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正文
前言
课堂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的最主要的载体,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呢?学生的课堂效果如何,他们有没有完全沉浸在学习中,老师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是所有初中物理老师们所关心的。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愿望强烈的时候,许多同学都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主要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等方式,这对学生掌握知识、满足其学习需要有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了不利作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理教学的发展。因此,初中物理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热情,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他们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物理学科的教学价值最大化。本文在结合笔者自身初中物理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作用
1. 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目前,我国政府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其目标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全方位的人才。而对于初中的物理教学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通过课堂上的物理教学与实验来提高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和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 符合当前教学的要求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如果课堂教学开展得好,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其根本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真正地提高学习效果,这与目前的教育需求相适应。而初中生面对着中考这一重要的考试,当前的教学要求也重点考核到学生中考的考试成绩,所以,不管是从学生平时的学业表现,还是未来的中考表现来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是符合目前教育的要求的。
3. 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只有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考上理想的高中,进而上一所自己心仪的大学,这是大多数初中生的想法。而物理是一门基础课,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喜爱与认同。所以,在物理课堂上,只有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课前充分备课
(1)备教材:课前的充分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老师不能简单地照搬教科书上的内容,要深入了解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制定学习目标,把已学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相结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例如,在备课“平抛运动”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进行想象“生活中的平抛运动是怎样的”、“平抛运动的条件有哪些”等,只有将课本上的知识梳理清楚,掌握了要领,学习起来就相对轻松了。
(2)备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如果一个学生有一个小的知识点没有掌握,那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帮助这个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果有一些学生做题不够规范,可以请这个学生到黑板上去解答,这样可以让他把做题的步骤标准化,如果他们的作业中有一些小的问题,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在这些同学旁边多停留一会,为他们点睛。
(3)备材料: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离不开物理实验教具。例如,在学习平面镜的成像特性,成像的原理,以及平面镜的应用等方面,要事先准备好平板玻璃,蜡烛,烧杯,夹子,直角三角形等工具,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倡自主探究,促进师生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在讲台下被动聆听,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教学现状,新课程标准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改变师生之间的角色,转变后的教师不能再以讲课为主,而要做好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学生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而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如今的初中生,性格都很张扬,都有一种想要表达自己的欲望,因此,老师要对学生的这一份热情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营造一种比较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比如,在教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一节的物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即:在课前,让同学们预习课堂内容,然后自由组队,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课题,让每个小组都用自己身边可以用的设备进行小组实验,当课程开始时,将同学们请到讲台上,由各组轮流上台讲解自己设计的实验,并接受其他组成员的提问,如此,同学们就可以各抒己见,课堂的学习气氛不断高涨,而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探究过程中不会出现混乱或出现问题,必须对每一组提出比较明确的角色划分,比如实验演示员、答问员、提问员、讲解员等,让他们明白自己在探究学习中的角色与责任,同时也要提醒他们注意实验中的安全事项以及时间的掌握等问题。所以,在本节课中,师生的角色转变,任务转变,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们进行高效率的、独立的探索,每一组都介绍了自己的研究结果,用实验展示了自己的探索发现,用丰厚的知识储备解答了其他小组的问题,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有当试验的小助理,有整理有关资料的,大家都很忙碌。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索”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教师讲授式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方法,主动地推动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转换,这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3.设置教学悬念,有效激起学生兴趣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显著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法,演示实验法,讲述故事法,设置悬念法等。在这些方法中,设置悬念法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在课堂开始前,老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悬念的问题,来凸显本节的主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他们对本节的物理课产生更大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大家能不能猜猜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跟这一节课内容最为相关的测量工具是什么?这些工具有什么有点?激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联系,让他们多注意周围的物理现象,接着,让他们大胆地举例子,积极发言,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学习时用的尺子,也有的会说汽车上的表盘,也有人会说是温度计。老师接下来对学生进行了启发:你们刚刚讲的都很有创意,那现在再问一个问题,假如要测量一个人行走的速度我们该怎么做,随后,老师就会指出本节课的主题,这样,在教师的层层设置提问中,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
4.重视物理实验,以实验带动学生积极性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物理实验,而物理实验的开展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一节物理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不仅要传授理论的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在学习中碰到的物理实验,这些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定理、概念,将理论与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学生的热情,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也就会大大地提高。
比如,在讲授光的折射和反射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具体做法是在讲台上放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缸,在玻璃缸里放上七八个装有水的小气球,再拿出一把弹弓,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对着水面上的小气球进行水中射击,当学生们射中小气球后,老师可以给予口头的嘉奖或物质上的奖励,这样就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更主动的参加试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飞针落点都集中在气球的上方,这个时候,请同学们来谈谈这个奇妙的现象,这样老师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折射和反射的知识上来。因此,老师要重视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验,通过实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5.利用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基于学生学习特点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宽松的学习氛围,创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初中物理老师还可以按照班级同学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等,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探讨的环境,从而让他们迅速地掌握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比如,初中物理老师在讲授“液体的压强”这一节时,应从对学生的心理差异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特点实施分层教学,在重点知识上要带动优秀学生帮助其他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可以让中等学生展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知识体系中的不完美之处进行分析,提出新的知识点供大家共同学习;同时,也要注意学困生的需求,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学困生查找学习漏洞,这样,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对知识的了解会更加深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6.注重课堂学生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搜集,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学生的听课情况,都要看在眼里,假设老师只会站在讲台上讲,而不去理会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反映,这样会极大地影响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一些不太懂的地方,可以先放缓速度,然后观察学生的反应,再用课堂提问的方法来判定学生听懂了没有。此外,老师还可以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用提问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验,在课堂上,老师抛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常常可以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另外,老师也要了解并迅速地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梳理,力求课堂上的问题当场解决,不留到下次课堂上,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讲授“欧姆定律在串、并联中的应用”时,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前面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根据所学的内容设计一个小考核答卷,让同学们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反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每个物理老师都期望能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他们不懈地追求的教学目标。要真正地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转变老师的角色,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要注重物理实验在物理课堂上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笔者坚信,经过每位初中物理老师不断地追寻与探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将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促进初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晓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物理教学,2021(03)
[2]张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20(08)
[3]祖拥军.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及对策分析[J].亚太教育,2020(30):52.
[4]刘永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上),2020(10):123.
[5]杜慧宁.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21年第26期
[6]李昌军.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下),2020年第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