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骨代谢、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张晓鑫 包呼芹通讯作者

兴安盟人民医院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137400

摘要

目的:全面评估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骨代谢、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拟选取我院创伤骨科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骨代谢指标[25羟维生素D(25-OH)、骨钙素(OC)]、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8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25-OH、OC以及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具有显著价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情况,减轻炎性反应,最终有利于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整体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创伤骨科;四肢骨折;外固定架;临床效果;骨代谢;炎性因子水平;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正文


大多数四肢骨折都是由创伤造成的,股骨干、胫腓骨干、尺桡及股骨颈等部位的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四肢骨折类型。各类型的骨折有各自的特征,四肢骨折的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淤血、疼痛等,也可表现为畸形[1]。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在进行检查时,如果骨骼某一部分有轻微的运动或骨骼摩擦的感觉、听到骨擦音,就可以确诊为骨折[2]。如果诊断为骨折,首先需要进行固定操作,同时要注意严格观察是否存在其他的并发症,同时要做好相关的辅助检查,针对损伤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及时的救治[3]。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外固定架应其便捷、并发症少等优势,已日趋成熟,其疗效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骨代谢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拟选取我院创伤骨科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含男性患者19例,女性14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3.18±10.98)岁;骨折类型:开放性8例,闭合性25例。观察组含男性患者18例,女性15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3.42±10.85)岁;骨折类型:开放性7例,闭合性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疗伦理委员会审核后通过。

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入院经检查,均确诊为四肢创伤性骨折,接受手术治疗;③临床病历档案完整;④自愿签署相关研究协议,并积极合作。

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精神异常或试听障碍;②伴发重要脏器器官受损、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者;③有严重手术禁忌;④血流动力学异常;⑤伴有全身免疫性疾病;⑥拒绝参与探究或不配合治疗者。

1.2方法

术前,两组均完善CT、X线等常规检查,进行相应的常规对症治疗,如清创、止血等,分别就手术原理、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等向两组患者作详尽的介绍。术前1d作好术区的皮肤准备及清洁工作,对切口周围15cm及以上部位进行刮毛处理,术前禁食禁饮等。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体方式为:患者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全身麻醉,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沿着肌间的缝隙将肌肉分离,或将肌肉切开至骨膜。切开骨膜,在骨膜下游离,以显露骨折端。去除血块和损伤组织;与软组织连接的碎骨片可保留,游离的小骨片和碎骨彻底清理,如果无法去除的大骨块要进行复位和固定,避免造成骨缺损(对于开放性骨折,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用1:1000的新洁尔灭液浸泡5-10min后复位);对嵌于两个骨折端间的软组织进行松解与复位。轻度的交叠、侧向移位,可采用骨膜剥脱器将其夹于两个骨折端间,以杠杆法将其切开,并在牵引下,使其呈角度偏移,同时术者用手指或其他骨膜剥除器进行纠正。另二位术者分别以手法牵引及逆牵引纠正重叠及旋转移位后,再于手术后以持骨钳夹持两个骨折端,并以反方向施加力,使两侧之移位得以纠正。除有严重感染且12h以上的开放性骨折外,均需在切开复位的基础上进行内固定治疗。术毕,完全止血,清洗创面,逐层缝合,对于切口较大且渗血较多的患者,宜采用负压引流。

观察组则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具体方式为:患者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局部麻醉,如果是开放性骨折,首先要对创面进行处理,观察到新鲜的组织后,然后对骨折进行复位。对于闭合性骨折,应该先进行闭合复位,后在骨折远端和骨折肌腱上分别进行打孔处理,放置螺钉,将骨折端固定。外固定器应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选用合适的外固定器,常见的固定器械有石膏、夹板、支架等。如上臂骨折患者,应将夹板固定在骨折的上臂处,然后用绷带包扎固定,后将肩部和肘部关节固定;前臂骨折患者的固定是应将夹板固定在前臂的四侧面上,再固定腕部和肘部等。在C形臂机(西门子医疗,型号:Cios Select Diamond)的帮助下,进行合适的位置、对线等进行调整,然后进行加压和固定,需注意,皮肤与外固定架之间应保持2cm左右的距离。为了预防感染,两组术后都用抗生素治疗3-5d,两组均于术后随访6月。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治愈:骨折愈合良好,3月以内骨愈合,未见畸形及感染;显效:4月内骨折愈合,术后关节功能有较大提高,术后有轻度感染;有效:骨愈合在6月以内,有轻度的关节功能限制、轻度感染,肢体缩短长度在于1cm以内;无效:患肢变形,四肢短缩2cm以上,严重限制关节活动。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100%。(2)对两组治疗后的骨代谢指标进行比较:记录25羟维生素D(25-OH)、骨钙素(OC)2项指标,采用美国伯乐公司OYLMPISAU4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3)对两组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比较:记录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项指标,晨取空腹静脉血3ml,以3000r/min的速率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迈瑞BS-35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试验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率[n,(%)]表示,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1所示: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3

412.12

1751.52

1236.36

0

33100

对照组

33

0

1133.33

1854.55

412.12

2987.88

χ2

-

-

-

-

-

4.258

P

-

-

-

-

-

0.039

2.2两组治疗后的骨代谢指标比较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2所示:

2 两组治疗后的骨代谢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25-OHnmolL)

OCng/ml

观察组

33

40.23±6.59

12.25±3.26

对照组

33

34.85±7.03

14.09±3.62

t

-

3.207

2.170

P

-

0.002

0.034

2.3两组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3所示:

3 两组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

CRPmg/L)

IL-6pg/mL

TNF-αng/L

观察组

33

7.16±2.15

4.20±1.02

1.06±0.53

对照组

33

8.53±2.61

5.33±1.24

1.87±0.65

t

-

2.327

4.043

5.548

P

-

0.023

0.001

0.001

3.讨论

在临床中,四肢骨折的发生率很高,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创伤性骨折多见于交通事故和高空坠落等事故,常与外部能量的撞击有关。创伤性骨折后,患者的生理功能会因骨折而失去平衡,严重时甚至会死亡[4]对四肢骨折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利于促进康复,改善预后。

在以往,内固定是四肢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内固定可有效促进骨折端对位修复,促进断端愈合,增强其稳定性,但这种术式具有创伤大、切口长等特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术后早期愈合[5]。外固定为体外固定装置,具有微创、易安装、易拆除等优点,同时不影响血液循环,利于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6]同时,各种类型的外固定架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对于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越来越多的采用外固定架[7]。外固定可使骨折端近端或远端固定,使其在骨折端进行复位,既可加快骨折端的愈合,又可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此外,外固定可以有效地纠正骨折的位置,防止移位等问题,而且可以达到迅速止血,降低出血量的效果[8]。在有关研究中提到,外固定架的操作相对简单,而且它的生物相容性也很好,方便了术后的换药和护理[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骨代谢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外固定架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骨代谢以及炎性反应,从而促进治疗效率的提高,优化生活质量。究其原因:外固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它可以很好的避免移位,可以加速患者的骨折愈合。而内固定采用异物置入的方法,有较高的感染风险,与外固定相比,手术中的出血量要大得多,且手术后的愈合时间也会变长,需要剥离软组织,不利于术后的康复[10]。需注意的是:在治疗创伤骨科四肢骨折的患者时,一定要嘱咐其注意身体安全,避免摔倒、遭受暴力撞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或护理,不要因为长期卧床就忽视或随意变换体位。为了防止肢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需要在康复期间及时做好四肢关节的功能活动。在饮食上要注意补充营养,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平时要做好个人卫生,做好骨折部位的清洁工作。此外,中药对骨折有明显的疗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并根据患者的康复状况,逐步增加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在手术后定期进行复诊,如有不适随时复诊。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具有显著价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情况,减轻炎性反应,最终有利于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整体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平州,晁岱高.动力加压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中的临床疗效对比[J].辽宁医学杂志,2023,37(2):78-80.

[2] 余汗青.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J].吉林医学,2022,43(8):2214-2216.

[3] 郭广华.外固定架和使用内固定术在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应用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9):74-75.

[4] 余汗青.探讨采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6):38-40.

[5] 刘进平.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中的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19):31-32.

[6] 李新钢,卢红明,巢鹏程,等.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四肢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19,3(11):80-81.

[7] 施卫标.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四肢骨折对患者血清BGP、BALP、PICP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0,4(18):12-14.

[8] 骆亮亮,曹溢.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性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13-14.

[9] 葛宁宁.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中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23):76,78.

[10] 相龙占.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4):20-22,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