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育;信息手段
正文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合推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材料。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1提升水平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语言工具,只有通过使用汉语,学生才能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个人素质。同时,阅读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阅读,才能了解汉语实践的各种形式,通过有效输出传递,有效提高语文技能水平。
1.2促进理解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自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学生在校时间很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行为训练是有益的,而改善这些特质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1]
二、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策略探究
2.1优化导入,吸引注意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诞生于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初中的必读著作。其中初中教材名著导读要求学生要通读《红楼梦》,深刻感知曹雪芹笔下那一个个形象饱满的人物,在书中理解人生百态,得出自己的人生见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课堂导入的方式。[2]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堂导入中,老师可以播放视频《葬花吟》和87版电视剧《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片段,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然后让同学们通过视频和歌词描述分析林黛玉性格特征,如黛玉葬花可以看出黛玉是高洁的形象化身,电视剧片段也借黛玉之眼来描写贾家的一干人等与贾府的建筑结构,房屋摆设,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全书进一步展开故事的精华之笔,由此很好地导入课堂情境。
2.2电子备课,提高效率
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备课是第一要务,所以教师要按照新教材的要求,设定一个简明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然后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备课准备,这样老师就可以把一节课安排得井井有条。电子备课与传统的备课相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对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自由地进行沟通和分享。老师们可以将自己的备课作品和想法直接上传到网络教研平台,而其他老师则可以在网上进行分析,最后教师们可以互相学习优秀的点,并结合其他老师的看法对本身的教学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拿《紫藤萝瀑布》阅读教学的备课来说,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地认识“紫藤萝”及其内涵,更好地体会作者宗璞的语言和文字的韵味,教师将本课的教学方案上传至网上,由其他教师在网络教研平台上热烈地探讨,最后总结出要点,要将原文中的描述片段展现出来,也要将创作背景讲述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明白文章创作的意义。如此在教学时,可以弥补课本的空隙,给予同学们的视觉上的愉悦和情绪上的震撼。在课堂教学完成后,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教研的方式和自己学校的语文老师以及区域内其他同学科老师进行探讨和沟通,进而得出结论,并促进反思。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这样一个沟通的平台,分享教学资源和教育理念,并吸纳其他优秀的理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3拓展兴趣,推进成长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引导学生有兴趣地进行名著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发展阶段,更倾向于让学生通过文字体验生活的真与美。为此,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运用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感受名著阅读的乐趣,从被动走向主动。例如,在学习名著必读篇目《昆虫记》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体验文章所表达的艺术设计,以及各种昆虫生物的多样多姿。结合《昆虫记》来进行一些昆虫动作模仿,让学生在动静、观望、思考、表演的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阅读内容,简单地写下读后的感受等。
2.4整合技术,发展教学
对初中生来说,名著阅读往往充满了许多困难,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较少,情感也不丰富,阅读过程中很难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材料的内容。这不但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名著阅读。例如,在进行《平凡的世界》名著篇目阅读时,教师可以结合小说内容,把精彩的情节和配图插入PPT,白板,投影等多媒体设备,或者是播放电影《平凡的世界》,让学生对比文本和影视作品的区别。要知道初中生的思维主要是以视觉思维为主,所以图画和动画视频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小说的意义,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和阅读视野。[3]
2.5借助技术,构造环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发展阶段,阅读课通常是以课件为主体,但是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并不明显。这时,教师可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全面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摆脱传统的语文教学局限,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方式弥补教科书的不足,营造出更高质量的群文阅读氛围,增加阅读教学的层次感。比如,在进行“冬天”主题的群文阅读学习时,因为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生活,特别是生活在南方的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雪,所以很多人都没有深刻的体会,也就没有了“美感体验”。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电子白板将作者描绘的冬天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到作品中的美丽意境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济南的冬天》中,老师们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样的文本语言。透过VR技术,学生直观感受到了阳光照射下,雪地反射出灿烂的光芒,远远一望无际,湛蓝的天空镶上了一道道银边。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大量的主题阅读材料,由此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机会。[4]
2.6利用技术,拓展内容
在我国教育观念日益强化的今天,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比重与日俱增,所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目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要提高教学品质,就需要做好扩展工作。基于此,教师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拓展内容做好准备。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知识。就老师来说,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较快地收集到有关材料,也更好地扩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和阅读范围。比如,在学习《三峡》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将三峡的建设和功能等相关的知识进行呈现,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现,让学生在课本阅读基础上,更加立体地了解三峡形象,激发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可引导其在日后的学习中逐渐成长。
2.7利用微课,改善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有效地掌握知识之外,还应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以便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微课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兴起。教师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微课辅助教学,能有效地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进行主动思考[4]。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语文思维,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方法,以保证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教学《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提前分析重点和难点,然后进行教学,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初步分析和说明,讲解的过程可以录制成微视频。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完成相关的语文学习任务。这对学生完成课程有很大帮助,能够为学生之后更有效地学习语文奠定基础。在微课视频教学中,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思维,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在学习语文中,复习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语文是一种语言学习学科,如果不复习,学生所学内容很容易被遗忘。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有限,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时间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把课堂重点内容录制成视频,并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做好语文复习。正如俗语所说,“熟能生巧”,复习和操练可以帮助学生对未知的领域形成更好的认识和理解。[5]
2.8利用科学,弘扬拓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技发展迈入新的阶段,科技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吃到穿,从学习、工作到生产,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互联网科技。就教育与教学而言,它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教育。比如,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课本上占据了很大比例,但是古诗词语言精简却内涵丰富,所以古诗词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们只是记住了古诗词,却没有深入了解到了大意和情感,这就造成他们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网上有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收集起来进行播放,加强学习的趣味性,指导学生带着放松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另外,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把有效的各种信息资源导入到课堂中。例如,老师们可以通过播放《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节目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2.9联系实践,强化训练
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根”,更是华夏血脉的“魂”,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木兰故事的资料和诗词歌赋等,并将这些资料分类整理后制作成 PPT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和交流讨论,这样的活动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如让学生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制作一份手抄报或写一篇新闻报道,优化学生的语言表达,指导学生的写作发展,并推进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发展。由此可见,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使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将积极将其运用到语言文字学习中。
三、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初中语文阅读的信息化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华尔丹.信息技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丛刊,2018(30):71.
[2]乔文大.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融合的思考[J].科普童话,2023(10):90-92. DOI:10.3969/j.issn.1673-9442.2023.10.032.
[3]胡慧玲.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2(31):51-52. DOI:10.3969/j.issn.1006-270X.2022.31.022.
[4]郭自安.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中初中信息技术教育,2022(4):82-84. DOI:10.3969/j.issn.1671-7384.2022.04.027.
[5]胡少华.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习与研究,20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