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葛序敬

山东省聊城莘县大王寨镇中心小学 邮编:252415

摘要

当前,我国的课程正处于一种持续的变革之中,在开展小学体育课程时,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真正地提高自身的体育素质。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要想提高其效果,就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有效性;途径探究

正文


前言:小学是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老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就应当全面地考虑。不仅要使学生的体质得到提高,而且要使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健康地成长。在校园里,学生经过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意志,增强体质,培养团队精神。

一、开展课堂游戏,学生积极参与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开展小学体育活动的方式比较简单,一般是老师做个示范,做个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做。虽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但是学生们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往往都是比较被动的,很难有积极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老师们必须要做好科学的设计,用游戏化的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跑》这门课上,如果只让学生做单调乏味的跑操,就会导致他们对运动的热情不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中去。所以,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同学们分组进行接力赛,每个人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学员在逐步提高的进程中将会提高跑速。组员们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些关于跑步的技术,比如要保证自己的呼吸平稳、有规律地跑。为了提高体育游戏的兴趣,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老师还可以设置合理的情景,导入生活资源。比如,学生可以把接力棒传给其他队员,等自己跑完了,再把小红旗扔进小桶里,让其他队员继续跑,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

二、重视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人们在某件事上的价值,常常会影响到某件事的走向。我们应鼓励全社会关注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体育课程。提高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使其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课程,更是培养学生个性、提高素质的一门科目。体育课程的实施,并不单纯是一种单纯的健身活动,而是一种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的活动。202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中小学每日有一节体育课,并将重点放在课外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上。这一事实证明,我国和社会各方面都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体育教育。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如何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开展趣味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既要确立一个合理的教学目的,又要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更好地进行学习。体育是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地参与其中,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要有一个恰当的引导。在体育教学中,要多做运动,多做课外活动。目前,教育部已经颁布了一份文件,要求学校的体育老师要对中小学生进行一到两项运动技能的培养。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多参与到特殊的活动中去,在进行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合理。

比如,在组织长跑教学比赛之前,老师可以用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给他们用生动的比喻,把龟兔的故事背景和意义告诉他们,让他们在比赛中了解到它的体育内涵。

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达到课前导入的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直接感受到运动比赛的魅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求知欲。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也了解到了体育竞赛的意义以及体育育人的意义,从而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为日后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打下了基础。

四、开展分层训练,实现个性化发展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趣味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局限在课本上,要在课本的指导下,在课堂上添加有趣的成分,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体育素质、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调研,对学生当前的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个人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

比如,在教学《小篮球》一章中,因为本章中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是和球类运动相关的,所以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指导他们在课堂上自由地进行练习。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球类项目,都可以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在确定了各种球类运动项目后,还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在进行足球训练的时候,中学生要有很强的体能,有些学生在进行足球训练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所以老师可以安排这些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和日常的训练,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足球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拓展内容,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所以,老师们在设计时,除了要给他们讲解一些运动训练的技能和练习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保证他们能够加强自己的意志力,培养好的体育训练习惯和生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同伴的力量,互相帮助,共同达到更高的目的。在每次教学活动完成后,应强化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科学的评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估,这样可以使学生自己进行反思,也可以从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进行修正。

如在《体操类活动》教学中,要求同学们互相帮助,进行队列和队形的排列,并进行基础体操的练习。在锻炼结束后,教师可结合所学的体育健康基本知识,向同学们说明安全运动促进身体健康、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使用多媒体,学生们可以知道,在体育锻炼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锻炼的时间、强度,还要注意饮食的安全,保证饮食的卫生,食用健康的食品,对各类食品的营养成分有一定的认识。

总结:在小学开展体育教学,旨在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就成了该课程的难点与重点。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老师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业上,更要把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综合发展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要将学生的健康、心理、生理、特长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放在心上。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程度、不同程度的学生实施分层教育,因材施教,同时要充实课堂的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实现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盖岗岗.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3):13-14.

[2]吴晔.分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2):95+97.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0.12.09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