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树连

南昌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 邮编:330096

摘要

初中语文教师采用群文阅读模式开展多样化的综合性阅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开阔他们的文学视野,还能有效提高其多角度、多方面对比阅读、关联阅读、整合阅读的能力,进而更好地提升阅读质量。为了让群文阅读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文章从优化各教学环节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确定阅读议题、明确阅读内容、优化授课方法、完善评价模式等策略,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阅读质量

正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学生吸收知识、学习技能、认知世界的主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阅读教学。为了进一步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内外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积累文学知识,丰富阅读经验,掌握关联阅读、对比阅读等多种阅读技巧,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

群文阅读围绕特定的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可以整合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也可以从课外搜集适合的文章和课内阅读篇章共同组成一组文章,然后在1—2个课时内完成多篇文章的阅读,这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让学生接触的阅读文本不受教材的局限,在阅读活动中完成知识建构,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不仅如此,在以往的阅读课上,由于学生面临的是一篇课文,因此学生的阅读速度难以提升,而在群文阅读模式中,教师围绕核心问题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能够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二)凸显学生主体性,掌握阅读方法

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阅读状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对不同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从文本的相同点、不同点出发深入分析,在阅读活动中获取知识,以问题引领学生的成长,让学生解决阅读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全面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群文阅读围绕核心问题展开,阅读文本也具有相似或者相同的议题,学生可以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掌握这一类文章的规律,形成阅读思维。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依据单元主题,深入开发话题

1.辨析对比话题,提高思辨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主动比较、辨析主题,从而提高思辨能力,更好地把握文本写作特点,形成深刻认识。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包括《猫》《鸟》《动物笑谈》《狼》这几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几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比较辨析中,学生会发现这几篇文章都在描写动物,但是描写的动物不同,且文章体裁也不同。《猫》讲述了作者家三次养猫的经历,真切地表现出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动物笑谈》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观察动物习性和进行实验的过程,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狼》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练,耐人寻味。学生通过对单元话题进行比较辨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单元主题,通过阅读了解到动物的不同特点,体会到文章的不同表达风格,同时能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应该爱护动物、尊重生命。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会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关注文章中的语言知识,揣摩文章的主旨,在探究中主动思辨,提高思辨能力。

2.迁移巩固话题,获取经验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要学会迁移知识,通过阅读的方式学习写作方法,明确文章结构,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并迁移应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过程中,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实现对语言知识的灵活应用。如学习《藤野先生》后,学生可以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品味文章语言,了解典型事例,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从而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掌握了这篇文章的学习方法后,教师要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这几篇文章。而学生要对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进行迁移应用,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开阔视野,从单线阅读转化为多文本的立体架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阅读体系,丰富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群文阅读,学生会主动加工语言知识,在探究中深化认识,在主动应用中迁移巩固知识,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

3.引入争议话题,深入认知

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素养,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如在学习《敬业与乐业》《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这一单元时,通过阅读,学生会了解到针对不同话题的不同观点。如在《敬业和乐业》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论证方法,领悟敬业和乐业精神,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认知。学生会认识到议论文中有论点、论证和论据,撰写议论文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在辩论中,学生也会形成自己的认识,而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其他文章时主动思辨,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对这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同时在主动表达中逐渐提高语言能力,最终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

循序渐进呈现,深入理解主题

1.依托文本,重组信息

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鉴赏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托文本重组信息,在文本加工中深化认识。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群文体系中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在表达上的鲜明特征,在信息重组中内化知识,强化理解。如在《背影》中,文章借助具体的事件塑造了一个鲜明的父亲形象,字里行间满满都是父爱。在《白杨礼赞》中,作者直接表达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了它的不平凡,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通过对这一文本的阅读,学生会感受到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昆明的雨》中,作者描写了昆明的雨的特点,讲述了昆明雨季有代表性的事物和昆明的雨触发的作者的乡愁,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思念之情。学生在对文本的加工和思考中,能够体会到这些文章都是在借助具体的事物或人物抒发情感,从而突出主题。

2.依托类别,明晰策略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需要学生主动探究阅读文本的类别,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形成对文本的深刻认知。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需要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托不同的文本类别学习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从而实现审美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如在阅读《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梦回繁华》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这几篇文章都是说明文,以此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通过对《鱼我所欲也》《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等文章的分析和阅读,学生会发现这几篇文章都属于议论文,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由此体会到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简练,论证合理,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清楚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征,在阅读中深化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

3.依托差异,丰富认识

新课标背景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写作特点和写作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托差异进行辨析,促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文本的写作方式,在辨析异同的过程中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阅读《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时,学生会发现这几篇文章都属于小说。《孔乙己》风格冷峻,结局是孔乙己的腿被打断了,坐在蒲包上,用手爬行,走向死亡,这是鲁迅在用客观的方式冷静地揭露社会现实,这种现实是冷冰严酷的。《变色龙》语言幽默,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生动现实的人,看起来幽默和滑稽,实则充斥着讽刺和批判。对于《溜索》中的人物,作者并没有运用太多笔墨去刻画,而是用大量的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同时将充满恐惧的牛和战战兢兢的“我”与汉子们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的勇敢无畏。《蒲柳人家》借鉴了古典小说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人物性格,其中的人物嫉恶如仇,很有传奇色彩,语言表达上有些粗糙,但是人物形象却非常鲜明。通过对这几篇小说的比较,学生能够主动分析小说的写作方式和表达特点,在辨析中丰富认知,感受群文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整合辨析群文,升华认知理解

1.整合写作目的,了解写作意图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写作目的,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加工文本,在自主分析中了解文本的写作思路,形成清晰的认知。如在学习《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时,通过开展群文阅读,学生会发现《壶口瀑布》描写了作者两次去壶口瀑布所看到的情景,第一次观看瀑布是略写,第二次是详写,描写了水由高到低流泻而去,令人震撼,很容易引发读者诗意的联想。《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描写了作者强烈的高原反应,而且突出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尤其是对冰塔林的描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如临其境。《登勃朗峰》语言幽默,选材特别,重点刻画了马车夫,写出了旅途之乐。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可以了解不同文章的写作内容,通过对语言的加工明确写作方向和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

2.整合写作方式,探究结构特点

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合,从而使其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形成深刻的认识。如在阅读《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时,学生会发现这几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类的诗文,它们用诗化的语言突出了深厚的情感。《春》应用了形象化的抒情手法,学生在阅读中会感受到春天的魅力,充满对春天的渴望和喜爱;《济南的冬天》应用了观点型抒情手法,展示了济南冬天的气候和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雨的四季》采用直白化的抒情手法,充满了激情,展现出了雨的四季特点。在结构设计上,《春》在文章结尾处表达了情感;《济南的冬天》在段尾句表达了情感;《雨的四季》可以说是从头到尾直接抒发情感,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学生主动整合文章的写作方式,探究文章的结构特点,能够更好地了解写景抒情类文章的写作特点,从而促进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学生在群文阅读中主动探究和比较,可以了解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在语言加工中深化认识,在语言锤炼中加强理解。

3.整合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点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和整合信息,通过浸润式阅读的方式感受文本中的人物,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形成对人物的理性认识。学生在主动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勾勒出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鲜明特点。如在阅读《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学生会发现这几篇文章中的“群众角色”非常重要,如《智取生辰纲》中的挑担军士、《范进中举》中的乡邻们、《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小姐太太们。通过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生会了解到这些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从而深化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群众角色的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学会推理判断。在对不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人物画像,了解人物特点,明确人物性格,从而对人物形成深刻理解和认识,最终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如果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就需要开展多样化的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比探究、关联阅读等综合理解多篇文章,积累更多语文知识,掌握更多阅读技巧,进而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改善群文阅读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桃花.浅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2(36):67-69.

2]陈丙君.基于主题学习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22(30):129-132.

3]潘晓露,王灿.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12):34-36.

4]李云.以群文阅读助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5):124-126,13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