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伟星

吉安市兴桥中学343000

摘要

深度学习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学习思想,其更重视和强调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迁移能力,并以此为基础,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含义进行完整的理解,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引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高效路径,能帮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中,促进学生的学习正向迁移。鉴于此,本文将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深度学习;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正文


在以往的教学中,初中生普遍存在着认知零散的现象。换言之,说起某课的知识点,单个知识拿出来学生可以正常运用。但涉及到关联性思考,或是知识迁移运用之时,学生却表现得捉襟见肘。基于这种情况,及时改变传统教学方案,从单元整体模块的角度着手,设计整体性、关联性更强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但可以打破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状态与问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科学地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从而加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不过,单元整体模块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将知识点塞在一起授课,个别教师由于认知的不足,导致教学改革不但未能发挥作用,反而给学生平添负担。因此,如何正确开发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方案,提升教育实效,无疑是教师所要思索的重点。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依据学科性质、教学需求、教材特点,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的五项基本要素。第一,任务。单元整体教学不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着眼于学生发展,立足单元整体情况,秉持现代教学思路,提出关于怎样教的任务,为教学目标设计、内容选择、方案制定提供方向。第二,目标。单元整体教学由关注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显然,教学目标主体是学生,具体内容为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设计应从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进行考虑。第三,方法。所谓单元整体教学方法,就是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所采用的综合性方案。方法是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依据,中心环节设计也依据具体方法展开,具有提供教学信息、强化学习引导的重要作用。第四,过程。现代单元整体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内容、媒体四个要素构成,教学过程就是教学系统的运动表现。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课程设计理念、核心素养目标、学情分析结果、媒体选择等。第五,评价。评价是对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理性思考结果,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出的客观点评,落实评价的单元整体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一)加深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发现,数学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属于整体的学习过程,从而将数学知识由以往单一的知识点转变为庞大的知识体系。借助在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进行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独有的美,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进入学习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灵活、精准,而不是机械地对知识进行记忆。

(二)增强初中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较为低下。在初中数学的深度学习中,任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有效提升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可以增强教学的规律性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与单一课时教学相比,在规律性方面有显著的变化。规律性在数学教学中的表现为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单元整体教学有较强的规律性,教师能从学以致用的层面出发,在单元教学设计中融入结构化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有规律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掌握数学核心知识,自觉结合理论与实践,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通过模块化教学培育核心素养

要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应当科学划分单元模块,将单元内各部分教学内容与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等核心素养培育要素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认真审读《新课标》中关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要求,并认真分析初中数学教材,将单元内各部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培养内容有机整合,进一步完善数学课程教学体系.以华师大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单元整体教学为例.此单元内容以数的知识为基础,对展开扩充,使得数具有了数学符号的特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感悟数学的抽象特征,形成抽象、运算、推理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此单元由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加法等部分内容构成,教师可将其粗略分为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比较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三个教学模块.在第一教学模块中,核心知识点为正数、负数与有理数概念等三部分内容;第二教学模块中,核心知识为数轴、应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应用数轴认识相反数、绝对值等;第三教学模块中,核心知识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减法法则、加减混合运算、乘法法则与运算律、除法、乘方等知识.明确划分教学模块后,将有理数的概念贯穿于单元整体教学,绘制单元整体知识点思维导图,加强学生对不同知识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同时,教师可制作课件,在课件中集中展示有理数在数轴上的情况、有理数加减在数轴上的直观体现等.在丰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其综合数字化资源感悟单元知识原理,形成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二)明确主题划分单元

根据三读”“三问的分析结果,教师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对学习小单元进行重新划分,并确定每个学习小单元所涉及的主题。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学习小单元1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可以深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质,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正反两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小单元,就是采用直接开方法及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特殊问题,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与二项式定理之间的联系。当学生学习实数单元时,他们已经掌握了使用平方根求解只有一个变量的简单二次方程的技能。因此,在本教学中通过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些问题,探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领悟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实质在于将一个单一元素的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单一元素的一次方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从问题情境出发去探索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途径,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若,则或,可以启发他们运用因式分解法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性质。再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学会利用化归思想解题。在学习小单元3时,可以运用配对技巧解决一元二次方程,从而推导出公式法、根的判别式以及韦达定理,这样就能使学生学会用一般的一元二次方表示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把它们化为已学到的知识。当学生尝试使用直接开方法或因式分解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意识到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把这些方程化成代数式时,又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将这些方程转换为已掌握的形式?笔者认为要先把题目中所要求的量进行变形处理,即把它转化成已知条件,下一个代数式的值,再利用配合律求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配方法的普适性,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它是一种万能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配法和根对等式、不等式关系及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应用来加深认识。在学生熟练掌握配法之后,引导他们尝试求解(以未知量为常数)并推导出求根公式,理解根的判别式,进而推导出维埃塔定理。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能力。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二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检验解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求解不等式的一般过程和技巧,培养分析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激发学生已有的将一维线性方程或一维线性方程组应用于实际问题建模的基本经验,以及对迁移建模方法和步骤的掌握。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建立模型,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延伸点,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整体知识体系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和整体建构。

(三)合理编排单元学习

活动教师要合理划分单元结构,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使对应的单元学习活动更具规律性。初中数学知识具有分散性的特点,使用直观的方式分析知识结构,反映单元知识层次,能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1]。教师凭借直观图文工具整理知识点,使概念教学更加系统,可以让学生明确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教师将分析、求解、应用、反思等板块融入单元整体教学中,罗列关键的知识点,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架,让学生借助直观图文工具明确知识结构,有效夯实学生的概念学习基础。教师应该合理编排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指向培养思维品质、完善知识体系的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秉承尊重学情、以生为本的理念,开展高质量的单元整体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这一单元中,正数、负数、有理数、加减法、乘除法、乘方相关知识是重点和难点。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结合知识分布情况,明确知识结构有理数的分类和运算。然后,教师要根据教材单元知识结构设计数轴研究、运算规律探究、运算纠错、实际问题四项学习活动,让学生结合单元知识分布情况逐步完成学习活动,建构知识框架。数轴研究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构正数、负数、有理数等概念;运算规律探究活动能驱动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数理、算理;运算纠错、实际问题两项活动旨在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顺势推动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运算、纠错、解题中的反馈,借助数轴、有理数知识思维导图、计算流程图、计算错误统计单等直观的图文工具,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

(四)重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所不同,并且每个知识体系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有助于学生充分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需要适当地指引学生,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具网络性、系统性。在开展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有效应用深度学习,使初中生的思维获得深层次的发展,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成效。

(五)优化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通过评价,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的不足与优点,并找到具体的完善方法,从而达到间接教学的目的。在落实单元整体模块期间,教师更要注重对教学评价的改良,以此赋予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譬如,有的学生虽然对理论的掌握比较牢固,但是在实际计算的时候,却总是得出错误的答案。究其根由,主要是因为他们受到定式思维影响,缺乏变通意识。在评价期间,可以针对其现存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并通过反问等方式,促使学生自行捕捉到自身不足,由此完善他们的能力;有的学生心理素质薄弱,几次解答失败就会心生气馁。对此,教师在评价时需要采取心理安抚的方法,由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另外,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计电子评价档案,将学生在单元课学习期间的优点和缺点等进行详细标注,并提出具体的发展性建议。这样一来,评价就可以摆脱课堂的桎梏,达到随时点拨学生的效果。

结语:总而言之,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是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它不但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让学习变得更系统,同时更利于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形成。因此,在未来的备课与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开发单元整体模块教学,设计出更科学、更高效的教育指导方案。由此,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逐步提升能力,升华个体素养。

参考文献

[1]乔作成.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实践及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25.

[2]张明渊.浅析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25.

[3]张艳.浅析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一般路径——以人教版数学八下“函数”的单元主题为例[J].初中数学教与学,2022(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