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语文素养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拓展阅读教学不仅能丰富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而且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拓宽其知识视野。因此,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剖析实施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推进拓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拓展阅读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拓展阅读能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发挥拓展阅读的价值,学生能学习到更多的优秀文章,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此外,拓展阅读还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传统、历史知识、文学艺术等内容,拓宽其视野,从而提升其文化素养。
2.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拓展阅读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思维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开展拓展阅读时,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认知水平。同时,拓展阅读还能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思考方式,进而提升思维能力。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分析、总结方法,锻炼思维能力,并提高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阅读多文本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传统的单篇阅读模式山于受到内容和数量的限制,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提升。拓展阅读注重不同文本之间的整合与联结,以教材为出发点,通过丰富阅读内容,使学生逐步形成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拓展阅读,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多文本的思维能力大有助益。教师立足教材中的课文,引入同质、同人的课外文章,同质包题材相同,同人主要指作者相同,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的角度,对多文本展开探究和研读,通过比较,发现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强化学生的多文本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1.创设拓展阅读氛围
教学中实施拓展阅读教学,营造拓展阅读环境必不可少。只有创建浓厚的阅读氛围,才能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阅读角,提供各种类型的书籍,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通过设计阅读角,学生能自由挑选书籍,进而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应开展阅读分享会,让学生表达阅读心得和体会。一方面能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深度交流。通过阅读分享会促使学生主动发表观点。教师要植入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接触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趣的动画片或者音频书籍,让学生能在听觉和视觉上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选择故事类拓展读物,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拓展阅读,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教师在选择拓展读物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利用拓展读物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共同爱好,新奇有趣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需求,重点选择故事类拓展读物,读物类型包括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历史典故等,也可以是与课文作者、主人公有相似经历的故事,同时配合图片、音乐、视频等信息化媒材,为学生展不故事文本,带领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阅读感想,从而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
例如,在教材《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中,教师可以用课件展不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照片和人物简介,同时选用1950年夏天,安徽、河南交界地区遭受水灾之时,毛泽东为受灾群众落泪的故事作为拓展读物,学生阅读故事后,教师提问:“为什么毛主席在读完灾情电文后会落泪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群众有的被洪水冲走,有的失足落水,还有的被毒蛇咬伤,这些都使毛主席感到心痛,流泪是因为毛主席心系群众。”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热爱人民,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像这样动人的故事不胜枚举,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瑞金城外的沙洲坝,看看毛主席为那里的人民做了什么,乡亲们又是如何怀念毛主席的。”选用故事类拓展读物,使学生对课文建立初步感知,迫不及待地想要研读课文。
3.应用文化类拓展资料,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涉及传统文化、时代文化、国际文化等内容,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文化类拓展读物,如讲授与传统节口有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收集关于节口的山来、风俗习惯等拓展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使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材《文成公主进藏》一课中,教师可以先播放展现西藏自然风光的视频,然后出不整理好的文化背景资料:早在唐朝时期,为了边疆的和平安定,朝廷实行了“和亲政策”,先后有多位公主嫁给叶蕃和契丹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增进了多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这些公主中,较为有名的当属嫁到叶蕃的文成公主。因在阅读资料后,有学生发问:“老师,文成公主长什么样子?她嫁给了谁?是国王还是王子?她嫁去叶蕃后做了什么事?’’教师继续出不文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和松赞干布的画像,并介绍道:“文成公主知书达理、她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丈夫名叫松赞干布,是叶蕃王朝的第33任赞普,实际上就是叶蕃王朝的立国之君。文成公主在叶蕃生活了40年,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下面我们就跟随文成公主的脚步,了解她进藏的故事吧!”通过应用文化类拓展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
4.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促进拓展阅读的深入开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甸‘篇课文都是编者经过认真思考和精心选择的,不仅充分体现语文教材的人文性特点,还能很好地反映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充分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布置预习课文内容的课堂任务。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深度不能很好地把握,因此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时需要对文章进行深人分析和解读。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的大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充分思考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容。然后,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阅读文章,并向其提问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感情,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正。如《把一切献给党》《最后一课》等课文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拓展阅读。不同年级、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对语文教材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文字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有创造力。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此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并且充满童趣、浅显易懂的文章作为拓展阅读材料。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有体会。如《桂林山水》《最美不过夕阳红》等文章都是比较适合这类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的。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拓展阅读资源开展教学。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时,需要把握好。一是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二是要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知识和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水平方面的提高;三是要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探究问题等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我和小狗起长大》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小狗成长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或者小狗生病等方面内容的资料,让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能更好地了解小狗成长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课文内容,还能让学生更加深人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水平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拓展阅读资料以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加强能力培养、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5.引入同作者拓展读物,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收录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名家之作,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和语言风格,优秀作家笔下脍炙人口的佳作是非常多的,教材是工具性的范例读本,无法将这些佳作全部选入。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同作者拓展读物,以课文为中心,选择该作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品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点,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教材中的《少年闰土》一课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教师可以选用鲁迅的另一部作品《藤野先生》,选择作品中的部分内容“在仙台”作为拓展材料。在学生初读文本后,教师提问:“课文和拓展材料分别写了闰土及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回答道:“课文中写了雪地捕鸟、夏口拾贝、月夜刺碴、潮汛观鱼4件事,表现出闰土见多识广、机灵、活泼的性格特征;拓展材料中写了藤野先生从头到尾检查和修改‘我’抄的讲义,突出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性格和工作态度。”教师接着提问:“那么大家能总结出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哪些风格和特色吗?’’学生交流后回答“鲁迅先生的作品语言简洁凝练,具有形象性、幽默感,极具特色,描写人物时鲁迅先生通常会结合典型事例,同时融入细腻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通过补充同作者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名家写作风范,了解用“环境+事件”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6.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独立阅读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同时,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推荐阅读材料,如绘本、故事书、报纸。将大量阅读素材融人课堂中,让学生自主、独立阅读,赋予学生独立的学习空间,充实学生的知识系统。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可以教授学生阅读策略和技巧,如速读、略读、细读,让学生学会各类阅读技巧,使阅读效率得以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阅读讨论提供机会,让学生理解阅读文本,在潜意识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要从阅读材料的本质、内涵及情感出发,指导学生思考,探索阅读文本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感知阅读文本的核心价值观,激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使其理解阅读材料。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中的情感表达,领悟阅读情感,这对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结论: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取直接输入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学习完全交给教师。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被动学习,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拓展阅读教学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拓展阅读教学采用的是“以读为主,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即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对知识的自主探究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范敬娣.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方法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22,(34):72-74.
[2]沈中聪.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2,(11):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