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外阅读,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摘要
关键词
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正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要把读书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和拓展语文读书和作文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自己的写作基础,既提高自身课外阅读能力,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
依据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大多都喜爱故事书和童话书,他们被书中浅显易懂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明的图片所吸引,对其他具有文学色彩的书籍涉猎得很少,由于知识的限制,他们可能很难理解科技书籍和古文书籍中的内容,在中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之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如何让学生掌握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内容,如何在考试过程中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就会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不够多,课外阅读对象比较单一,难以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1]。这种教学现象应该引起教师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引导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课外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也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积累很多写作素材,再对这些素材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就能形成一篇好的作文。而且学生多阅读,在写作中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对作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比如,阅读了《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这种涉及动物的科普读物,学生就可以了解到更多新的动物名称、特征和习性,从而在写作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丰富自己的表达。阅读了《三体》这种关于科技发展的科幻小说,学生的思维就会受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可能影响,从而能为自己的科技类作文写作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阅读了《白夜行》这种引人入胜的悬疑小说,学生可以体会故事情节的紧张和悬疑作用,从而在自己的写作中注入更多的情感和情节,增强作品的魅力和吸引力。
(二)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基于年龄特点,当前大部分小学生还未具备完善的语言表达能力。而通过阅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中国民间故事》作为一本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外读物典型代表,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悠久且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类课外书是以故事形式进行编写的,所以它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忆,加之这类书中往往有很多优美的语言和句子,因此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更多好词佳句。这样,不仅可增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获得大量的知识,还能通过阅读材料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开阔自己的眼界。学生在阅读奇幻世界相关小说时,可以想象不同世界的形态、生物、环境等,从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以后的写作和思维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阅读《极简宇宙史》等科普读物时,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这些知识和技术可能是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因此会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和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在阅读Handa'sSurprise这种异国文化相关的儿童读物时,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饮食、服饰、语言、宗教等,从而想象这些文化的特点和特色,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想象空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重要性的途径
(一)拓展型思维意识引导
第一,阅读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融入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把写作水平不断提升,教师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范文,帮助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思路进行学习和理解。第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达手法,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第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只有通过长时间培养和教育,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重要性。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课外阅读材料。
(二)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第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平常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图书。如漫画、儿童文学、科普读物等,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氛围 中体验读书的快乐,并逐渐养成读书的兴趣与习惯。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例如,《格林童话》是一本经典 的世界童话故事书,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发散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经典童话,并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上阅读,为以后的童话写作奠定基础。第二,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是课外读物,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一些感触和灵感,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写作,如让学生写读后感、心得体会、自由创作等,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在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阅读任务。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每周读一本书,每天读一条新闻,做一份阅读笔记等;针对读到的书写份书评,做一份记录等。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第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如书展、阅读角、读书分享会等,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和收获,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喜欢的文章的感受以及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和写作水平。
(三)发挥思维想象
在小学课文中,有许多文章中结尾会出现文本空白的情况,此时就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想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空白文本进行填补,用来补充后续文章剧情的发展,可以使文章得到一个完整的结局,使学生更能深层次地理解文中的内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这一节内容时,由于所描述的是作者与母亲之间的往事,文章字里行间都深深透露出作者对于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因此,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完文本内容以及中心思想之后,需要让他们自行想象,体会文章的主旨。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在最后一段中又详细写了各种颜色的菊花,作者在结尾重复‘好好儿活’这句话,请你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对文章进行拓展,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给勇于说出想法的学生以表扬,这样也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开展想象,锻炼他们的想象思维,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通过这样一种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展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推进语文深度课外阅读的开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此同时,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将其与学生的写作相结合,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写作技巧的把握,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变得更为轻松,真正达到文章与情的相互契合表达。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想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除了多多开展写作练习之外,还可以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用意,并将这种思考融入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方法。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适当记录下文本中的优美语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对《红楼梦》这一名著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把握其中对于人物外貌描写的方式,并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参照描写,使得作文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彰显出自己的情感,这对学生写作能力和想象力的提升都是有帮助的。
(四)鼓励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课外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的课外阅读能够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所得转化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并在作文中实现迁移。写作文的基础是语言文字,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是词汇。如果学生的词汇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即便观察再细致、情感再丰富,也无法将自己的印象、感受和想法用恰当形象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丰富的课外阅读经验则可以使学生突破课内阅读的局限,帮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更多生动形象的词句,捕捉优美的段落和篇章。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要求和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摘抄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并详细记录这些词句的语境和含义。通过摘抄笔记,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又可以使其结合上下语境加深对这些词汇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优秀的作文既要有丰富的内容,又要有恰当的形式。无论是作文的内容、主题或情节,还是作文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形式,都离不开娴熟的语言文字运用。在阅读积累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词汇的含义,还可以逐渐掌握作文谋篇布局的方法。教师可以借助问题驱动、对比分析,以及略读、精读、跳读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加深学生对写作方法的充分理解。
在前述这些素材的积累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将课外读物中使用的写作手法进行摘抄和分析,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摘抄下来的内容进行比照练习与模仿,将阅读经验迁移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中,使其充分理解写作方法的运用,从而真正掌握写作技巧,实现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提高语言组织能力。随着学生阅读量的逐渐增多,素材积累也越丰富,学生想要倾诉的欲望就会越强烈。
(五)交流读书心得
交流读书心得是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开展读书报告和读书俱乐部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2]。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及时对学生的阅读心得进行反馈,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写作不足,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和思考,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意见[3]。在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读书分享和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分享他们的阅读感受、理解和思考。在课后,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分享,扩大阅读交流的范围和渠道。例如,当学生在阅读《小英雄雨来》这本书时,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交流方式来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以帮助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首先,书面反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要求学生写下他们对书籍的评价、主题、情节、人物、语言和作者的意图等方面的感受。其次,小组讨论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方式,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书中的某些情节或主题,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此外,朗读和演绎也是一种有益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朗读他们最喜欢的章节或场景,并尝试通过语音和表演来传达他们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感受。最后,创意写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学生可以尝试从书中某个场景或情节的角度出发,创作一个新的故事或剧本。这些交流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他们对书中内容的观点和感受,并有助于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展开课外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既能够使得学生感受到课本阅读的趣味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淼雯.拓展延伸,迁移运用--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22(33):89-91.
[2]何娟莉.重阅读促积累多观察勤练笔--浅谈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2(27):106-107.
[3]方文辉.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课外阅读的作用及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19):128-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