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吞咽操加咽部冷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吞咽操;咽部冷刺激;吞咽功能;生活质量
正文
脑卒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作为一种高发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升高,加之青年人工作及生活时间不规律,导致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中约有75%为吞咽障碍,增加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并会引发呛咳及肺部感染,不利于患者预后[2]。因此,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康复护理吞咽操是目前临床针对PSD患者常用的康复干预手段,能够通过开展吞咽操训练放松面部及舌部肌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摄食及吞咽功能[3]。咽部冷刺激是以肌肉遇冷收缩原理为基础,通过冷刺激咽部压力及水感受器,提高吞咽肌群的反射敏感性,促进大脑皮质重建吞咽功能通路,进而改善患者吞咽功能[4]。因此,本研究对PSD患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吞咽操加咽部冷刺激干预,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年1月~2023年6月,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8例PSD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n=34)与康复组(n=34)。常规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7~82(57.94±6.83)岁,病程2~6(3.91±0.72)个月。康复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58.45±6.63)岁,病程2~6(3.84±0.6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书面同意参与。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卒中,存在吞咽障碍;⑵首次发病,病情处于恢复期;⑶意识正常,可配合康复训练;⑷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伴精神系统疾病或交流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⑵病情突然加重者;⑶伴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⑷伴消化系统疾病者;⑸既往存在吞咽障碍者;⑹伴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包括呼吸功能训练、关节活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干预3个月。
1.3.2 康复组 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吞咽操加咽部冷刺激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⑴康复护理吞咽操。下颌运动:用拇指按压患者下颌,并指导患者在阻力下最大限度张口,张口5s,然后再放松5s,反复练习5~10min;舌部训练 指导患者将舌头伸出口外做左右运动及前伸后退运动,反复训练5min;唇部训练 在患者唇部上压舌压板,指导患者要紧舌压板并将其拉出,与嘴唇做抗阻力训练,维持5s后放松,再鼓腮吹气,维持5s,反复练习5min;⑵咽部冷刺激:将一次性棉棒侵水后置入一次性手套中,再放置于冰箱隔板,保障手套悬空,棉棒不变形,冷冻4h取出,指导患者取坐位,使用冰冻棉签大面积擦拭患者的面颊、咽喉部、口周皮肤直到皮肤微泛红,使用棉签轻刺激患者的舌根、软腭、腭弓及咽喉壁,并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鼓励患者咽下融化的冰水,直到出现呕吐反射者停止刺激,1/d,10min/次;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吞咽功能 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采用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CNSAT),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测评,该量表共涵盖6个维度及18个条目,采用Likert 3级(0~2分)计分法,总分0~36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吞咽功能越理想[5]。
1.3.2 神经功能 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采用神经功能评估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测评,该量表共有15个测试条目,总分0~15分,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越理想[6]。
1.3.3 营养状况 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采用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NA),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测评,MNA评分<17分,提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MNA评分17~24分,提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MNA评分>24分,提示患者营养状况良好[5]。
1.3.4 生活质量 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该量表共涵盖12个维度及4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1~5分)计分法,总分49~245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理想[7]。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NSAT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的CNSAT评分呈现明显升高趋势(P<0.05);且与常规组比较,康复组患者干预3个月的CNSAT评分显著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NSAT评分比较(,分)
组别 | 时间 | 饮水试验 | 流涎 | 咳嗽 | 舌运动 |
康复组(n=34) | 干预前 | 3.06±0.29 | 2.82±0.27 | 2.74±0.25 | 3.09±0.25 |
干预3个月 | 4.98±0.45αβ | 4.93±0.48αβ | 4.91±0.42αβ | 4.87±0.44αβ | |
常规组(n=34) | 干预前 | 3.02±0.27 | 2.80±0.21 | 2.76±0.22 | 3.10±0.27 |
干预3个月 | 3.77±0.31α | 3.75±0.33α | 3.63±0.37α | 3.59±0.32α |
续表1
组别 | 时间 | 喉提升 | 口唇运动 | 总评分 |
康复组 (n=34) | 干预前 | 2.76±0.24 | 2.65±0.23 | 17.12±3.46 |
干预3个月 | 5.10±0.52αβ | 5.02±0.51αβ | 24.94±5.24αβ | |
常规组 (n=34) | 干预前 | 2.79±0.19 | 2.63±0.20 | 17.10±3.13 |
干预3个月 | 3.74±0.34α | 3.47±0.38α | 21.95±4.27α |
注:与组内干预前后比较,αP<0.05;组间干预后比较,βP<0.05;下同。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NA评分、NIHSS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的MNA评分呈显著升高趋势,NIHSS评分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且与常规组比较,康复组患者干预3个月的MNA评分显著更高,NIHSS评分显著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NA评分、NIHSS评分比较(,分)
组别 | 时间 | MNA评分 | NIHSS评分 |
康复组 (n=34) | 干预前 | 13.17±2.35 | 16.72±2.31 |
干预3个月 | 5.18±0.38 | 25.68±4.70 | |
常规组 (n=34) | 干预前 | 13.25±2.69 | 16.86±2.72 |
干预3个月 | 7.41±1.56 | 20.92±3.13 |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S-QOL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的SS-QOL评分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且与常规组比较,康复组患者干预3个月的SS-QOL评分显著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S-QOL评分比较(,分)
组别 | 时间 | 体能 | 语言 | 思想 | 心情 | 个性 | 自理 |
康复组 (n=34) | 干预前 | 5.26±0.44 | 5.31±0.45 | 5.14±0.55 | 5.36±0.34 | 6.12±0.35 | 6.72±0.61 |
干预3个月 | 8.68±1.32 | 8.41±1.22 | 8.62±1.07 | 8.10±1.32 | 8.85±0.69 | 8.96±1.12 | |
常规组 (n=34) | 干预前 | 5.29±0.37 | 5.27±0.52 | 5.23±0.47 | 5.29±0.29 | 6.18±0.38 | 6.68±0.50 |
干预3个月 | 7.30±1.24 | 6.83±1.07 | 6.89±0.82 | 6.74±0.74 | 7.41±0.56 | 7.62±1.03 |
续表2
组别 | 时间 | 活动能力 | 家庭角色 | 社会角色 | 上肢功能 | 工作能力 | 视力 |
康复组 (n=34) | 干预前 | 6.23±0.54 | 6.26±0.49 | 6.82±0.47 | 6.35±0.47 | 5.63±0.34 | 5.45±0.32 |
干预3个月 | 8.45±0.67 | 7.98±0.85 | 7.93±1.08 | 7.93±1.08 | 8.19±0.86 | 7.91±1.45 | |
常规组 (n=34) | 干预前 | 6.28±0.42 | 6.22±0.47 | 6.79±0.41 | 6.79±0.41 | 5.68±0.42 | 5.40±0.35 |
干预3个月 | 7.30±0.84 | 7.07±1.15 | 7.35±0.83 | 7.35±0.83 | 6.84±0.65 | 6.52±1.07 |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控制吞咽肌群的神经受损或吞咽器官损伤,导致出现吞咽动作延迟,随意性吞咽动作出现障碍,此类患者的吞咽肌群相互协调差,进食过程中易出现呛咳、分泌物及食物误吸,不仅会引起患者脱水及营养不良,会增加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风险,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既往临床针对PSD患者实施常规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及康复指导等,护理效果十分有效,无法满足患者对吞咽功能的康复需求[9]。因此,临床亟需探索一种更适合PSD患者的有效康复护理模式。
康复护理吞咽操能够通过持续的吞咽肌群训练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向大脑皮质层输入刺激信号,重建神经网络及神经侧枝,从而在病灶周围形成神经末梢与运动神经的新传导通路,并建立大脑与吞咽肌群的反馈通路,促进脑细胞功能逐渐恢复,进而改善患者吞咽功能[10]。咽部冷刺激作为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强化患者的吞咽信号传导,并增强患者吞咽肌群的免干线,从而有效减少患者的吞咽障碍[11]。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组比较,康复组患者干预3个月的CNSAT评分、MNA评分、SS-QOL评分显著更高,NIHSS评分显著更低(P<0.05),与冯飞艳等[12]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是开展康复护理吞咽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提高肌群灵活性及协调性,提升患者吸吮能力,并可对大脑皮质产生刺激,以重建患者吞咽反射条件,咽部冷刺激干预能够刺激大脑皮层及延髓束,增强吞咽前感觉冲动信号传递,增强吞咽信号反应效率,强化患者吞咽反射功能,诱发吞咽且使得吞咽动作更加有力,进而起到改善吞咽障碍的作用,以降低机体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加快,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PSD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吞咽操加咽部冷刺激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吞咽障碍,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有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映彩,冷军,孟祥志,等. 近5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9):1049-1059.
[2] 丁静,吴茜,王菲,等. 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2):2256-2259.
[3] 徐艳华,李熠,戚仁佳,等. 摄食训练结合改良康复护理吞咽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3):97-100.
[4] 吴霜, 韩银风. 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咽部冷刺激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4):79-81.
[5] 黄维,王移蝶,黄丽珊. 吞咽-摄食管理联合吞咽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2,19(10):114-118.
[6] 尚娜,刘嘉,王新露.摄食训练联合改良康复吞咽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摄食-吞咽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S01):28-31.
[7] 王静,傅超,周翔,等. 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咽部冷刺激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疗效研究[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1,9(4):286-288.
[8] 宋巍,王晓强,杨娜. 调神利咽针刺联合咽部冷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6):663-667.
[9] 章雅儒,刘叶荣,赵倩,等. 我国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康复护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循证护理,2023,9(10):1862-1867.
[10] 张建荣,张淑清,吴玉娥. 基于智慧护理的"吞咽操"康复护理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轻度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9):102-105.
[11] 楚浓浓. 咽部冷刺激对脑出血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1):163-164.
[12] 冯飞艳,赵玉焕. 吞咽康复保健操结合情志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病耻感和康复积极性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9):157-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