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教学探究
正文
前言
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音乐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社会对音乐课程的普遍认可让学校对学生音乐教学的要求变得更高。音乐作为艺术性学科,肩负着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审美、鉴赏、思维等多种素质的促进作用。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尽管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能使其具有良好的音乐美感,所以,这就需要老师们对音乐课堂的重视,提升其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音乐教学的关注不够。许多学校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仅仅注重学校的升学率。因此,很多专业(语文、英语、数学)都会占用音乐课的时间,让学生们的音乐课变得越来越少。许多学校都觉得音乐课程无关紧要,老师缺乏敬业精神。因此,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不合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各个学校也开始重视学生的音乐素质,因此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室都采用了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然而,由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不当使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也不大,许多教师往往采用多种媒介进行教学,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因此,如果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正确,就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音乐教学的目标不清晰。目前,我国许多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还不够清晰,主要是由于音乐教师对课程地位、功能的认识不够准确。经过对初中音乐教育的研究,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专业特色与艺术性尚未形成合理的认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制约,导致了学生对初中音乐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四)音乐教学过于程式化。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中,许多老师过分强调了乐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知识,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存在的趣味性。盲目地把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不仅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相关的音乐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抗拒。因此,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必须做出改变和调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某种趣味性,使学生劳逸结合,通过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学习。
(五)中学音乐教学环境比较僵化、单一。不但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在比较固定的课堂环境中,很难在教学层次上进行延伸,而且整个教学的速度也会呈现出非常死板的特点。另外,在课堂教学环境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许多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活动的参与感和积极性都相对较低,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而且教学实际运用价值也不会很好地发挥。
二、新课标下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探索
(一)树立正确的创新教学理念,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
音乐教学是一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要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首先要改变每个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知,调动他们的热情、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例如,老师可以在每次学前的课程教学开始前,和同学们进行一次交流,让他们了解到本学期的音乐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方案,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又例如,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教与学分析会,请有能力强、兴趣足的学生上台,将自己对音乐课程的学习经验和感受进行分享,以方便同学之间的沟通,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对那些学习兴趣浓厚、艺术特点强的同学,老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注意,“重点培养”。
(二)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大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特别是初中生,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一旦他们对某种东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完全沉浸进去。所以,初中音乐老师如果想要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有效性,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将他们的兴趣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利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加强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趣味性,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三)加强节奏训练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音乐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节奏训练教学的重要性,才能确保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音乐技巧和知觉能力。另外,有效的韵律训练教学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想象与情绪共鸣,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加强音乐技巧的目标。比如,老师可以从现实的生活中发掘出一些音乐教学资源,使学生对节奏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认识。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动物行走的画面来直观地表达音符,也可以让学生们去感受自己的心跳,或者回忆秒针的移动,通过不同的长短节奏来模仿,这对提高学生们的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拓展音乐审美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
对初中生而言,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可以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去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使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健全的个性,积极地、乐观的心理状态。为此,初中音乐老师要对音乐材料中的审美因素进行深入地发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水平,从而培养出一种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要做到音乐美学教学,还必须有一个好的音乐审美教育环境,这就要求学校在音乐教学设施和器材等方面加大投入,保证音乐审美教育的顺利进行。
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初中音乐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它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审美情趣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初中音乐老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陈旧的教育理念,按照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中确立的课程目标,围绕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音乐课程的作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造趣味教学情境、强化节奏训练教学、扩大音乐美学教学、强化教师队伍等一系列措施,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素养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初中音乐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翚. 新课标视角下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 考试周刊,2023(33):150-154.
[2]纪辉. 新课改视域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究[J]. 中外交流,2020,27(19):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