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血脂检验诊断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单云霞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 江苏 南京 210031

摘要

目的:分析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常规血脂检验的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5例作为此次观察的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75例作为此次观察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血脂检验,并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脂指标,观察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6.06±1.04)mmol/L、甘油三酯(TG)(1.84±0.34)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4.37±0.68)mmol/L、载脂蛋白A1(AopA1)(3.57±0.66)g/L以及载脂蛋白B(AopB)(3.58±0.71)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4.14±0.48)mmol/L、(1.14±0.25)mmol/L、(3.03±0.57)mmol/L、(1.24±0.52)g/L以及(0.92±0.60)g/L水平,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0.84±0.23)mmol/L则低于对照组(1.48±0.31)mmol/L,对比结果均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组的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以及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常规血脂检验安全性高,可推广。


关键词

冠心病;诊断;血脂检验

正文


冠心病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患病群体以中老年群体居多,其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的心脏疾病,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畸形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并逐渐引发血管狭窄,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危及生命安全[1]。冠心病主要以胸痛为典型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等,为了降低猝死的几率,临床应该尽早防范,重视对冠心病的预防作用[2]。有研究表明[3],冠心病与血脂状况存在密切的关系,血脂水平异常则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因此,临床将血脂检验当成了冠心病的预测标准,以便有效的评估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为了证实这一理论,本文以我院冠心病和健康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常规血脂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入选对象共计150例,均为20211-202212我院入选对象,其中75例为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其余75例为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分别将其命名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本组75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40名,还有男性患者35名,年龄最小者50岁,年龄最大者82岁,平均年龄为(60.36±2.57)岁;体重最低40kg,最高78kg,平均体重为(55.48±2.14kg;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者23名、高中或中专者30名,大专及以上22名。对照组:本组75例健康人员中,有41名为女性,34名为男性,最小年龄者49岁,最大年龄者80岁,平均年龄为(59.99±3.92)岁;体重最低42kg,最高76kg,平均体重为(56.27±2.43kg;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者42名、高中或中专者20名,大专及以上13名。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对照组人员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2)观察组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冠心病;(3)临床资料完整;(4依从性高

排除标准:(1)伴心源性休克、重症心衰者排除;(2)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者排除;(3)伴恶性肿瘤者排除;(4)伴急慢性感染者排除;(5)伴肝肾功能障碍者排除;(6)伴精神系统疾病、认知障碍、沟通障碍者排除。

1.2检验方法

本文选取的所有患者及健康群体均接受常规血脂检验,检验流程如下:

检验前,受检者均需保持空腹过夜>8h,于清晨抽取空腹下静脉血液5ml,不进行抗凝处理,经0.5h水浴(温度37℃),析出血清,做离心处理,取上清液,测定各项指标,其中,氧化酶法检测TCTG水平;直接法检测LDL-CHDL-C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ApoA1ApoB水平。

正常血脂水平为:TC:2.59-5.17mmol/L;TG 0.43-2.3mmol/L;LDL-C 1.5-3.37mol/L;HDL-C1-2.1mmol/L;ApoA1:1.0-1.6g/L;AopB:0.60-1.10g/L

1.4观察指标

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AopA1)以及载脂蛋白BAopB)水平。

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以及血浆黏度。

1.5统计学分析

    本文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包作为统计学差异性的判定标准,软件包中涉及t值检验和卡方值检验,本文涉及整理数据包括:血脂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其均属于计量资料,遂选取统计学软件包中的t值检验进行整理和计算,结果以(均数±标准差)为单位,并观察P值,当组间对比P值<0.05,说明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明显,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如果组间P>0.05,说明组间对比数据差异不明显,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脂指标

如下表1所示,血脂指标,观察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opA1)以及载脂蛋白BAop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均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血脂指标 `x±s

组别

例数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

AopA1g/L

AopBg/L

观察组

75

6.06±1.04

1.84±0.34

4.37±0.68

0.84±0.23

3.57±0.66

3.58±0.71

对照组

75

4.14±0.48

1.14±0.25

3.03±0.57

1.48±0.31

1.24±0.52

0.92±0.60

t

-

14.517

14.365

13.078

14.358

24.015

24.782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

  如下表2所示,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组的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以及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血液流变学指标 `x±s

组别

例数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变形性

血浆黏度

观察组

75

5.79±0.48

1.68±0.24

3.79±0.47

对照组

75

3.14±0.52

0.25±0.04

1.47±0.22

t

-

32.429

50.899

38.727

P

-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因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堵塞,使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致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4]。目前临床缺乏治愈冠心病的有效方式,加上病情发展缓慢,使得患者在患病期间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以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猝死率。

医学上将冠心病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猝死型[5]。不同冠心病类型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主要症状包括心绞痛、胸闷、恶心呕吐、牙痛、发热、发绀、心衰、休克等,心绞痛典型表现为胸口紧绷压迫感,疼痛感尖锐,持续时间较短,由胸部中间或左侧向身体背部、颈部、手臂放射。许多患者误以为只要不存在心绞痛症状就不会罹患冠心病,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冠心病,只能在心电动态检查中发现心电图异常变化,但并无心绞痛等表现。冠心病不只会使患者活动耐性降低,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长期冠心病得不到有效控制,还会破坏心室结构和功能,诱发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缩短人类生命期限。

由于冠心病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使得较多的患者在发生心绞痛时,不能有效识别,危害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首要关键措施[6]。近几年,冠心病的发病率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明显提升,并呈年轻化的趋势,进一步危害社会安定,影响人民的健康[7]。有研究表明,血脂异常是影响疾病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如果血液黏度异常增加且处于高凝的状态,则会影响血脂水平,增加冠心病风险,因此,行常规血脂检验,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血脂变化,及时干预,有助于提升预后[8]

常规血脂检查的相关指标中,TC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其水平提升与不良生活习惯、缺乏运动、脂肪摄入量较高有关[9]同时,该水平异常提升还可以表明血管内皮有损伤的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因此,TC可以作为鉴别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而TG水平升高,交换活跃,会导致脂蛋白浓度提升;HDL-C水平降低,可提升胆固醇水平,同时,该水平有突出的抗氧化作用,其变化会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10]ApoA1ApoB均为载脂蛋白,其中,前者为组成载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可以维持载脂蛋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激活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其水平直接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而后者难溶于水,可直接反映LDL含量,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正相关,与LDL-C指标的比值可以更好的预测冠心病风险。结合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opA1)以及载脂蛋白BAop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以及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常规血脂检验安全性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进.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脂检验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21,42(06):1457-1458.

[2]张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血脂检验应用于冠心病并糖尿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04):3-4+63.

[3]孙斌斌,张晓博.常规血脂检验在诊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2):130-131+134.

[4]李君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诊断中应用常规血脂检验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07):868-870.

[5]刘芳,朱义江.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0):1-3.

[6]郑康鑫.TBILHbA1c联合血脂检验在T2DM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08):80-82.

[7]张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血脂检验应用于冠心病并糖尿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004):134-135.

[8]柏立华.常规血脂检验在诊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004):187-188.

[9]陈晶,韩玉玺,李斌.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000006):25-26.

[10]冯六六,白艳艳,史骏,.血液循环中微小RNA-140-3pToll样受体4表达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12):21-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