部运动能够降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术肢肿胀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术后指导患者完成手部运动,并对患者整个运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可以减少患者焦虑情绪的出现,减少患者术肢肿胀感。
3.2 手部运动能降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术肢疼痛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 由于常规要求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术肢制动12小时,易造成患者肌肉紧张僵硬,以及术肢麻药药效减退等,患者容易出现术肢伤口疼痛的发生,影响术后恢复【14】。本研究纳入的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MA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可能运用手部运动可以使肌肉得以锻炼放松,促使淋巴和静脉回流,分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从而疼痛感减弱。由此可见,手部运动不仅不会损伤患者术肢,反而会促使术肢恢复,提高患者舒适度。
3.3 手部运动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术肢出血发生率无影响 据调查出血是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 1% - 4 %【15】。术肢出血的发生主要与术中使用了抗凝剂、术后包扎不当、患者自身凝血功能障碍及护理人员宣教巡视不到位有关。本研究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评价手部运动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术肢出血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手部运动对患者出血发生率无影响。
3.4 手部运动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术后开展手部运动锻炼受益颇多,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应用手部运动可以促进术肢恢复,减少患者心理负面情绪,增加就医舒适感。因此,临床工作中有开展手部运动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5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纳入的文献量不足10篇,且均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有一定的科学性及临床意义,但临床中还需研究一些高质量大样本临床研究验证本研究结论;国外相关文献搜索较少,故本研究未纳入国外研究。1篇文献质量评价等级为C,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偏倚。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介入术后适当的手部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术肢肿胀、疼痛等不适感。文献中提及的手部运动研究都从不同的侧面去证明了手部运动的好处,为今后护理工作提供了循证证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Hamaya R, Kanaji Y, Usui E,et al. Improvement of Fractional Flo Reserv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Indicate Increased Coronary Flow[J]. Eur
Cardiol,2019,14 (1):10-12.DOI: 10.15420/ecr.2018.27.2.
[2] 许承斌,柴晓文.通过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7):1355-1356.
[3] 尤黎明,孙国珍,袁丽. 内科护理学[ 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3
[4] 胡雁,郝玉芳.循证护理学[ M ]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6-57.
[5] 曲军妹,陆丽娟,王昭昭.不同松气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对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20 ,18(1) :60-62
[6] 王新梅,张 可,庄安琪.简化手指操联合握持锻炼在经桡动脉行PCI术后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6):114-115
[7] 梁菲,何妍臻.六步手指操改善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肢体症状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8,33(23):33-35
[8] 韩丽.尹力.手部锻炼操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6).
[9] 魏艳,姚勋霞.桡动脉止血器阶段减压法联合手指操对冠脉介入术后舒适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3).
[10] 韩霞萍.六步手指操联合teach-back法在PCI后患侧上肢肿胀程度中的应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3).
[11] 蔡巧珍.手部支架和手指操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D].郑州.郑州大学.2015
[12] 吴奕帆.手指康复操训练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患者肢体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34(6).
[13] 许承斌,柴晓文.通过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7).
[14] 陈娟,纪侠.经桡动脉介入诊治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分析和护理[J].天津护理, 2012,20(1).
[15] 明花萍,廖媛.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局部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14(3)
作者简介:丁倩,女,四川宜宾,主管护师,大学本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