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以《家居室内设计》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家居室内设计 课程思政
正文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学校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完整融汇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如何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让课程与思政有机融合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重点,学校和教师要合力探寻每一门课程中蕴藏的思政教育资源,在课堂上落实育人责任,以思政理论课为“领舞”,带领各类课程“同向共舞”,大力激扬协同育人作用。
一、中等职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现状
近年,中等职业学校逐渐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生源输送地,其生源质量直接制约整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上限。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只有全方位思政育人,才能令高职教育蓬勃发展。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师,要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具备艺术设计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适应室内设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然而,当前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重技能轻品德,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当前市场迫切需要综合型环艺人才,行业岗位在面试学生时,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设计表达能力,综合评估学生能否上岗工作。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学校的考核评价方式侧重于理论记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弱化了课堂育人。教师在制定课程目标时会忽略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关联,在教学中偏重于传授体系化的专业知识,生硬植入行业道德规范,碎片化思政内容,且不贴近学生的生活,未能增强学生的思政底蕴。
二、《家居室内设计》课程思政建设
2.1 《家居室内设计》课程概况
《家居室内设计》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住宅空间设计能力为目标。通过讲授理论和设计实践,使学生正确理解住家居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空间分类、设计手法及设计流程,认识不同的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培养学生掌握调整空间布局、设计空间界面、软装搭配的方法,能合理利用自然采光和布置照明设备,熟知家居设计中人体、空间、设施常用的基本尺寸,完整呈现家居空间,清晰表达设计理念,达到行业技术标准,解决住宅空间中的实际问题。
2.2 《家居室内设计》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
《家居室内设计》课程虽然强调理性思维和工具的使用,但天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是发挥育人功能的资源宝库。在课程思政视角下,教师必须在室内设计专业内部与价值观培育中深度开发思政元素。在内容上,要主动对接民族历史文化,回应国家人才需求,将使命担当与价值认同、科学精神与人文内涵、职业道德与治学态度有机融合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并精确化推进到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里。在方法上,要确立室内专业认证思维,寻找教学环节与课程思政元素的契合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增强课程思政实效。
三、挖掘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施
3.1 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广大劳动人民的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讲授《室内装饰设计风格》章节时,思政融入点是“弘扬传统建筑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中华古代建筑历史绵延不绝,无数宝贵的建筑遗产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如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苏州园林,以其曲径通幽的景致闻名于世,其中拙政园、沧浪亭等建筑更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些辉煌灿烂的古代建筑文化是现代室内设计师经验与灵感的沃土,如《长物志》对布置卧室提出建议:在卧室的西南处可设置卧榻一张,在其后方,少有人往来处,预留6—12平方米的空间,此处可放置供熏香、取暖用的熏笼、衣架、三足椭形的洗漱器皿、厢式梳妆匣、书灯等生活用品。中国古代建筑还一直承担着“助人伦,成教化”的职责,当中的装饰性绘画及雕刻题材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戏曲故事,如八仙过海、三娘教子、四郎探母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形态在不断改变,现代建筑可与传统装饰元素相结合,引导人们在现代化空间中,跨越时间长河,体验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作为室内设计从业者,学生通过学习与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对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极大增强文化自信。
3.2 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祖国的发展与建设离不开劳动者的奋斗,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品格,讲好工匠故事,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在讲授《室内施工图制图》章节时,思政融入点是“树立行业工匠榜样,培养工匠精神品质”。室内施工图是指结合建筑、结构、照明、水电等专业设计资料,所绘制的应用于室内装饰项目的图纸,它不但反映了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和审美水平,还要配合报价和指导施工。一套成熟的室内施工图包含了详细的项目文件夹体系、精确的施工图纸体系和标准化的模板系数,要求设计者必须具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而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动性较低,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制图过程中会出现懒散拖延、耐心不足、粗心大意等问题。因此,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教育,在课堂内外引入行业楷模事迹,树立工匠榜样。如通过在课堂上分析设计名师的工程项目图纸,用视频形式展现其工作过程。在课外定期邀请行业设计师,为学生举办“设计大讲堂”讲座、“名师面对面”座谈会等活动,分享设计师的个人奋斗历程和工作经验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使学生认可本专业,以楷模驱动的形式激励学生探索职业兴趣点,主动地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逐渐提升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自豪感,倡导学生以工匠精神,走创新成才、设计报国之路。
3.3 创新精神与文化传承
创新精神是劳动者秉承革新的热情、坚定的意志、乐观的信心,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信息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工匠精神的进一步延伸,是室内设计师的核心职业素养。在讲授《室内设计方案优化》章节时,要求学生能自主设计,可以融入“创新精神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思政点。首先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坚持原创,抵制抄袭。其次引导学生在现代家居设计中创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契合点,用科学的方法将传统形式与现代功能结合起来,使设计作品符合时代需求。新时代总会对建筑空间提出许多新功能,传统的形式也能与现代功能结合,焕发出蓬勃生机,如原用来盛放衣服器物的描金漆柜,现可变为卫生间的台盆柜,上可承托洗手盆,下可隐藏下水管道,家具样式典雅且功能齐全。随着功能的改变,过去的许多构件不再具有实际功能,通过改变其位置能赋予新的含义。如古式衣架可放在正对门口的玄关走廊处,用作装饰边柜。虽然大部分传统形式不能直接引用,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形,还能使其具有新的生命与活力。如在客厅中运用传统直棂窗元素,去掉左右两侧的边梃和上下的抹头,使窗棂直接固定于地板和顶棚之间作为屏风。通过设计方案优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感。
3.4 绿色设计以人为本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新型城市发展要以人为核心,实现“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愿景,打造宜居、智慧、绿色、人文的生活环境。在《家居室内陈设》章节时,融入“设计以人为本,绿色以人为本”的思政点。在新时代家居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除了合理布局,还要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和老人的居住需求,准确把握居住者的性格特征、家居功能要求、生活方式、审美喜好等重要信息,运用人体工程学、行为心理学、室内色彩学、智能化家居、适老化设计等专业知识,有效规划各生活区域,最大化地提升空间利用率,丰富空间表现力,满足居住者的生活功能和精神需求。“绿色设计”的核心是节能和环保,是对传统室内设计的进一步拓展与补充,是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将环保意识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如家装涂料产品应有益于健康,具有如抗菌、除臭、隔热、阻燃、调温、防潮等功能。采用低能耗、少污染的施工工艺和家居产品。使用天然的材料,以原生态形式呈现在家具产品、建筑材料和织物中。设计多用途的家具,居住者可通过变化、重组家具部件增加生活乐趣,避免因厌烦而替换的需求。只有把“以人为本”作为室内设计的核心理念,引入可持续的“绿色设计”,发展家居空间智能化,才能真正创作出绿色宜居空间。
3.5 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拓展部分,它的核心是无私奉献,指个人在职业领域发扬主人翁精神,拥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遵守职业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和社会服务。在讲授《室内效果图制作》章节时,以“爱岗敬业精神”为思政融入点。此部分可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以作业小组为单位,围绕爱岗敬业精神列举古今敬业乐群人物事迹。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现在毕业生作为工作者,不仅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还要表现较高的职业素养,如施工现场条件比较艰苦,高温且噪音大,充斥着大量粉尘,刚入行的年轻设计师除了在公司画好施工图纸,要时时到现场跟进工程,还要与客户、施工方交流,需要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忍耐能力,这就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爱岗敬业精神。
3.6 团结与协作精神
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充分分析学情,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具有探索性的合作实训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挥团结合作精神完成学习任务。从《室内设计方案分析》章节开始,学生自行组成若干设计小组,模拟项目情景,把老师假设为目标客户。根据教师提出的设计要点,学生收集多方资料,组员间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合作完成方案分析。以设计方案为指导,合理分配制作任务。通过合作学习,设计小组收获可喜的学习成果:详细的设计方案分析,标准完整的施工图,精美的效果图展示,精炼的设计说明及工整的图文排版,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更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设计团队的工作模式。另外,课程教学还要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思想为主导,加强课程思政的实践指导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设计竞赛,提高理论与实操有机结合的能力,在高强度的赛前培训中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在紧张的比赛环境中锻炼学生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团队比赛,学生自内心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反思
学生普遍反映,乐于接受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方式,对我国建筑历史文化和古今榜样故事深感兴趣。这些思政元素都能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产生共鸣,学生能从中学习前人智慧,汲取文化营养,深学细悟中式风格,从而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实现技能和精神上的跃升。
教师通过发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能更深刻地理解立德树人的内在规律,会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学生,钻研教材,提升课堂质量,让课堂因课程思政更具人文情怀,更富价值底蕴。教师因课程思政享受崇高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积极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参赛学生在市、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建筑装饰技能(中职组)赛项取得良好的成绩,检验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的效果。
五、结语
基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在室内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思政育人的理念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深入发掘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创作观,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的提升,课程思政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育人幸福感,坚定了职业信仰。
参考文献:
[1]陈乐,张鹏.基于课程思政模式的室内专业课教学—以家居空间设计课程为例[J].新美域,2022,(03):85-87.
[2]李会静.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思政元素”开发初探[J].建材与装饰,2020,(02):152-153.
[3]张蓓,徐晶,周雷.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室内设计基础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3,(20):6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