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正文
引言
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难度相对较大,且施工工序复杂,导致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对施工现场造成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在电力工程中,需要不断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力度,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控方案,督促所有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保障施工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施工顺利进行。
1电力工程中必须进行安全管理
安全是电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安全管理更是必不可少。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保证施工过程中安全,同时可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况且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施工设备的安全使用寿命和硬件支持,一旦发生安全问题,整个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就会受到阻碍,从而降低工程的效率,甚至造成安全事故。通过安全管理,可以监督材料使用是否符合工程需要,也能保证施工设备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推动工程顺利进行。此外,安全管理能有效地消除外部环境因素给工程带来的隐患,确保施工效率。
2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意识薄弱
在实际施工建设中,部分施工企业为了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缩短施工期限,招收大量施工人员,夯实施工团队。在现有施工团队中,施工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综合素养有待提高,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技术水平低。在电力工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高空作业,部分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时没有佩戴相应的防护措施,随意在高空中抛掷物品,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施工企业没有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或者施工团队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没有对施工现场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无法全面提高施工团队安全意识,从而给各种安全事故出现提供可能。
2.2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通过电力施工管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可以有效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在电力工程的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充分掌握电力自身特性,并根据相关设计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施工单位部分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能力较低,并且缺乏对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存在较大漏洞,进而不能对现场施工中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防范,降低了电力物的质量安全和耐久性。
2.3管控模式问题
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模式是直接影响安全管控效果的重要基础,需要保证管控模式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为提升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基础保障。在一些电力工程施工现场中,其安全管控模式相对落后,对一些重难点问题的把握度不够,也无法将安全管控措施落实到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中,降低了电力工程施工质量。
3加强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完善施工保障体系
对于电力建设工程现场施工来说,作为一项多任务、多设备共同作业的工作,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承载的职责比较多,工作内容繁琐,在这种情况下时常会出现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各种安全问题。所以在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建设中,需要从安全施工角度入手,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力工程现场安全保障体系。在实际中,需要秉持预防为主,封闭管理的思想理念,做好建设工作,保证电力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法律标准进行。除此之外,在电力工程现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成以后,需要保证体系落实到位,提高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水平。
3.2严格落实施工计划
为加强进度控制,保证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要结合电力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制订施工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落实施工规划,确保电力工程有序施工。施工前期准备环节,施工单位要合理规划人力资源,做好各部门的沟通工作,使各部门相互配合,事先讨论施工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隐患和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经过讨论制订解决方案。电力工程施工规划落实过程中,有关政府部门要全面加强监督管理,尤其要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展开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监管,保证施工规划有序推进。此外,在电力工程施工前期,还要做好预算管理,对施工规划所需资金进行合理预算,同时,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公示预算结果,为施工进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和参考。比如,某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严格依据工程计划有序施工,合理划分岗位职责,并在施工前安排施工人员开展一系列技能培训工作,在培训中强调工程施工规划的意义,增强施工人员的进度控制意识,使施工人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在施工中能够规范施工操作,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要求各部门加强沟通,以有效地保证项目施工进度。
3.3加强硬软件设备的管理
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也需要对硬件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因为软件在平时应用的过程中也需要相关硬件设备的支持,这样才能够保证软件正常运行。比如,在选择一些服务器及路由器等设备时,企业也需要充分考虑设备功能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特点。首先,企业必须在设备服务过程中正常使用设备,不会出现设备中断等情况。其次,企业在使用设备和相关软件的时候,也需要确保二者之间的配套功能和技术安全性。除此之外,对于硬件设备,企业也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排查,从而确保设备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3.4创新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模式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电力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信息化、现代化的安全管控模式,实现对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控中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明确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因素,并在专业化的数据信息支持下,有序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管控,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在电力工程施工现场中,使用到的机械设备等相对角度,需要通过专业的管控模式对施工现场设备问问题进行处理,有效降低施工设备故障等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
3.5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在电力工程的现场施工过程中,对其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合理完善,可以充分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效率,提高其整体施工质量,同时在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传统施工安全管理手段受到较大制约,为了解决这些缺陷,相关管理人员不断对其进行改善,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避免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保证相关人员及电力物的质量安全。
3.6综合分析不利因素,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施工单位应综合分析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及时监控施工现场各个环节的作业环境、施工工地区域的气象条件等影响因子,一旦发现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不利因素,应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1)认真分析施工工程地质情况,根据施工地质中可能引发的施工重点、难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必要时召集行业内专家进行施工方案评审,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技术,确保施工安全。(2)施工单位应及时监控工程现场的气象条件,如遇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应立即停工,待天气转好后再恢复施工,切不可因赶工期进度而冒险施工,增加施工的危险性。(3)电力施工企业应重视调动现场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认真排查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现场各工艺环节安全有序进行。
3.7工程紧急情况管理
制订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法,组织演练,是应急管理组织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关键。一是相关部门根据电力建设项目实施前的实际情况,建立电力应急管理体系。例如,主要领导由项目经理担任,其他人员被安排为系统的统一成员,并严格监督项目的实施。第二,在电力工程未开工前期,项目部制定了现场应急管理方案,进行了现场演练与培训。例如,个人突发事件、意外引发的火灾以及与自然灾害相关的问题等。最终电力工程负责人应针对应急事件处理情况,立即将现场情况通知有关人员。发生死亡事故时,也要及时通知公检法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向有关救援部门求助。解决了有关事项之后,有必要向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并展开讨论,以防止出现其他类似状况。
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行业全面发展的环境下,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将会面临各种安全问题。由于施工人员年龄层级不同,接受的教育程度各不相同,通常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从而容易引发各种安全问题,给电力企业及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为了保证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工程整体效益,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在实际施工建设中,除了要注重施工进度外,还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对策,加强安全教育,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减少安全事故出现,为施工现场人员生命安全提供良好条件,促进我国电力行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熙.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智能城市,2020,6(09):127-128.
[2]胡汇达.工程技术人员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作用[J].居舍,2017(29):83.
[3]吴东明.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6(22):184-185.
[4]刘建明.电力工程管理问题与改进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20(18):64-65.
[5]汤杰柏.电力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探究[J].科技视界,2020(13):181-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