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关怀在恢复期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恢复期精神障碍;人性化关怀;社会功能;护理满意度
正文
精神障碍(SP)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其具有缓慢发展的特点,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人群阶段,其会影响患者的情感、认知、行为等,且部分患者还会有明显的幻觉、思维混乱等阳性症状,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1-2]。针对该疾病,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方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还能预防复发[3-4]。本次研究对于恢复期SP患者,分析人性化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时间段为2021.06~2022.06,实验例数有74例,实验对象是恢复期SP症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例数为37例。护理1组中男性占比(20/37)、女性占比(17/37);患者年龄区间范围在23岁至56岁,平均(36.28±2.36)岁。护理2组中男性占比为62.16%(23/37)、女性占比为37.84%(14/37);患者年龄区间范围在25岁至57岁,平均(36.34±2.28)岁。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资料较为相似,P>0.05,本次研究具有开展价值。
纳入标准:①研究所纳入患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5];②患者病情处于恢复期,阳性症状基本控制。
排除标准:①经检查存在躯体或器质性疾病患者;②对药物有依赖性患者。
1.2 方法
针对护理1组患者,护理人员根据医生医嘱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用药指导、口头饮食宣教、每日生命体征观察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2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人性关怀护理,成立护理小组:小组组长每周定时或不定时进行抽查,观察护理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并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定期召开会议改进护理干预措施。①环境干预: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休息和治疗环境。不仅需要做好病房的清洁管理工作,还需要适当摆放一些绿植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可在病房内开展阅读一角,提供关于疾病书籍和陶冶情操的书籍,鼓励患者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来让患者保持身心愉悦。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要充分尊重患者,规范文明用语,注意语言适宜。多耐心倾听患者的讲述,并对患者的诉说有反馈,并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关心、鼓励患者;且在交流时注意行为、态度、语言需温和亲切、端庄大方,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心体贴。并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向患者介绍外界新鲜、美好的事物,不过多谈论患者的病情,增强患者回归家庭、社会的信心。此外还会定期开展病友读书交流会、写作会等,让患者之间相互沟通和鼓励,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治疗信心。③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及时根据收集到的患者苛求信息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宣教过程注意观察患者对知识信息的反馈程度,如在进行用药宣教时,抽调患者对用药后不良反应如何处理进行问询,护理人员再询问其他患者是否正确,并就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强化。
1.3 观察指标
(1)量表评分: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
(2)护理满意度:出院前使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对两组护理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A级-十分满意,B级-基本满意,C级-不满意,分别记为80~100分、60~79分、60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以n(%)表示本次研究所用计数资料,并使用χ2进行数据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三组量表评分护理干预前后变化差异
与护理干预前相比,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SDSS评分下降,MOCA评分上升,但护理1组改善幅度小(P<0.05),详见表格数据1。
表1 PANSS、MOCA、SDSS评分比较(±s,分,n=37)
时间 | 组别 | PANSS | MOCA | SDSS |
护理前 | 护理1组 | 82.36±4.29 | 21.26±0.74 | 46.38±2.18 |
护理2组 | 82.39±4.25 | 21.24±0.76 | 46.39±2.15 | |
t | 0.030 | 0.115 | 0.020 | |
P | 0.976 | 0.909 | 0.984 | |
护理后 | 护理1组 | 58.37±2.19 | 25.37±0.85 | 40.28±1.74 |
护理2组 | 35.27±1.46 | 27.58±1.16 | 32.15±1.13 | |
t | 53.35 | 9.348 | 23.836 | |
P | 0.000 | 0.000 | 0.000 |
2.2 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出院前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护理2组护理满意度高97.30%,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格数据2。
表2 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影响[n(%)]
组别 | 例数 | A级 | B级 | C级 | 满意度 |
护理1组 | 37 | 13(35.14) | 15(40.54) | 9(24.32) | 28(75.68) |
护理2组 | 37 | 19(51.35) | 17(45.95) | 1(2.70) | 36(97.30) |
x2 | 7.400 | ||||
P | 0.007 |
3.讨论
SP疾病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呈上升趋势,疾病致残率高,预后差,大部分患者在生活中表现出孤僻、回避、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等,无法让患者履行自己在家庭及社会当中的责任和义务,且在恢复期阶段,患者仍旧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易让患者生活技能退化,进而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6]。
本次研究结果表示,与护理1组相比,护理2组患者三项量表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表明人性化关怀护理的应用能够辅助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预后。人性化关怀护理基于患者病情以及实际需求出发,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计划开展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如加强对患者对疾病以及生活护理技能宣教及指导,能够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了解,对治疗有深刻认知,能正向面对疾病,从被动配合转为主动接受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还对两组护理模式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护理2组护理满意度高97.30%(P<0.05),表明该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人性化关怀护理基于人道主义,整个护理流程均围绕患者进行,在护理干预过程中体现为患者的人文关怀,能够让患者充分信赖医护人员,利于护患关系友好桥梁构建,能减少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关怀护理应用于恢复期的精神障碍患者,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及认知功能得到改善,且还能让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护理质量受益,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廖吉平, 金秀莲, 朱少娟.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障碍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 7(8):1473-1474.
[2]方艳芳, 苏海泉, 钟桂媚. 对比分析基础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 2020,5(44):176,184.
[3]张兰桂.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17(8):12-13,16.
[4]朱紫颖、何卓玲、王丹、朱珊珊. 人性化护理对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及社会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24):188-189.
[5]吕品. 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 24(3):330-332.
[6]苏艳红, 孙连迎. 基于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的干预措施在精神障碍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 41(07):1341-1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