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高永斌

六盘水市第四实验中学 邮编:553001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教学体系在不断创新。其中,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在逐渐完善,学生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也在增加。因此,我国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着新的教育挑战,需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谋划新思路,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文与小学不同,课文篇幅变长,更考验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所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优化创新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创新

正文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佳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课题。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更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和考试技能,学生与教师的关注点通常都放在考试成绩上,忽略了学习的过程,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学生甚至家长过分重视“应试教育”,导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学生不能实现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教育观念滞后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负责执行教学任务、传授学科知识,而学生的任务是利用教师传授的知识参加测试和考试。师生之间的关系只停留在传递与接受的层次上,课堂上缺少有效互动,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没有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语文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地进行,缺少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也使得整体的教学效率直线下降

(三)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存在困难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扩展和整合知识的能力只是浅尝辄止,学生无法深入学习课堂知识,理解知识的内涵。过去,教师常常用一些单篇的问题来将语文学习目标引入,最后要求学生总结文章的内容,这样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把握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情感表达关系时出现偏差。当学生在实践中使用这些零碎的知识时,很难在细节上理解文本中思想,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

二、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加深内容理解

为了实现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初中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并不像小学那样简单明了,教师一味的单方面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不重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结合课本知识完成思维导图创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脉络,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隐性知识,将自身思维进行有效拓展,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学《卖油翁》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简单理解故事的梗概,语文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准确地与学生分享人物和事件,将整个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此外,由于文章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难度有所增加当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整合知识内容时,学生可以轻松理解古今异义词,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二)角色扮演情境创设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内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把它记在脑子里,则需要学生切身体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或呈现适当的角色表演情境来进行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改进与优化,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同时,语文教师要在更新新内容的同时,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将角色扮演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完全释放自己的天性此外,角色扮演情境创设还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业压力,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在角色扮演中,语文教师应先对角色进行引导,然后让学生自由表演,最后将人物清晰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文章。通过创造角色扮演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以及其隐性知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三)活用小组探究模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调查和探究的能力的发展是提升学生认知视野的关键,同时也为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奠定了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实践更好地理解学习语文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设计合作模式和探究主题的教学内容,合理规划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例如:在对《红楼梦》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团结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可以基于名著阅读的角度设计合作学习主题,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研究,实现深入探究学习。通过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与生活相融合,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今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存在教学内容脱离生活的弊端,使得初中语文教学的结构和内容过于机械化,学生很难获得良好的审美感知与情感体验,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中必须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本课讲的是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因此,在开讲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享自己与父亲的过去,激发学生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同时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帮助学生从作者对父亲的外貌、动作的描写中,感受文章父亲与孩子之间纠结而又深爱着对方的情感

(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身心尚不成熟,尤其是自控能力方面。因此,新课标下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快乐学习,唤醒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学习语文,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在教学中,有很多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多种方式引入新知,使课堂上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从而更积极地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面对课时较多的情况,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探讨课文中的重点部分,让他们通过多样化学习的方式体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加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学《消息二则》时,由于这篇课文相较于其他课文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利用最新的文化、艺术和其他方面的新闻作为引子,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在学生对新闻有了初步的认知后,再引导解读文中的两则新闻,分析新闻结构、内涵。与学生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拉近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总而言之,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想要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发挥好引导作用,向学生开放各种良好的学习机会,强化师生关系,实施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文斌.批判引导 创新思维——试论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11):40-41.

[2]祝世峰.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创新路径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2(02):88-89.

[3]林铃光.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研究[J].学苑教育,2021(28):49-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