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洪柳欣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瑶湖学校 330096

摘要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进行有机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许多初中教师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科教学内容得到明显丰富,同时也使美术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美术;信息技术

正文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指将一些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备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帮助学生能够对现有的美术教学内容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的选择和使用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学习需求为原则,体现“以生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初中美术教师需要立足实际,全面探究更加科学有效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使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此为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做贡献。

一、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学资源是推进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也是帮助教师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基石。初中美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以及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它具有审美性、情感性、人文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既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和感悟,也需要学生进行探究与实践,多方着手才能够使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新的初中美术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特别注重与初中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它把美术学习和校园生活的读书、写字、绘画、活动等多项内容融入其中,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但是受限于教材编排的影响,教材所呈现的内容相对偏少,且呈现形式也较为单一,这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需求。尤其是如果教师仅仅是就教材来给学生讲教材,这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难以达到理解与想象的能力要求,进而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而应用信息技术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既能够有效拓展教学资源,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春天的畅想》这课内容学习时,为了使学生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全面地了解春天、感受春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关于春天校园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源,如校园的早晨、初春的阳光、初春学校的绿植等,这会给学生既熟悉又兴奋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给学生提供关于春的诗词和散文,再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行赏析,感受春之美、春之韵以及春天带来的昂扬生机,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美育教育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要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强调教师要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新课标中也强调教师要善用多种媒材,给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共同体,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信息技术就能够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求,它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为生活增添情趣》这一单元时,本单元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有插花、摆件、手工灯饰以及装饰画这四部分学习内容,且都是学生感兴趣、能动手实践的学习内容。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布置当“小老师”的任务,让学生课下通过网络资源学习这些手工制作的方法,并通过自制课件或者视频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就被调动起来,在准备环节,他们在密切合作中寻找呈现本组学习成果的最佳方案;而在展示环节,学生所呈现的成果远远超出了教材所提供的信息,这样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也使学生感受到了美术学科学习的价值,达到了美育教育的预设目标。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相对于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具有操作便捷、功能多样、资源丰富、形象直观等优势,特别是它能够把相对抽象的学习内容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呈现,如文字、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形式,这不仅能够提升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进而帮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进行《古城古镇考察》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这课内容属于造型和表现的学习领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给学生介绍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进而了解各地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自然条件、审美爱好等,体会各地民居体现的不同特色;教学难点则是学生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对民居建筑进行线描写生。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很多学生对这些古城古镇缺乏了解,实地探访的更少,这无疑增加了本节课的教学难度。而应用信息技术则能够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先给学生呈现两个代表性的古镇:北方山西平遥古镇和南方浙江乌镇,使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地域、地理、文化、习俗的差异带来的建筑的差异性;然后再由大到小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如瓦当、斗拱、抱鼓石、额匾、楹联等,感受民间艺术的特色;最后,让学生结合所了解的内容进行写生创作,这时学生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其表现起来就容易得多,而且各具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美术素材库

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时,美术素材的选择和呈现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为了提升美育教育的效果新课改也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完全拘泥于教材,而是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丰富教学的素材,这也意味着美术教师要建立与之配套的素材库,以满足教学的需求。而信息技术则能够满足教师的这一需求。首先,美术教师可以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去搜索、查找所需要的教学素材,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素材类型的多样化,可以适当增加图片素材和视频素材,这是初中生相对喜欢的学习内容,也能够实现对教材文本和图片的有机补充。其次,要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美术素材进行科学分类,便于教师便捷地应用素材库。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内容的安排以学段、课时为模式进行分类整理,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素材,然后再按照素材类型进行分类,这样就非常清晰明了。最后,教师要注意对素材库的及时更新,即结合在备课、教学时的感受,及时把较好的素材充实到素材库中,比如优秀的课件、视频资源或者课例资源等,这为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很大帮助。

(五)借助信息技术开设鉴赏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美术教育和美育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对一些优秀美术资源进行解读,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审美感受、提升审美能力。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较少设置相应的鉴赏内容,教师也难以利用有关途径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美术作品,这对美育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不利。基于此,美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置鉴赏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明确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结构和色彩之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从理性角度上提高对美术作品的认知,这对美育目标的实现和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美术教学的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确实带来了很多“福利”,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第一,我们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时候,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目的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不能“以辅代主”。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应用信息技术必须以此为前提。如果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在各个教学环节都不加区分地使用多媒体,那么教师就会成为信息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解说员”的作用,造成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尤其是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具有不可代替性,如中国画的勾皴点染,如果都用多媒体代替,虽然过程的展现非常直观清晰,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不如教师的示范来得亲切、直接,更易于接受。第二,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在于交流,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的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是失效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才能使学生在理解与借鉴的基础上,脱离范画,去生成和创造“文本”,构建“意义”,表现自我。如果过度依赖计算机,只注重人机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就由传统的“教师灌输”变成了“机器灌输”,不仅会给学生一种冷冰冰的机器操作的感觉,使课堂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久而久之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必然会影响教学效率。第三,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适切性问题。部分教师由于缺乏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制作课件的技术,经常套用甚至直接使用他人制作的教学课件。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不同,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这样教学课件则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用了大量花里胡哨的字体,虽然好看,却难以辨认;还有颜色搭配问题,过多地使用鲜艳的颜色,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美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去。第四,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效果,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实效,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能给学生带来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内容并进行拓展。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件的特效和美观程度,不该加特效的也加特效,不必使用声音的也使用声音,甚至于插入过多的动画,这样的课件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实际功效。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得太多、听得太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仔细地欣赏和认真体会,反而会分散注意力,不但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效果,还会影响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针对不同的课型分类对待,比如,教学美术鉴赏课,由于大量的欣赏环节和创意活动缺乏直观的表现形式,我们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将美术鉴赏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但是,教学造型表现课和绘画课就不能依赖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设备很难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生命力,更需要教师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造型、表现的难点。第五,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任何教学方式的使用都是为了激发主体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激活学生的美术细胞,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目的。因此,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必须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欣赏、思考、体验、感悟甚至动手的时间,必须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为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助力,美术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的需求,重视发挥信息技术导学、助学的作用,寻找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有效切入点,但同时也要把握好应用信息技术的“度”,使课堂教学的效益不断提升,进一步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从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令.浅析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幸福生活指南,202323.

2] 钟凤琴.探讨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2.

3] 刘亮.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