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狼疮性肾炎血液透析患者不良心理和相关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词
重症狼疮性肾炎;血液透析;不良心理;护理进展
正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临床常见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具有系统性、遗传倾向,个体差异大,主要表现为关节痛、关节炎、红斑、皮疹等,与紫外线照射、雌激素水平、药物因素、遗传因素等存在相关性[1]。系统性红斑狼疮会损伤机体组织器官,从而诱发系列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调查显示,狼疮性肾炎对肾脏的病理伤害高达100%[2]。狼疮性肾炎的主要表现为少量蛋白尿、关节疼痛、皮肤上蝶形红斑、发热、血尿等,对患者伤害较大,尤其是血液透析患者,还会严重损害患者的心理健康。本研究首先分析影响重症狼疮性肾炎血液透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因素,总结缓解负性情绪的护理措施,最后探究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重症狼疮性肾炎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影响因素
1.1 环境因素
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室内光线、噪音等因素影响,造成睡眠障碍。国际噪音协会提出,日间噪音应当为45dB以下,夜间噪音应当为20dB以下[3]。由于门诊治疗患者较多,环境嘈杂,且进出人员较多,产生噪音。噪音对交感神经产生刺激,加快患者心率,血压升高,加剧疼痛,继而对治疗产生影响。
1.2 疾病因素
1.2.1 疼痛
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疼痛,包括神经性疼痛、术后疼痛、卧位不适引起慢性疼痛等,极易引起睡眠中断、入睡困难。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实施保护性措施,即限制患者的活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不自觉伤害患者,使得患者出现心理反应,包括恐惧、丧失尊严、逆反、激动等复杂变化。
1.2.2 舒适度变化
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因疾病影响,存在心悸、吞咽障碍、强迫体位、腹胀、呼吸不畅等现象,从而出现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
1.2.3 家庭与社会因素
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缺乏家属陪伴,在面对陌生环境时,出现寂寞、孤独感,另外,患者缺乏疾病认知,极易出现抑郁、不安等情绪。部分患者文化程度较高,因担心自身疾病与治疗效果,继而引起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4]。除此之外,部分患者担心治疗费用高,增加家庭负担,心理压力较大,严重者放弃治疗。
2、重症狼疮性肾炎者心理护理干预概述
(1)心理疏导
当患者到达门诊时,由医护人员询问患者个人恐惧与焦虑情况,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充分了解个人心理状态。随后,由护理人员通过PPT、视频等简单易懂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有助于巩固学习,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充分且系统的了解疾病常识,指导患者的饮食、用药与生活起居等,使患者保持平和与有准备的心态面对疾病[5]。若患者存在慢性疾病,需结合患者一般情况与身体状态,并做好有关身体检查,进行综合评估,准确判断,并耐心向患者解释,从而消除担心与疑虑,整个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均须保持热情、积极的态度全心全意、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并保持愉快的心情,面对现象[6]。
(2)支持性心理管理
支持性心理护理即一般性心理护理,以普通心理学原理与知识,采用交谈方式,讲患者心理问题解决,缓解心理痛苦。支持性心理管理常见干预方式如下所示:其一,细心倾听: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述说,对于其存在问题,认真对待。若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存在心理危机,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讲述感情疏泄过程,减轻内心哭闹。部分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存在抑郁、受气、怨恨、痛苦事情,不愿意向他人讲述,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提供给患者畅谈机会,鼓励患者将耐心烦恼与痛苦事情说出来,发泄情感,减少心理负担。其二,解释指导,由护师采用简明、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详细讲述重症狼疮性肾炎的疾病情况,包括性质、危害性,确保患者熟练掌握疾病知识,并拓展患者思路,对于所存在问题实施辩证思维,不仅能够观看到不利一面,还可看到有利一面,以此改善患者观念与知识,形成合力思维方式,促使患者由心理困扰中逐渐恢复。其三,鼓励与支持患者,在支持性心理护理中,鼓励与支持为核心内容。人在面临困难往往会出现孤立无援现象,渴望他人伸出援手,确保患者鼓起勇气,并度过危机[7]。护理人员应当充当支持者角色,患者觉得护师能够信赖与支持,为朋友与同盟。护理人员应当同情与关心患者,患者在孤立无援时能够感受到温暖。同时患者还能够看到自己的力量,并明确自身并不是一无是处,树立战胜困难勇气,树立自信心。其四,控制训练,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自我控制缺乏,存在随心所欲现象,部分患者知而不行,以及明知故犯。部分患者想改,但存在旧习难移情况,需由护理人员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和训练,给予适当的控制与约束,以克服不良行为,践行新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认知性心理管理
认知性心理管理的指导为认知理论,将患者不合理、歪曲认知充分挖掘出来,采用指导与训练方式,纠正错误认知,并建立现实、理性化认知,促使行为与情绪有效改善,消除临床症状,有助于身心健康。认知性心理管理基本技术如下所示:其一,识别自动性想法:此想法介于个体对于事件不良情绪反应与外部事件间思想,部分患者无法意识到不愉快情绪前存在的想法,为思维习惯一部分。因该思想具有熟悉性、习惯化、可信性,很少取检验其有效性。护理人员通过指导患者想象、角色扮演等方式,辅助患者识别与发觉自动型想法,学习自动思维矫正方法,引导患者思维向积极方向[8]。其二,识别认知性错误,对于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而言,多使用消极方式处理与看待事物,其观点与现实存在一定程度哈衣,且具有悲观色彩。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极易出现抽线性错误、概念性错误,其认知错误包括过度引申、无思维、缩小或者夸大、选择性概括、任意推断。护理人员应当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详细记录其自动型想法,要求患者对一般规律进行总结,寻找共性。其三,真实性检验,次检验方式为认知性心理管理核心指出, 将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错误信念当做假设,以此为基础,设置行为模式、 行为情景验证此假设,患者检验过程中明确个人信念与实际不相符,便会自觉改变[9]。
(4)行为心理管理
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按照一定联系程序,有意识的调节与控制自身心理活动,促使机体的唤醒能力降低。实施生物反馈疗法,使用现代电子仪器,描记内脏器官生理功能,转换成光、声、图形、数据等信号,根据反馈信号,反复学习与练习。加强自信训练,指导患者适当、正确与他人交往,树立自信心,并勇敢的表达出个人需要与情感[10]。
3、血液透析治疗过程的护理措施
(1)生活干预
叮嘱患者平时要多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不能过度劳累,保证足够睡眠。在流感高发季节,特别是新冠病毒疫情流行期间,做好自我防护意识,必要时出行佩戴口罩,要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少外出,勿暴饮暴食,戒烟戒酒,女性禁止使用化学类化妆品。护理人员还要嘱咐患者,当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主动参加社会活动,参加适量运动,提高其运动干预认识,为患者做好运动方案。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家务等都能够作为生活干预方案,经上述干预方案指导后,能够提高患者透析护理干预水平,对患者自身的疾病干预控制有重要帮助[11],同时提高免疫力,改善心理状况与身体各项功能。
1.2饮食和服药指导
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常见表现,当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时,自身免疫力与电力下降,影响治疗效果[12]。对血透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状况及日常生活护理,其中包括血液透析的常用药物和治疗方法、日常医疗护理及合理的饮食结构等。根据患者自身文化水平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制定符合患者自身的健康宣教方案[13]。宣教方式可选择采用肾友会、现场模型演示、讲座、培训等多种方式,强化对患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饮食宣教方面可引导患者摄入适量的维生素B、叶酸以及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减少或避免食用干果类以及豆类等含有较高钾元素的食品;根据监测到的患者的尿量、透析频率以及透析时间等相关指标,制定符合患者的每日饮水计划[14]。每周护理干预 1-2次。
(3)血管通路护理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正常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保证透析效果的关键。
①动静脉内瘘护理:患者在平时要注意观察皮肤是否有红肿热痛,触摸血管是否有变硬、有硬节等;每天至少3次自己检查下内瘘是否还通畅,自己对比一下震颤强弱、范围、血管杂音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或震颤减弱,就要去医院检查下是什么原因,是否有血栓形成[15];日常避免内瘘侧肢体暴露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中,禁止穿紧袖口上衣;内瘘侧肢体避免受压,不要佩戴戒指、手镯、手表等饰品,有利于肢体的血液回流,防止指端肿胀;禁止使用内瘘侧肢体量血压、抽血、输液、负重;不要在内瘘侧卧;内瘘侧胳膊不要长时间下垂;注意日常的持续锻炼。术后造瘘侧肢应抬高,并对创口愈合情况进行细致观察,避免出现水肿。叶敏怡,高见枝等[16]提出,可采用听诊器查看内瘘是否存在血管杂音的情况,用手触摸造瘘侧肢,观察是否出现了震颤的情况。同时,鼓励患者有意识地对造瘘侧肢进行锻炼,加快内瘘尽快成熟。嘱咐患者不得过度用力造瘘侧肢,不然会导致瘘道堵塞、撕裂的情况出现。林华梅研究指出,术后4-8周内瘘才得以成熟,使用穿刺时应严格遵照穿刺手法与技巧,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损伤内瘘。穿刺时可以将静脉瓣及吻合口处有效避开,避免出现血肿而堵塞内瘘。
②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中心导管接管时,护理人员需以无菌原则开展各项操作,取无菌手套佩戴,消毒铺巾,在消毒以后揭开肝素帽子,使用碘伏、酒精对动静脉接管进行消毒。取无菌注射器在动静脉管腔中抽吸肝素盐水,无血栓以后,管夹夹紧然后将25mg/ml肝素注入到动静脉两端。如果输注不通畅时,不得将肝素盐水强行推注,避免诱发栓塞或感染症状。若导管中确实存在血栓,可采用 5000-10000U浓度尿激酶进行溶栓[17]。最后,与管路连接实施透析治疗,取无菌治疗巾进行包裹。在结束治疗以后,取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将残血冲洗干净,取肝素盐水1.5ml置入,实施一次性封管,将肝素帽拧紧,无菌纱布包扎有固定,预防打折。
4、总结
总而言之,重症狼疮性肾炎者应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不仅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缩短治疗时间,还可提高预防应激反应,改善生活质量,预防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雷颜瑛,熊钰. 重症狼疮性肾炎行血液透析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护理研究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54-56.
[2] 刘小蕊. 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应用二联免疫制剂治疗后出现重度口腔黏膜炎的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2):3937-3939.
[3] 李巧玲. 重症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7,33(4):590-591.
[4] 朱苏美,张红梅,沈益琴,等. 框架式优质心理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2022,34(3):389-391.
[5] 苏颖.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J]. 婚育与健康,2022,28(19):95-97.
[6] 许冰冰.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8):3326-3329.
[7] 张娇娜,王诣涵,郭乒乒,等. 强化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面情绪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22,29(8):1255-1258.
[8] 郭庆珍. 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7):149-151.
[9] 李颖.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效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21):142-143,184.
[10] 曹王芳. 心理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4):65-67.
[11] 高述平,魏玉萍.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疗效[J]. 智慧健康,2022,8(6):178-180.
[12] 王迎.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22):106-107.
[13] 黎海英.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脏病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绪、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4):61-64.
[14] 程小娟,林亚碰,苏美玲,等. 心理护理对顽固性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作用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5):67-70.
[15] 费世枝,熊飞,李红兵,吴爱纯.2018年度武汉地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调查分析[J].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20(07):551-556
[16] 叶敏怡,高见枝,伦桂连.个体化护理结合超声稀释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名医, 2020(12):189-190
[17] 肖艳平,张彬.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护理[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20,18 (04): 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