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逆向思维训练与培养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逆向思维;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
逆向思维在解决复杂问题、推理和创新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发现问题的本质,挖掘新的解决路径。逆向思维还可以用于解决逻辑问题、设计问题、科学研究等领域,发现问题的关键要素和影响因素。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及培养,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整合相关逆向知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想要提高逆向思维培养质量,推动学生思维全面发展,就需要掌握多样的逆向思维培养方法和训练方法。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提升自身逆向教学的能力,且有效整合逆向教学知识,这将有助于实施有效的逆向教学,从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加法》的时候,就可以将加减法整合起来,利用减法推导助力学生认识加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可以先应用信息技术了解逆向教学,并探究逆向教学的方法,同时针对逆向教学向优秀教师或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提升自身的逆向教学能力。接着,教师可以分析符合教学情况的逆向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逆向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加法、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指导学生认识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同时利用减法指导学生推导出加法。教师这样教学,可以在数学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二、借助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学生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学习项目,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会因为审题方面的问题导致他们不能以正确的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这对于促进小学生更好地解答数学问题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改变思路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了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促进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班级中一共有男生30名,男生的人数比女生多8名,问班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对于此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条件,重点分析谁比谁多的问题,借助正向和逆向思维的对比,使学生对此问题有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逆向思维的方式首先计算出女生的人数,然后再进一步将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相加,得出最终答案。在多数情况下,从结果入手,采取逆向思维可以有效提高问题的解答效率。
三、利用复杂的数学问题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在对小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来加大对小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更好地掌握分析和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展开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与促进小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数学解答问题水平有很大帮助。
例如,学校的商店中的铅笔卖了10只之后,又进回了15只,这时商店中一共还剩30支铅笔,问商店中原来有多少只铅笔?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按照正向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借助对数量问题的分析可以使学生知道“原有铅笔的数量-卖了的数量+新进的数量=剩余铅笔的数量”。当学生通过正向分析对问题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数量关系等式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带入,按照逆向思维的方法,将题目中给出的数值进行计算,只要学生在逆向思维的帮助下,能够对等式进行适当的变化,他们就能很快理解和掌握解答问题的方法。
四、在数学计算教学活动中加强逆向思维训练
“计算”是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教师开展计算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各种计算方法时,普遍开展的是顺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的占比较低,影响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反向思考能力的健康发展。
对此,教师可将计算教学与逆向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从逆向思考入手,对计算类的数学习题进行快速准确的解答,让学生懂得在逆向思考的过程中,理解计算式的算理,把握好计算式的计算技巧,懂得从不同角度对计算式进行创新分析,然后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教师可根据“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节课的内容,合理地设计逆向思维训练的教学活动。以往教师在顺向思维下,一般是给出具体的计算式,然后让学生计算出最终结果,如29+3=,34+6=等.如今,教师可在逆向思维训练的教学环节,设计以下的习题:
45=( )+( )=( )+( )=…=( )+( );
45=( )-( )=( )-( )=…=( )-( )。
这一习题重在引导学生发挥逆向思维,对某个式子的最终结果进行自主的分解,并分解出不同的算式.学生可在这个习题训练中分解出各种各样的计算式,有的学生给出了这样的式子:
(1)45=40+5=35+10=25+20=15+30;
(2)45=100-55=90-45=80-35=70-25=60-15=50-5。
还有的学生给出了其他不同的式子,如:
(1)45=43+2=33+12=26+19=17+28;
(2)45=95-50=87-42=76-31=65-20=55-10。
这些计算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逆向思考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从反方向思考的角度寻找创新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四、借助对例题的分析改变学生正向思维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很多学生不会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变通地使用题目中的条件,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极为不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对例题的分析来改变学生正向思维的习惯,使他们能够积极利用逆向思维来展开分析。教师可以借助画图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知,这对于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很大帮助。通过画图分析,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解释结合题目的问题,这对于促进和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
例如,小明家经营了一个果园,果园中一共中了500棵果树,其中苹果树有300棵,剩下的全部是梨树,问梨树有多少棵?对于此问题,教师就可以借助图画的方式直观地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和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道题目属于哪种类型,根据类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此来进行下一步分析;学生可以借助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梨树的数量。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思维手段对学生有着诸多的限制,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解题的,而教师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使学生养成应用逆向思维的习惯,可以突破传统思维手段的限制,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教师以上述策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锻炼学生逆向思维,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小学数学学习与解题中应用逆向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效果,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效率与质量,获得数学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映星.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2(4):61-62.
[2]马晓兰.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策略[J].才智,2022(35):7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