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教学策略
正文
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我们愈发地重视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鼓励和支持探究[1]。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教学的策略,解决科学活动中存在的误区,才能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面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孩子们经常会向大人们问:“为什么?”在不断地学习探究中,孩子们发现、感受与成长,这是幼儿科学探究的表现。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很多的“为什么”,没有家长的随口应付,而是教师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让幼儿能够明白这个世界的本质。同时科学教学活动也能够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孩子们能够学会提出问题、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实验验证,以及最后总结结果,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教学活动可以说是幼儿园教师在一些公开课等场合尽量避开的教学活动。因为科学活动是严谨的,但也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概率很高,所以教师往往不愿意选择科学活动作为自己的展示课程。但越是怕,反而越是容易犯错,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中会有很多的误区存在,具体情况如下:
1.教学目标不合理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关键。科学教学活动不像其他领域的活动有着较为明确的活动目标,科学的严谨性以及不确定性注定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误差”。我们只能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1)不能完全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设置目标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领导者,我们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感觉来设置目标,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实际能力与操作空间是否符合目标的要求。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认识“非牛顿流体”活动中,如果教师设置的目标是让幼儿在课堂上亲手尝试制作“非牛顿流体”来感知物体的性质,那么就会发现,光操作所需要用到的器材就能将孩子的操作台摆放的满满,孩子们在看到满满的一桌子的盆、水、淀粉、勺子、量杯等物品后根本没有耐心去听老师描述的问题或操作,后续的问题也是不断的产生,管理幼儿行为的时间远远大于教学时间,最终导致整个活动“失败”。正较为合适的做法应该是教师直接展示“非牛顿流体”,通过一些小游戏来让幼儿感知流体的性质,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最后在延伸活动中让幼儿去尝试制作,保证课堂的有效性,也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去实验尝试。
(2)“重结果,轻过程”的目标不可取
科学活动的结果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尽量避免一些肯定的词汇,尽量用尝试、感知等词汇来制定目标,因为往往幼儿很有可能操作不出我们想要的实验结果,但这不意味着目标的失败,科学探索必然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才能在偶然间获得刹那间的成功,“重结果,轻过程”的目标不可取。如在“大气压”的科学活动中,幼儿迟迟无法将纸张堵住杯子口,让水不落下来。如我们将目标设立为成功用纸将杯子中的水堵住不落下来,则会让一些没能成功的幼儿感到失落,可能会失去继续探索的兴趣。不如将目标设立成探索纸张成功堵住水的方法,更为科学,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才更能感受努力的价值。
2.教学内容选择单一
一说到科学教学活动,大部分的老师脑海都会想到某某小实验。但是科学教育不仅仅只有这些实验活动,小实验只是科学活动的一种展现形式。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科学,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我们的教学内容基本不会优先考虑到这两个方面,但是它们也在幼儿的生活中占着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视野过于局限,不能将不同领域之间的内容相互融合,如果教师没有切实地将科学与幼儿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不能循序渐进地为幼儿提供科学的活动内容,最终结果必然导致无效教学。
3.忽视幼儿情绪体验
大部分的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会采用活动导入、讲解和评价三个阶段,这也是公认的较为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幼儿很好地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但是科学活动往往会伴随着很多的实验材料的投入,幼儿见到新奇的事物往往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偷偷摸摸地行动起来,但是教师又不得不加以阻止,以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过于模式化的教学,会让幼儿产生消极感。
4.师幼间缺乏一定互动
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师生互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师生互动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占据着关键地位,任何一个完美的教育理念、教育计划、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案,都是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才能成为现实。”尽管在科学活动中,许多教师会让孩子们专注于自己的操作,以实现预期的成果,但他们却忽视了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更愿意去表扬去鼓励成功完成任务的孩子们,而忽略那些失败了的孩子们,对其失败的原因不愿多问,没有为幼儿提供很好的支持与帮助。
三、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我们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逃避,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并制定科学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幼儿养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优秀核心素养。
1.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不是因为某个个人而制定的,是根据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的。制定目标时,要明确教师“教什么”和幼儿“学什么”,教师教授的内容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达标。这些目标能否让幼儿掌握新的技能等等。
2.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的活动内容应与幼儿的兴趣培养相结合,以便于增强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教师自身更应该自我审视,是否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能理所当然地将所有问题都归于幼儿能力的不足,在活动前是否调查过幼儿的意愿与想法,考察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等等,能促使幼儿通过科学教学活动建立起科学精神,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3.注重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上一颗明亮的星星,他们每个人的闪光点都是不同的。我们作为教师要允许差异化的存在,同样的事物,不同的孩子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不要将成人的思维强加于幼儿的身上。我们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而不是反对者,学会从他们的角度去看待事物问题。
4.善于观察幼儿的情绪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注意观察好幼儿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心声。将我们的一部分教学权利让给幼儿,实验不一定要教师来进行操作,幼儿也可以来代替我们进行尝试。当角色互换的时候,幼儿相互之间也会相互吸引,相互之间学习,幼儿的自主权得到提高,违反课堂秩序的情况就会减少,幼儿的课堂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5.师幼合作教学
科学教学活动教学应结合互动教学模式,开拓儿童的思维,帮助儿童全神贯注地参与教学活动,增加对知识的寻觅和实践。 幼儿园教师与孩子的互动课堂,能够激发小朋友们对知识海洋的探求,通过在课堂上的相互沟通,扩展更多知识的获得渠道。在科学区域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孩子和教学内容、情境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2]。当教师作为幼儿的朋友参与到合作教学中去,能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幼儿身心放松下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到教学活动中去,也更愿意与教师一同完成科学探索的任务。
综上所述,科学教学活动在幼儿的课程活动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对于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们作为教师就是应该不断地去探究,去思考,寻找解决的策略与方法。教师作为孩子们成长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更要明白自身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力。多一些自由,少一些拘束。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放手让他们自由飞翔,会有一片属于他们的蓝天。
参考文献:
[1]陶纪秋.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05):63-65.
[2]郭婷.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1):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