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新高考背景;核心素养;高中化学;策略分析
正文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要能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实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使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尽可能通过情境教学,结合丰富多样的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构建化学情境的过程中要参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带领学生对化学知识点深刻、全面地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构建良好的观察情境,使学生对物质形态变化的宏观现象进行学习;在对应的运动情境中对物质的运动规律、变化条件进行探索;在实验论证情境中指导学生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变化的形成提出各种假设。教师也可以结合丰富的探究情境来引领学生对化学问题、化学实验方案进行学习探索,并完成实验操作。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门捷列夫的生平经历,向学生讲述门捷列夫在创作元素周期表过程中获取的灵感,使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对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典型元素,以及其中的原始推导理论依据进行探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索环节深刻认识化学知识的核心概念,并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掌握其中最本质的科学原理、科学内涵,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意识。教师还可以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探索活动中收集各种证据,提出物质性质变化的各种假设,进行推理验证学习,获取推理论证经验,从而启发学生的化学探索思维,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因此,教师须根据核心素养来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在情境学习探索中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启发思维。
二、创新化学课堂授课模式
教师在化学教学环节需要对现有的课堂授课方法进行优化、调整,结合现代化教学工具,引领学生在信息化、数字化环境中学习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设备,优化当前的化学教学方法,如通过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仿真训练系统,让学生自主实践、操作探究、验证猜想,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探索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例如,教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仿真虚拟系统,让学生尝试在虚拟模型中对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论证学习,并根据化学反应与热量之间的关系,在虚拟系统中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环境、设置实验条件、控制实验变量完成实验操作,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仿真训练系统对熵增熵减有直观的认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植入翻转课堂及微课短视频,带领学生对化学知识点进行探究,如利用多媒体视频及微课短视频,指导学生在闲暇之余对化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引领学生对课本涉及的且略微超纲的知识概念进行探索学习,如让学生从动态平衡的角度对化学反应式中看似绝对的反应及其中存在的细微逆反应进行论证探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前的化学反应中,任何反应均存在逆向反应,没有100%的正向反应”。微课短视频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中的拓展性项目,从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讲解化学知识、化学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透过本质原理,让学生探寻化学学科中的知识概念,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关系,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整体学习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信息工具、数字媒体,让学生查阅网络资料,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学习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课程案例、生活案例,将看似无关的化学知识点串接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整体认知。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通过植入多种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批判意识,增强学生思辨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例如,在讲解有机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对有机物质的化学表达式、结构及其功能属性进行拆分整理,将其中涉及的拓展性知识概念及必要掌握的知识概念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深入、全面地学习,并且通过拓展性项目来补充、补全自身认知的空缺。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罗列整理来探寻有机化合物中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尝试从分子结构来推断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讲解其中的结构命名关系。另外,在引导学生学习核外电子运动规律时,教师可以引入对应的拓展项目,植入电子云等相关概念,延伸对应的电子层数、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电子的自旋方向等相关内容,进一步丰富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使学生对原子的构成及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对电子跃迁有深层次的理解。
四、及时进行课堂教学评估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及时评估、分析教学成果,调整教学方向及教学状态,通过实时高效的学情评估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当前教学中的不足,进而调整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结合动态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综合状况进行实时高效的点评,为精准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能力发展状况,对现有的课程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借助过程评价,结合丰富的随堂检测项目或课堂提问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也可以运用信息化工具,指导学生开展在线答题活动,进行随堂测试,有效评估、分析测试结果,判断学生在相关知识板块学习的真实情况。
例如,完成对有机化学相关概念、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类命名后,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检测,让学生开展简单的答题互动,对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命名方法进行总结,对其中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异类异构及其他异构进行分类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及时检测、分析学生的答题结果,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并结合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指导,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突破难点。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高中化学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相信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将会更加有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就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英.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9):275.
[2]赫兰.认知与情感有机融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34(8):1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