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实践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大思政;红色资源;小学思政
正文
一、“大思政课”与红色资源的内在联系
“大思政课”的“大”指的是:大的时代背景,当前世界正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就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契机;大在伟大的实践品格,“大思政课”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资源,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形成一种全社会都要把思政课办好的氛围,教师要认真讲好思政课,要让学生主动学好思政课,要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制度。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思政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这种关系建立在历史联系之上,这些资源通常与历史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革命历史、英雄事迹、红色基地等元素,通过学习这些资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珍视历史文化;此外,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代表了党的伟大实践,还反映了地区的文化传统,将这些资源与思政课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本地文化;同样的,教育需求也是这种联系的关键因素,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历史和思想。在思政课中,这些资源可以用来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传承党的思想,通过历史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自豪与认同。
二、“大思政”视域下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实践
1.延伸教材内容,运用红色案例
在小学思政课中融入红色文化,要从教材内容入手,注重教材内容的有机延伸与衔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充分利用思政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材与红色文化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也能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从而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民族感情和爱国意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红色情怀;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可以说明红色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也可以援引红色案例,来传达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红色文化和思政教材是相互补充和协调的,在教学内容涉及到个人道德品质的时候,可以把奉献的故事和红色领袖的高尚情操等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在进行爱国教育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普及党史国史,用英雄人物、革命义士的故事来引导学生,让红色文化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红色的种子。
例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以弘扬爱国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道德品质,在渗透红色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爱国教育,传承传统美德。小学生年龄小,心智尚在发育阶段,他们的接受能力、理解力都受到限制。以故事为导向,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红色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把生动的红色故事带入课堂,让学生们在故事中寻找美德,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毛主席与延安窑洞的故事,延安时毛主席的房间里只有一张旧床,一盏油灯,一张桌子。毛主席在昏暗的灯光下,写出《矛盾论》、《论持久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章,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窑洞里,毛泽东思想不断地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成熟,从而奠定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基。毛主席艰苦奋斗、持节明志的优良品德,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白求恩的救死扶伤,董存瑞的舍生忘死,刘胡兰的英勇不屈,邓稼先勇挑重任,袁隆平敢于创新……每一个故事,都展现出了中华人民在革命精神的影响下,献身于祖国,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爱国精神,让学生们认识到美德的重要性,以及人格修养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体会到传统美德与人生、国家发展的关系,增强自己的道德意识,同时,也能在故事的感召下,传承自己的文化基因,提升品质修养。
2.提高教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1)课前备课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材知识点
课前备课是一堂好课的前提,为了提高小学思政课的教学效率,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必须在课堂前备课阶段注意将其融入到课本中的知识中去,这也是教师有意识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体现。
老师自身应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力度,对其内涵、形成历史、发展过程有深刻的理解,尤其是要清楚地意识到,改革开放以来,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2)创新教学方法巧妙运用红色文化资源
第一,情景教学的创设;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红色文化资源更多的是一个名词,一种概念,加之小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幸福和平的年代,他们不能对以革命斗争精神为本质的红色文化资源有一个切身的体会。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红色电影的片段,讲述红色的革命故事,营造出中国共产党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带领人民奋勇杀敌的激动人心的气氛,让学生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战争年代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感受当时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互助、军民一心,这样的话,学生们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记住所学到的内容,从内心深处认可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
第二要注重开放性教育;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思维很活跃,这也是他们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和源泉。在课堂上,采取开放教学的方式,让小学生讨论教材知识点与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课堂十分钟的时间里,抛出“你认为革命英雄在战争中牺牲是珍惜生命的表现吗?”“当我们的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我们的先辈们,又该如何取舍?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自由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种开放性的讨论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将思政课与红色文化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1)营造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校园环境
在进行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时,应注意到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校园是学生第二个“家”,校园环境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等优点,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形式新颖的实践活动资源、简单易懂的录像宣传资源等,让校园充满红色文化气息,营造出到处有人在看红色文化资源、时时有人在学红色文化资源的校园氛围。以晨读为契机,开展红色文化的学习。
(2)推动学校之间的合作,打造校际红色文化
为了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思政课中的有效运用,各地要突破校际障碍,举办关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小学思政课的交流会,就如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小学思政教学及实践经验进行交流讨论,特别是针对“采取何种方式可以调动小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解决使用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如何保证达到期望的效果”等问题,不断更新完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优秀案例。促进学校之间的协作,构建学校之间的“红色文化共同体”,促进其在思政课程中的融合应用,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思政教育中的品牌影响力。
4.发挥小学生在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中的主体作用
(1)提高小学生参与红色课堂和红色活动的积极性
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相结合,可以改变过去小学思政课程教学中的沉闷、枯燥的气氛,让学生们在学习思政课程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了解教材中的知识。通过网络实践教学,如参观红色革命遗迹、纪念碑等,可以提高思政课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让学生们改变以前对思政课的漠不关心,让学生们更加重视思政课,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红色课堂”、“红色活动”对小学思政课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积极引导小学学生积极参加,激发其参与热情。
(2)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德育资源,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引起学社们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里,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实地访问,来解答自己的疑惑。
从社会层面上看,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全国范围内,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区等的建设,为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学校要积极引导家长在精神上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并在出行、花费等方面尽量为学生提供方便,还可以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与红色文化资源有关的书籍资料,在寒暑假和学生们一起到革命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支持和协助下,小学生们在学习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方面会更加有动力。红色文化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在小学思政教学过程中,将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注意把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到小学思政教学中,创新小学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题,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扎根到学生的生活中,让他们牢记生活的艰辛,胸怀崇高的理想,更深刻地意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要懂得珍惜,改变自己铺张浪费、不珍惜时间的恶习,在家里做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在学校里做一个勤奋好学、文明的好少年,在社会上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好公民。
5.创新教学模式,点燃红色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打破教科书和过往模式的局限,以现代的教学方法加强红色教育,建立全方位立体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把握学生的需要与发展趋向,以红歌比赛、观看红色电影等方式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让红色文化真实化、具象化,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红色文化的内涵,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与情绪体验,从而培养出一种正确的人生观,点亮红色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在《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建党伟业》这部影片,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小学生的生活现实与革命时代有着很大的差距,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他们很难听懂,也很难在他们的情感上产生共鸣。通过观影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历史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这些历史材料,从而了解到一些重要事件的必然性。《建党伟业》将建党历史背景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内容丰富,场景宏大,帮助同学们对历史史实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再次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在危难之中,历经艰险,勇敢抗争的艰辛历程。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受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精神的熏陶,学生对党的爱国情怀日益浓厚。与此同时,他们也对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民主与和平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生活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对红色经典带给我们的冲击和反思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明确学习目标,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智.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整合与调适[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02): 85-89.
[2]初金哲,王少敏.新时代“北大荒精神”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0,30(03):143-146.
[3]阳玉珍.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今古文创,2020(24):89-90.
[4]李健芸.当代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探索——基于粤北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03):101-104.
[5]金乐.虚拟技术助力红色文化思政课发展——以江苏红色文化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7):10-12.
[6]刘亚琴.“时代楷模”的思政教育价值及路径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