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建设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班级管理;班级文化
正文
引言:在新时期,建设好的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构建高中生的课堂文化,要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以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因此,文章从这些角度对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以此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持续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创建一个和谐高效的班级文化,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1班级文化概述
课堂文化,即课堂团体文化。指的是一个团体中的所有人或大部分人共同的思想、价值观和态度的综合体。班级的主要标志是班级的班训、班级口号、班级主题等。班级的宣传口号,宣传栏,教室前后墙面,照片栏,黑板报,梦想墙,教室外的环境,都是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的阵地。一个班代表了一种文化,一个班代表了一种性格。如果我们处在一个富有个性的课堂文化环境中,就会让人感到心灵的鼓舞,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积累的班级文化资源中吸取更多的养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学生各个领域的潜力,提升我们的整体素养,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学有所长。
2高中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1有利于促进全面发展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造就了优秀的课堂文化。通过全体师生一起创建一班一品的班级特点,创造出浓郁的书香气氛,能促进学生们在美丽、整齐的学习环境中,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受到鼓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2有助于规范学生与老师的行为
班集体的创建,是每个人的事,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他的思想、行动将会决定整个班集体的文化发展。按照全体学生一起制订并通过的“班规”,来规范每个学生和老师的言行。作为一名出色的老师,必须要成为一个榜样,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自己的同学,这样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3有利于加强课堂团结,促进学生协作精神的形成
一个班没有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就无法形成一个良性的班风,关系到班集体的治理工作,也关系到同学们将来的发展。要加强班集体的团结,是要靠每位同学共同的力量,由于每位同学的性格不同,道德品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班集体的凝聚力是由同学和教师承担的,学生的综合素质、班主任在工作中的奉献精神以及教师对班级的思想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作用,仅凭班主任教师所拥有的教学知识和心理知识是无法做到的。在班级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要注重养成一个好的班风和学风,在一个好的环境下,同学们会越来越融洽,在参与到班内举办的各项活动中,进而有助于同学们对自己的班级有一种归属感,从而促进班级的凝聚力。
3高中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3.1结合班级特点,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班级制度文化是一种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由全体同学认同和遵守的行动准则而表现的一种文化形式。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是每个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按照某种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达到班级团体的利益和教育目的。因此,班主任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不仅要注重规章制度本身的合理性,更要给制度注入一种文化的色彩,让它具有浓厚的人文氛围。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以人为本”,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身为一名班主任,要有一种民主观念,实行“民主管理”,在班级成立之初,就应该首先与班级里的每个同学一起探究班级发展方向,优缺点,然后由老师来讲述所带领班级的发展路线和最后的结果,然后和同学一起研究未来的发展计划,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讨和沟通,从而实现班级文化的构建。
举个例子,在制订班级的规章制度时,首先要拟定一个大致的大纲,然后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的具体状况起草一份初步的班级公约,然后在班会上和大家一起进行讨论,让每个人都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理解这个协议,从而为自己的“谋福利”。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听取学生的请求,并且保持自己的原则,不要将不合理的意见和提议都写入到《公约》里,最终在课堂上全体同学一致通过之后,就可以执行了,并且在每个星期都会对每个月的个人文明分进行统计,并对宿舍进行评分。将同学们共同讨论的班规,执行下去,对有必要的肯定,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扬;该批评的时候就该批评,适当地进行批评和教育,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一种感染和自律的精神,增强他们的时间意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肯定和惩罚,赏罚分明,对每一项班级工作细致化处理。
另外,为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加课堂的管理,加强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可以实行班长值班制,就是给每个学生一个星期的值周时间,每个人都要把自己这一星期的工作计划告诉大家,要有创意,要适合班里的实际。它有利于调动课堂上的老师和学生的热情与创造力,这样使得学生们的头脑风暴不断涌现,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的各种活动。
为使班级的管理能够更好地进行,并将其传递下去,也可以实施“班级日志”,并将其与班干部轮岗制度、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相结合,以此来激励同学们的主动性,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表现出自己的自主性。班级日记能让老师从“母亲”型到“远程控制”,最大限度地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利用班级日记来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促进同学们“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从而更好地发掘出班级的人力资源,让所有的同学都能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之中。
3.2通过行为引导,建设良好班级氛围
班级精神文化指的是班级所形成的价值思想,它反映了班级在课堂上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集体意见和各类认可意识。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首要环节,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切入点和归宿。班风是班集体的主要内容,一个好的班集体能增强其凝聚力,让每个人都振奋起来,互相帮助,建立融洽的关系。
以“爱国爱家乡,学党团历史,安全,卫生,文明,学习,感恩”为主线,以“植树”,“学雷锋”,“清明”,“五四”为重点,在每个月一个主题每周一活动中,进行学生的品德教育,以爱、感恩、责任感、爱国情怀为主线,进行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反复讲、讲反复,加强对同学们的认识,从思想到质量,从安全到卫生,从守纪到日常,从各个方面来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班级环境,以此来开展各种“班级之星”的评比活动。
3.3把重点放在物质建设,为学校的文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物质文化是通过对课堂环境的设计和安排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对应需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对一个班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反馈,同时也是对班级文化进行评价的最基本的衡量标准,它可以促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接受熏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无论是植花、张贴海报,大家均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借此发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最终连学生的墙壁也在说话。”遵循实用、美观的原则,对课堂进行科学的设计,使课堂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因为高一的同学们刚进入高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班级,所以首先要收集和探讨一下班徽、班训和班号等文化建设,然后按照班级的主题和位置,对班级的前后、左右、内外的墙壁进行总体的规划,充分利用大家的聪明才智,促进同学们对这个新集体的参与感觉。比如班训可以设置成“坚定梦想,勇往直前”。口号是:强大的力量,坚韧的意志,夺取冠军!班级主题为“让梦想变得坚韧”,意思是只要你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不怕挑战,要有坚强的心态和毅力,才能让你的梦想之旅充满风雨之后的阳光!根据以上主题和定位!针对上述的专题与目标,分别在教室的左右两边张贴“静心与拼搏”的口号。每个月,班干部都要以“梦想”为主题,以班级为中心,制作出各种板报。将课程表,值日轮值表,班委会等张贴在教室前面的公告栏里;教室后面的公告栏上,可以挂满同学们自己撰写的作文,班级公约,个人文明分,心理健康报等等。在课堂周围的墙壁上,可以挂音乐五线谱,音符,樱花,蝴蝶等图案,象征着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读书。在课堂之外,还可以设置我的故事栏和我的梦想墙,我的故事栏目以对学生们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记载为主,对学生们的生活进行观察,把他们作为班级活动的主角,把他们在日常、校运会、艺术节等活动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记录下来;“梦想墙”上挂着每个孩子的理想,并记载着他们的成长历程。
3.4实施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来构建课堂文化。通过开展活动,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变为实际的行为。通过参加课堂的集体实践,可以使自己的能力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也可以增进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比如,可以举办学校才艺比赛等,引导同学们主动报名,既可以促进他们的特长,又可以更好地培育他们的团队光荣感,让他们在这种活动中感受到成长与进步的喜悦。另外,还可以举办感恩活动、绿色旅游活动、春秋游活动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3.5充分利用网上的信息,充实课堂文化
新时代以来,伴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在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高中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校园文化的网络化机制。在父母有疑问的时候,老师要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主动督促父母履行监管职责,帮助孩子们合理利用网上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在开展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时,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号平台,让同学们共享课堂上所取得的成果,展现出自己的不同风格。在这一进程中,不仅让学生们受到文化的熏陶,也让父母们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了解他们的子女,对于营造和谐的班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极大地充实班级文化的内涵。
结束语:
创造一个和睦、友好的课堂文化环境,能让老师和老师们都能维持一种愉快的心态,在心理上激发他们主动的学习观念,促进他们在每天的学习活动中更加活跃。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强化高中班级文化的构建,对于促进全体学生实现道德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