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脊柱手术室护理中引入人性化护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摘要
关键词
老年人;结核、布病,脊柱;手术室;人性化护理
正文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医疗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医疗护理方法和技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完善。鉴于老年脊柱患病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以及社会各界对公共医疗护理服务的不断提高的要求,手术室的护理方面已经有了许多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涉及手术前、手术后的护理干预、并发症管理、营养支持等方面。然而,大多数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小,缺乏对干预效果的客观评价,并且缺乏综合考虑老年患者的全面情况进行个性化干预等问题。以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23年1月到10月治疗的76名脊柱患病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患者需满足以下几方面;必须是年龄高于55岁的老年患者,特别是那些因脊柱结核或者布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经过全面的检查确认诊断,符合医学意义上关于脊柱患病治疗的标准;必须做手术的病人;包括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手术室护理主管、康复护理人员等,以了解他们对人性化护理的认知、接受程度以及实际应用情况,研究中还可以考虑收集患者家属的意见和反馈,以了解人性化护理对患者康复过程中社会支持的影响[1]。
1.2研究方法
针对对照B组制定一般性常规护理方案,给予普通护理干预手段进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1.术前准备:包括完善病史记录、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和全身状况,以确定手术的适宜性。
2.术后镇痛管理:疼痛是手术期老年脊柱手术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合理的镇痛措施,例如药物镇痛和无药物镇痛方法(如冷敷、按摩、理疗等),改善患者在手术室的整体舒适感。
3.创面康复:定期清洁伤口,确保其在一个洁净的环境中,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的风险。
4.感染预防: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便后卫生、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抗生素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营养管理: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健康状况、营养需求和口味偏好。
6.功能恢复:通过运动和锻炼来促进康复和恢复,提升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对实验A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的形式进行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额外的特殊护理方法。在护理期间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完成手术治疗后身体持续性发热状态、患者术后表现的身体不适以及手术切口处出现的渗血情况等,以此作为后期护理疗效对比凭据。
针对老年脊柱患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干预过程有:
1.术前护理
从入院到手术开始前的准备阶段开始进行术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并提供相关信息和解答问题,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不安情绪。预防感染措施:在手术前准备期间,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正确的洗手程序、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定期清洁和消毒手术区域[2]。饮食管理:在术前,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遵守特定的饮食要求,如禁食指定时间以确保胃内为空,以减少手术期间的呕吐风险。药物管理: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提供患者所需的止痛药物或其他必要的药物,并确保患者按时服用或注射。准备手术场所:护理人员负责准备手术室,包括清洁、消毒设备和床铺,确保手术场所的卫生和安全。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应对手术前的紧张情绪,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2.术中护理
保持呼吸畅通:老年人术后容易因为体位变化、术中镇静药物等因素导致呼吸道堵塞,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呼吸畅通,预防窒息的发生。
预防肺部感染:老年人骨折术后容易因为长期卧床导致肺部感染,应加强呼吸道护理,经常帮助病人咳痰,并注意保持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防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老年人因为长期卧床、活动量少、血管老化等风险因素易发生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VT),术后应及时给予抗凝治疗,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积极预防DVT的发生。
病人心理护理:老年人脊柱手术术后,尤其是手术创面比较大时容易出现患者情绪不稳定、抑郁等问题,需要合理引导,及时缓解病人焦虑情绪,增强病人对康复治疗的信心,促进病人的康复。
3.术后护理
对完成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身体状态监测,进而实时把控患者术后的生命状态,尽量降低患者手术后所承受的疼痛压力。卧床恢复期间需保持合适的体位,尽量不要对切口造成太大的损伤,做好下肢功能锻炼使,病人的肢体功能得到充分的恢复。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要注意病人的反应,避免病人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定期清洁患者手术切口,通常患者手术创口恢复所需时间在半个月左右。完成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通过一定的恢复训练改善患肢血液循环,避免因为长时间卧床出现肢体肿胀,还可以有效减少血管结成血栓的概率,通过恢复训练,还能够对人工关节功能起到较好的锻炼作用,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完成手术的早期无法完全性的恢复清醒状态,对患者进行的恢复引导训练,需要让患者完全消退麻醉影响后才能实施[3]。还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其更加配合医院提出的护理方案,定期对患者的恢复状态进行合理评估,并结合恢复状态对康复训练做出调整。
卧床状态下的患者应当放松肢体,放置一定的充气垫缓冲多个受压面的压力,避免由于骨突受压带来其他的身体伤害。如若患者接受手术后身体状态较好,可让患者保持半卧的状态,指导患者的呼吸行为,老年患者因为年龄的问题产生一定的呼吸器官退化,所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咳痰功能障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帮助患者进行咳痰,可提供一定的抗生素药剂,使得患者痰液浓稠度有所降低。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表1中,采用了高质量护理介入的试验A组,其护士满意度可以达到97.3%,而对照B组采用了普通护理,其护理满意度可以达到78.9%,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P<0.05。实验A组的患者经过本次干预护理后,身体机能以及相关生活指数评价等都明显优于对照B组,而且根据医疗检测结果表明实验A组患者的患肢恢复也比对照组患者更为积极。
表1 实验A组与对照B组对本次研究护理满意度对比表
组别 | 人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率 |
实验A组 | 38 | 35 | 2 | 1 | 97.3% |
对照B组 | 38 | 25 | 5 | 8 | 78.9% |
c2 | 7.03 | ||||
P | 0.002 |
3 讨论
3.1人性化护理手术期老年脊柱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研究得出,人性化护理对脊柱手术术期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合理用药、规范饮食、自我监测等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一,手术治疗对于老年患病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一方面是术后因为长时间静卧,很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等合并症,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手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也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4]。因此,在手术期的护理当中,需要加强对于疼痛管理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措施。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脊柱患病患者的生理功能水平,对于术后的恢复也非常有帮助。
第二,老年脊柱患病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往往会存在着行动不便的情况,这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功能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手术室的护理当中,需要加强对于行动的训练和康复护理的措施,通过有效的术后康复训练,促进老年脊柱术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第三,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的变化,在药物的使用上一定更需要慎重。长期不当的药物使用,很有可能对于病人的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当中,需要充分考虑老年脊柱患病患者的各项身体情况,精准的制定药物使用计划,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对于病人身体机能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老年脊柱患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水平。
第四,在老年脊柱患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当中,规范饮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治疗后的饮食不适应症状,缓解老年病人的不适感,进一步促进病人身体机能的恢复。
第五,老年脊柱患病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往往需要自我监测身体状况,对于身体机能的恢复和术后康复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手术期的护理当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对于病人身体状况的深入了解,帮助其掌握最有效的自我监测方法,提高自我监测的水平,从而促进病人身体机能的恢复,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手术室的护理对于老年脊柱患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出最为恰当的护理方案,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从而促进其身体机能的恢复和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
3.2人性化护理对手术期老年患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老年脊柱患病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手术室的护理对于老年脊柱患病患者康复至关重要,而护理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满意度。
在A组和B组对照来看,B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虽然也能够满足康复护理的基本要求,但无法满足那些细节上的需求,比如患者对于康复目标的期望、个性化的食谱调整、药物管理等方面。因此,该组患者满意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总的来说,人性化护理对于老年脊柱患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护理质量也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在人性化护理中,应该尽可能采用全方位、个性化、综合性的护理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3.3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脊柱术后患者术后存在的意义。
针对老年脊柱患病患者,术后表现的好坏对于病人的康复和恢复极为关键。本文比较了采用人性化护理办法的实验A组与采用常规护理办法的对照B组在术后表现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实验A组在术后表现方面表现优异:平均住院时间为11天,术后疼痛发生率为2,切口渗血发生率为4,术后发热发生率为7。而对照B组在上述指标方面表现较差:平均住院时间为16天,术后疼痛发生率为8,切口渗血发生率为16,术后发热发生率为13。实验A组和对照B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发现,术后表现系数与具体的护理方式息息相关。实验A组采用了一系列的干预护理措施,包括个性化的饮食调理、药物管理、伤口护理、康复训练等环节,同时关注患者的身体机能、生活指数评价等方面。这些干预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注重了细节,保证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和护理效果[5]。反之,对照B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办法,无法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和细节上的需求,这导致患者的术后表现不理想。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对于老年脊柱患病患者的康复和术后表现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比较了采用人性化护理办法和常规护理办法在术后表现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人性化护理办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和表现。因此,在人性化护理中,应该尽可能采用全方位、个性化、综合性的护理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提高护理质量。
4小结
老年脊柱患病手术室护理中引入人性化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提供情感支持与关怀,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有效管理疼痛,建立良好的交流与信息沟通,以及提供康复指导,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手术后的舒适度、满意度,促进更快的康复。此外,关注安全和环境的改善也是人性化护理的一部分,旨在减少意外风险,创造更为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综合而言,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脊柱患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为提升患者全面护理水平,改善治疗效果,以及增进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提供了实质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一鸣. 老年脊柱结核术中脑氧饱和度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
[2]万海方, 陶凡, 赵杰, 陈远辉, 黄焱明, 傅云斌. 老年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 (05): 441-445.
[3]艾雅娟, 毕娜, 余兴艳, 张颖, 张亚茹, 王乐乐, 罗小波. 倒退抗阻力运动对中老年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 2019, 41 (05): 515-520.
[4]许楠健, 陈云琳, 蒋伟宇, 马维虎. 后路经皮螺钉固定联合局部经皮内窥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脊柱结核[J]. 中国骨伤, 2018, 31 (11): 1005-1011.
[5]阿巴斯·艾麦提(Abbas Amat). 老年脊柱结核术式的选择及疗效分析[D]. 新疆医科大学,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