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心理护理;人性化护理;骨科;心理状态;满意度
正文
骨科所收治的多是因为外界因素所致骨折或者关节受损的患者,损伤发生后,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受,日常活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身体上的疼痛及行动上的限制又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1]。加之康复进程缓慢,更让患者感到悲观、失落。为了保证治疗的顺利开展,促进患者尽快康复,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而临床普遍采用的常规护理仅仅关注疾病本身,所实施的仅是一些基础的护理措施,在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大。考虑骨科患者有着诸多方面的护理需求,本次研究提出将心理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应用其中,旨在全面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现对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23年3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患者300例,根据研究需要,将所选患者分组,随机划分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中,有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26-83岁,平均(67.36±3.33)岁,其中32例为膝骨关节炎,13例为股骨头坏死,15例为腰椎压缩性骨折,13例为腰脱,29例为上肢骨折,48例为下肢骨折;研究组中,有男性63例,女性87例,年龄28-81岁,平均(65.57±3.24)岁,其中有35例为膝骨关节炎,17例为股骨头坏死,10例为腰椎压缩性骨折,15例为腰脱,32例为上肢骨折,41例为下肢骨折。利用统计软件分析两组上述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开展进一步的对比分析。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配合医生的治疗执行一些基础的护理操作,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换药、日常注意事项的告知等。
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骨科患者通常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且恢复期间日常生活及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加之疾病及治疗所带来的疼痛感受及其他方面的不适症状等,都可能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如果长期存在,会极大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多和患者沟通、交流,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安抚,并询问其不良情绪形成的原因,逐步帮助其纾解不良情绪[2]。与此同时,还要教给患者有效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锻炼、转移注意力法、合理宣泄法,提高患者的情绪调控能力,以避免自身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对于病情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2)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是在充分考虑患者感受和需求的基础上实施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病房环境护理:骨科患者恢复期间需要整洁、安静的休养环境,结合患者这一方面的需求,护理人员要督促相关人员做好病房的清洁和打扫,并严格进行病房地面、桌面、空气等的消毒;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合理调节病房温度,使患者感觉舒适;严格限制病房内的人员流动,加强对探视人员的管理,执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为患者创造一个和安静的休息环境;经常性的询问患者对于病房环境的感受,并根据其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②健康宣教:考虑到很多患者因为对疾病的认知不足而产生担忧、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的行为,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向患者介绍其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治疗方法和康复建议,提高患者的认识。注意健康宣教方式的多样化,除了口头宣教外,还可以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播放相关的宣教视频等,提高宣教效果。③疼痛护理:疾病本身及治疗操作都会带来疼痛,这一生理上的不适感受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护理工作中,需要针对不同疼痛程度的患者采取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措施,减轻其痛苦感受。对于疼痛比较强烈的患者,可遵医嘱为其提供镇痛药物;而如果患者能够耐受疼痛,可采取其他方式帮助其缓解疼痛,如指导其听音乐、看电视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④饮食护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及偏好,并结合患者病情为其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指导患者科学补充营养,骨折患者应多摄入蛋白质和钙含量丰富的食物,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3]。⑤康复训练指导:很多患者长时间卧床,很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如压疮、深静脉血栓等,为了避免恢复期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指导,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和按摩,指导其做一些床上的被动和主动活动锻炼,具体活动时间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早期进行一些适宜的康复训练对其恢复有利。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主要是焦虑、抑郁状态,分别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评分越高,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2)护理满意度。以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根据问卷分值,若分值在90分及以上代表非常满意,70-89分代表满意,70分以下代表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软件选择SPSS20.0,所得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形成了较显著的差异,研究组评分显著降低,且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 例数 | SAS评分 | SDS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 | 60 | 59.36±2.41 | 38.37±2.24 | 56.33±2.57 | 36.33±2.58 |
对照组 | 60 | 59.42±2.39 | 49.62±2.15 | 56.24±2.41 | 48.87±2.16 |
t | 0.057 | 4.314 | 0.039 | 4.213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经计算所得结果为96.67%,而对照组这一指标数值为80.0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研究组 | 60 | 36(60.00) | 22(36.67) | 2(3.33) | 58(96.67) |
对照组 | 60 | 20(33.33) | 28(46.67) | 12(20.00) | 48(80.00) |
χ2 | 5.323 | ||||
P | <0.05 |
3讨论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健康意识也明显增强,患病后,希望得到更加优质且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使得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而常规护理因操作简单,内容不够全面,无法切实满足患者的需求。基于此,本次研究提出对本院骨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与人性化护理,经研究发现,采取这些护理措施的研究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均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此外,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与人性化护理获得了患者的广泛认可。基于其应用优势显著,建议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婧.心理护理与人性化护理结合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科技与健康,2022(10):81-83.
[2]曹中萍.心理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J].健康管理,2020(2):1-2.
[3]吴文杰.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结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32):7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