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再思考
摘要
关键词
三新;高中化学;新教材
正文
前言
在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新教材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的变化。新教材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针对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新教材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
在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可以更详细地描述如下:
强调贯彻新课程理念:新教材在内容编排和教学设计上更加贴近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材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点和公式,而是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强调跨学科整合:新教材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形成更加系统、整体的学科认识。例如,化学与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强调实践性教学:新教材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教材中会有更多的实验案例和实践探究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化学的乐趣和魅力。
注重培养创新意识: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会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强调信息技术应用:新教材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材中会有更多的数字化资源和多媒体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二、三新背景下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思考
在三新背景下,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应用正在不断涌现。因此,新教材需要整合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应用,比如在有机化学部分,可以增加对于新材料、生物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同时,新教材也可以加入一些新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新的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化学领域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新教材需要及时更新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学进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同时,新教材也可以加入一些新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化学领域的知识。
新教材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可以加入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跨学科的内容,比如化学与生物、化学与物理、化学与地理等的交叉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新教材可以融入素养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社会责任感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化学领域的应用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新教材的运用思考
(一)课堂教学中运用项目化学习
在学生的学习层次上来看,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实施较为艰难,而且对学生而言,实验步骤也比较难掌握。而项目化学习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难度大的问题,当老师在组织学生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探究意识,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地收集相关的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小组成员进行沟通,最终得到结果。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不仅仅是化学知识这么简单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高中课堂上运用项目化学习方法进行相关的教育,可以使他们的核心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就拿《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教学来说,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一些与课程有关的视频,同时还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们进行交互式的仿真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一些平时在教室不好开展的实验。例如老师可以搜集不同种类的学生平时很难碰到的物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图形和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示,并通过电子教学一体机的实时触控,使学生们能够对同一类型的图片和动画进行标注,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使化学项目化学习更高效。
(二)合理引入小组合作教学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应重视学生之间的协作,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在分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穿插搭配,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够互相帮助。就拿《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来说,有些学生的基础能力比较差,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还不是很牢固,这时,小组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带领其他成员,因为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更为流畅,加上语言的弹性,使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压力不会太高。其次,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还要对各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深入地贯彻,并与各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在小组活动后,老师可以安排几个课堂抢答环节,并根据项目任务,列出一些练习题,通过学生的抢答和习题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这样既可以让老师顺利地进行小组合作的教学,又可以帮助老师们正确地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让整个班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集体精神,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思维
化学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相比,更侧重于实践,因此,在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化学实验,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学生可以积极地去寻找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剖析,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讨论后找到了相应的对策。这对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辨识是其主要内容,也是老师在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的思维能力因素。在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观察部分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观察这一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对化学实验中物质的改变有更多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增强他们的宏观和微观分析能力。在具体实施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验探究记录,进行观察和研究,还可以利用拍摄工具对实验的各种现象进行拍照、录像,便于学生们对其进行反复的观察与学习。又如,老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时,也应当决定观察间隔时间的长短,以及实验现象的记录应该选取哪些指标用作变化的标志等。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们利用各种方式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类,如数据表格,扇形统计图,为下一步的分析与确定奠定基础。
(四)联系生活实际,构建一个互动课堂
在新课改的推进中,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运用探究性的思维来进行课堂的学习。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创设互动式的课堂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小组里进行自由的讨论和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和归纳,最后再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从而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加有效。例如,在教学碳的知识时,老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最常见的碳元素物质?学生们想出答案:煤炭,木炭,石墨,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物;老师追问:为何生物体内包含了碳?回答: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必需物质。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的互动和学习。
(五)运用“微专题”开展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学科,因此,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运用“微专题”进行指导。“微专题”是一种针对学生认知缺陷进行教学指导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学情和考情调查。首先是学情调查,学生的学力基础各有差异,有差异是自然规律,因此,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寻找他们的不足和形成的根源。其次是考情的调查,有明确的高考指导方针,老师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核实研究,并找出考点所在。只有把学情和考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微专题”的设计更加符合实际。在“微专题”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提炼,从而为教学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突破口。比如,在“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微专题”的教学设计:生产氯气、氧气还原反应、金属钠和碳酸钠的特性及用途等。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列举实例讲解等方式来进行“微专题”的操作,使学生迅速地理解与掌握有关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微专题”,可以使学生们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微专题”是一种对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具备了“微课”的基本特征。
(六)跨学科整合
跨学科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有机整体,以解决具体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在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中,跨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拓展视野,培养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化学中常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如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溶液浓度的计算等。通过数学的运算和推导,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原理。再比如,化学和物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原子结构、化学键、物质的性质等方面。通过物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跨学科整合,可以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深化和拓展,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加系统、整体的学科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结语
在三新背景下,新教材的推出,为高中化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教材的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益波,何通海,周东.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策略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
[2]拉马伍红.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2019:275-276.
[3]谢渊德.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深广度的把握[J].试题与研究,2021(30):89-90.
[4]张志杰,何彩霞.基于“模型认知”发展的单元教学设计——以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电池是如何工作的”教学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6):152.
[5]李飞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单元设计——以“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0):81-82.
[6]曹义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9):9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