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历史课堂激情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人才应该德才兼备,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强调要渗透德育教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历史课堂上爱国主义教育是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要搞好思想道德教育,只是靠空洞的说教,是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用激情教学为课堂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中德育内容,为激情教学准备素材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名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中国有丰富的传统美德,有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操、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奉献精神、有勤劳朴实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不畏强暴的自强不息精神。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中能够找到历史原型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如“精忠报国”的岳飞、不慕名利抗击倭寇的戚继光、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等等。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学生是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因此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德育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而德育教育,又在历史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性,把德育教育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光辉品质以及历史事件,教师对其启发与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将中国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培养有思想有德行的少年作出贡献。
(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翻开历史的书卷,从古代到近现代,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是一部奋斗史,一部探索史,一部自强不息的历史。历史教科书中处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的教学素材。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以及可敬可尊的历史人物。比如,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等等。这些人物身上都饱含着对国家忠贞的民族气节,和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优秀品质。我们应该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应该捍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讲述相关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迹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激情教学实践,促进德育教育渗透
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容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应该将历史知识生动的展示,用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去吸引学生。因此,我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德育教育的渗透,例如:讲故事、播放影音视频、编演历史剧、组织辩论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去思考、去感悟。例如在讲七下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其中一个子目提到戚继光抗倭,我播放了《戚继光抗倭》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看到戚继光为了抗击倭寇英勇作战,这些重现的影视画面,为他们的思考营造了一种情境氛围,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有什么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能够理解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功名,驱逐倭寇,捍卫了国家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他是人民心中的民族英雄。这样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这些深刻的道理,通过多媒体辅助,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有很好的效果,比教师口头的讲述爱国,更具体形象。
在讲七下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时,其中提到宋代时期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和端午节。这些节日都是我们很熟悉的节日,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展示,探究传统节日的起源演变,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意识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与习俗,通过学生熟悉的节日入手,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般的德育教育。
在讲七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时,对于岳飞抗金这个历史事件,我播放了《满江红》的歌曲,通过这首歌曲,我们能感受到岳飞作为臣子的愤恨,收复旧河山的抱负。学生通过《满江红》播放,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然后我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要学习岳飞身上什么优秀的品质?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岳飞?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理解岳飞一心想恢复中原的抱负,岳飞的爱国情怀就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亡的不竭动力。
三、历史激情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中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源,包括书籍,文物,历史图片,影音等历史资料。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对学生进行更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课堂中也可以对一些重要的节日、纪念日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勿忘国耻的“九一八”,中国共产党诞生,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等,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古人曾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德育,良好的品行是处世和治国的基础。而学生又是祖国的未来和接班人,所以加强历史教学在德育方面的渗透,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用真挚的情感表达,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把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用激情教学点燃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