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胡丹丹

南昌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330029

摘要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更是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一环。小学语文整本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它也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认知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只有在教育者不断创新、改革,注重教学效果和质量,教育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正文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一个作品的内容、结构和风格,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科学有效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价值

(一)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深入、有计划地阅读大量的整本书,学生能够学会应对各种不同文体和文本类型的技巧和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另外,学生可针对具体内容学习不同的阅读策略,深入掌握各类文本的线索和主旨,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促进心理发展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冲击,进而对自己的情感世界产生新的感悟和认识。同时,阅读可以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更复杂深入的问题的思考,让他们对于人生有更多的领悟。这些经验和认识对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学生自然更为珍贵和宝贵。

(三)增强语言表达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中,会经常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字、词汇和语言风格,从而帮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和表达之变化。同时,学生在逐步学会分析和解读整本书后,也可以运用所获得的语言表达技巧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广泛的运用。

(四)促进自我认知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促进自我认知的发展。在阅读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学生可以不断地面对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心理成熟度,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和面向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有效选择阅读材料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有效选择阅读材料。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不知道自己要读一些什么样的书籍,而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指导,让学生接触完整的、高质量的读物,吸收丰富、系统的语文知识。为学生选择读物的时候,教师要特别注重结合课内文章的特点,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如果能够结合课内文章为学生选择课外整本书,那么就会让学生实现课内和课外的联动,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例如,《猫》《母鸡》《白鹅》这几篇文章属于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单元的文章都与动物相关,描写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动物,习作主题也是“我的动物朋友”,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动物相关的一些书籍,如《小鹿斑比》。《小鹿斑比》这本书对森林中的动物们的生活进行了充分描写,赋予了动物一定的人性,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意义,主人公是小鹿斑比,描写了小鹿斑比的成长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这本小说,并联系自身想一想自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如何应对。

(二)通过导读活动来激趣

很多学生因为整本书阅读的时间较长,对整本书阅读缺乏一定的兴趣,这会让他们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非常被动。所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通过导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对阅读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有计划地阅读整本书,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比“教”更加重要,有效的学习离不开兴趣的支持。如今是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教师发现很多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整本书阅读缺少一定的耐心,而且很多小学生喜欢看一些短视频,在整本书阅读方面缺乏自主性,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通过导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一开始就产生阅读兴趣,从而自主参与整评析经验本书阅读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小鹿斑比》,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导读PPT,分为基本信息、内容简介、片段导读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介绍的是不同的内容,基本信息模块展示的是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个人的信息,内容简介模块介绍的是小说的基本内容,教师可以补充性地进行解说,引发学生对小鹿斑比命运的关注,而在片段导读部分,教师则展示了“你就不能独立生活”的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小鹿斑比的故事,同时引发学生对自身经历的联想,将自己代入主人公的角色,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导读活动结束后,学生不再机械地应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而是在求知欲的带动下进行主动阅读,愿意解决一些问题,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引导学生尝试预测文本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促使学生提升阅读效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测文本,帮助学生形成认知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不断调整认知图示的过程,学生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基础,将新接收的信息和基本图示进行对比,从而理解相关内容的意义。所以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进行预测性阅读,先结合其中的一些章节题目以及简介,或者自己从网络上搜集的一些资料,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猜想,从而形成自己的图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预测进行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所准备,得到一定的新鲜感和方向感。这样的策略比较适合阅读一些小说、传记等相关文本。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小飞侠彼得潘》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目录和简介分析后续的内容。这篇小说的每一个章节都有不同的简介,如“当长着一口乳牙的小飞侠回来时”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猜想之后的故事情节。比如有的学生猜测当长着一口乳牙的小飞侠回来时,他们会组织一次好玩的聚会,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有的学生猜想小飞侠会将下一代小朋友带去梦幻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故事发展走向、情节的连续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思考,从而进行合理预测。

(四)注重提问的有效开展

教师要设计好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展开深度阅读。不管是教师提问还是学生提问,都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提问,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挖掘更多的语文学习价值。教师要特别重视提问这一部分,引导学生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包括“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通常会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如六年级教材中的这一板块就为学生推荐了高尔基的《童年》,所以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板块来设计一些关于整本书的问题。以高尔基的《童年》为例,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过程中谁的影响最大?是外祖母吗?在阿廖沙生活的环境中,哪些变化是不容忽视的呢?”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自主提问,要求学生思考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对人物以及文本内涵形成深刻理解。

(五)促使学生展开一定的交流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一定的交流活动,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产生思想碰撞,以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在具体的交流活动中,要以一定的主题为基础,确定好主题,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出现偏题、跑题等问题。可以说,主题更像一种方向标或支架,既可以保证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产生深度思考,又不会偏离一定的方向。设计主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考虑整本书的内容特点。例如,针对五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推荐《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是多个民间故事的合集。既然是故事类的书籍,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故事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国的民间故事是非常丰富的,不同的民间故事有着不同的情节以及叙事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不同的民间故事,以“对比不同的民间故事”为主题,让学生准备发言稿,在课前、课中、课后,学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完善发言稿,并针对相关主题搜索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更有秩序、更有深度,挖掘出民间故事的内涵。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整本书阅读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要特别注重发挥整本书阅读在思想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更多思考。

(六)结合章节引导学生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基于不同章节的内容丰富活动类型。整本书的不同章节可能有不同的特点,如有的章节故事情节非常丰富,有的章节则有大量留白,因此运用的阅读策略也是不同的。例如,部编版教材中有一些关于童话的文章,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夏洛特的网》这本小说。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做好一定的计划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借助一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具体来说,在《夏洛特的网》中,主角的经历是非常波折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主角经历了几番波折,他的心态是怎样的,发生了哪些变化等。结合这样的问题,学生还可以整理思维导图,回顾全书内容,想一想哪些人和动物帮助过威尔伯,从而充分挖掘学习要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七)设计一些读写结合活动

在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为学生设计一些读写结合活动。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具有双向迁移的作用,这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基本规律。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单纯地读,很可能导致学生只是收获了肤浅的印象。而将写作融入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促使其捕捉文本内容并进行沉淀和感悟。所以,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设计读写结合活动,让学生边读边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具体来说,写作任务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摘要式写作任务、批注式写作任务、书评式写作任务等。摘要式写作任务指的是一章一摘要,教师鼓励学生在读完每章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一章的主要内容,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批注式写作任务就是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对一些内容有新的想法时,写到相关内容旁边,之后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批注来了解自己在阅读相关内容时的想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有的放矢。进行批注时,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笔,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批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这样的批注式感悟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记录,让学生有效丰富感悟。书评式写作任务指的是学生能够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如五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就与名著阅读相关,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让其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名著进行书评式写作活动,评价自己所阅读的名著的价值。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关于四大名著的一些评价,如《红楼梦》就有脂砚斋书评,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书评式阅读,将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起来。

结语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入阅读作品,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还能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阅读奠定坚实基础。最终,我们期待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能够获得知识的积累,思维的拓展,情感的陶冶,从而成为有思想、有情怀的终身读者。

参考文献

[1]张文,伊丽君.融多元之法,促素养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过程指导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6).

[2]宗影.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1,(19).

[3]李桂红.谈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