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摘要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艺术;钱梦龙
正文
An Inquiry into the Art of Questioning in Qian Menglong's Classroom
Zhao Yichen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new curriculum reform,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can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law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Qian Menglong is a famous language teacher in China, who devotes himself to the research of the art of language classroom questioning, and his skillful classroom questioning has always been the object of learning for first-line teachers. This paper takes Qian Menglong's art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o explore his charm in the art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lso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first-lin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art.
Keywords: Hideaway; composition education; contemporary revelation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主阵地,课堂的教学效率也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一直备受关注。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钱梦龙一生都在追求高效的课堂提问艺术,他的“语文导读法”、“三主三式”的教学理念,也展现出他非凡的课堂提问艺术。因此,探究他的提问艺术,对当今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钱梦龙的语文教育理念
钱梦龙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师,他曾发表《“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和教学模式》[],他在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中总结出一套语文教学方法--“语文导读法”。要研究他的课堂提问艺术,首先要了解他的“语文导读法”理念,这种语文教学理念由钱梦龙首创,也是他教育智慧的结晶。
(一)“三主”纲领
“三主”纲领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指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既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教师为主导”主要指课堂中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正确的探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时点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组织--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②引导--引导、启发、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③激励--随时给学生激励、督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④授业--根据学生认知的需要讲授必须讲授的知识。”[]
“以训练为主线”主要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要求将教师指导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这里的“训练”指的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实践活动,从而学会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三式”课型
在“三主”纲领的指导下,钱梦龙提出了与之对应的“三式”方法。分别是“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
“自读式”主要指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学会独立阅读。钱梦龙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首先带着目的自读文本,完成自读笔记,再进行师生交流讨论,通过发展自读能力进而促成个性化的阅读,提高自主阅读能力。“自读式”是“三式”中的核心。
“教读式”主要指教学生自读,学生首先对文本进行自读,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时点拨,解答疑惑,将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随着学生自读能力的逐步提升,教师的指导也逐渐减少,由一开始的具体示范到之后的适时点拨最后再到慢慢放手。钱梦龙认为,教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逐步“摆脱”学生的过程。
“复读式”主要指复习读过的文章,将之前读过的文章组合成一个复习单元,时常归纳,分析异同,多角度的进行复习,每次复习都有新的理解与体悟,提高认识,进一步提升自读能力。
“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三者相互联系,自读是核心,教读和复读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二、钱梦龙的课堂提问艺术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提问对于教学的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钱梦龙的课堂提问艺术不仅有教师向学生提问的艺术,而且包括了引导学生向教师提问的艺术。前者即“发问艺术”,后者即“导问艺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钱梦龙的课堂提问艺术。
(一) 发问艺术
适当的课堂提问艺术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钱梦龙的提问艺术被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认为是“善问”的典型范例,他的课堂提问方法不仅基于科学理论的指导,还是他的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
1. 重视提问的类型
钱梦龙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文章文体的区分,在他的阅读课堂上,几乎以“问”贯穿始终,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围绕文本展开,这样提问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参与到思考过程中。从横向上看,钱梦龙的提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从纵向上看,在他的提问中,文言文的提问数量要远高于现代文,而现代文中议论文的提问数量低于记叙文和说明文。提问数量的多少也反映了教师参与教学的程度,他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参与程度更高,钱梦龙提问数量的多少与文章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自学能力密切相关。在他的教学中,整个课堂都围绕解决学生的问题展开,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钱梦龙的教学实践中,不难看出,他在选择提问内容时更加重视文章本身蕴含的语文知识;在提问目的上更加重视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而提问数量的多少,则与文章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自学能力密切相关。对于学生容易掌握的问题,他不问或少问,而对于学生不会或容易混淆的问题,他会通过反复的启发让学生理解。重视提问的类型也是他对“学生为主体”思想的生动实践。
2. 巧设提问的顺序
“在一篇课文、一堂课中,问题并不仅止于独立的一个两个,它总以各种形态分布在每一教学环节、每一知识点的教学中,组成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教学序列。”[]提问的顺序对达成提问的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这里的提问的顺序主要指钱梦龙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而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的顺序。钱梦龙有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他虽然重视学生对文体知识的学习,但即便是同一文体的文章,他的教学方式也各有不同。比如同为说明文的《中国石拱桥》和《四海不死》,前者以说明表达方式为教学重点,从一幅教学挂图的说明切入;后者以理解说明文的特点为教学重点,从题目切入。他在教学中重视挖掘每篇课文的独特意义,这也就是新课标的核心价值。但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他又都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他的教学几乎都从理解字词入手,再深入文本,走进文章的中心,领悟作者的情感,欣赏写作技巧。他的教学实践是其思想理念实效性和科学性的生动体现。
“有效提问的相关文献材料一直坚持,在提高学生理解方面,提问顺序比问题类型更加有效。”[]钱梦龙十分重视提问的顺序,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在《荔枝蜜》中,教学任务是识别文眼,钱梦龙首先直接发问“文眼在什么地方?”学生给出了三种不同答案,但他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判断何种句子才能成为文眼,让学生自行排除错误答案,最后在文眼句子的基础之上了解作者,理解文章主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在《一件小事》的教学中,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我”的人物形象,钱梦龙一开始直接发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学生回答的却是“我”的阶级地位,他再次重新提问,但学生仍不知道如何回答。最后他降低难度引导学生从“我”的阶级地位、思想变化几方面归纳“我”的人物特点。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当学生无法回答他提出的问题时,他是如何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
从上述两个教学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钱梦龙对课堂提问的把控能力,对于学生容易解决的问题,他逐渐提升问题难度,而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他逐渐减低难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钱梦龙课堂提问艺术的出众离不开他精心设计的提问顺序。
(二) 导问艺术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必要让学生进行提问,这样他们才知道如何更好地与阅读文本互动。正是这些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自我与文本之间建立起重要的联系。”[]早在上世纪80年代,钱梦龙就注重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纵观其语文课堂教学,“导问艺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营造提问的氛围
很多原来上课不爱发言的学生,在钱梦龙的课堂上却提了十多个问题,全班的学习热情好像都被他激发了出来。学生愿意大胆提出问题,这与教师能在课堂中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密切相关。钱梦龙是这样进行课堂教学的。
首先,融入学生,放低姿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以一种讨论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他把这种平等讨论的师生交流方式称为“交谈”。“交”主要指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这样学生才会完全投入到课堂中。有时他故意装作不懂让学生回答,反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经常把“你怎么看?”、“这样说可以吗?”、“还有谁有其他意见吗?”这种口语挂在嘴边,让学生大胆发言。其次,鼓励学生提问,并且及时进行反馈。钱梦龙不仅告诉学生要善于提出问题,还为他们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他把课堂教学任务分为多个话题,师生对每个话题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畅所欲言。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他也会及时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进而强化了这种提问的行为。最后,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钱梦龙曾一直讲过“参考书事件”,面对学生在课堂上不动脑思考翻看参考书的情况,他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让他们作裁判,来判断同学们思考后得出的问题是否是正确的,最后让大家都明白自己的回答也不比参考书给出的答案差。这样既保护了翻参考书的学生,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正是因为钱梦龙为学生营造了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不断提出问题,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2. 示范提问的模式
要想让学生学会如何提问,不仅要为他们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还需要指导他们如何提问。钱梦龙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次,他上《故乡》的公开课,课前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上课时学生们却都没有问题,这在他看来,就是最大的问题。于是他当场给学生们上了一节“提问指导”课,课后学生们更是提出了六百多个问题,这也体现了钱梦龙的善于指导。
他的“善导”主要表现在“自读式”中,他为学生制定了明确的操作要求和规则,同时制定了“自读五格”,包括认读感知、辩体解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五方面。而他对学生提问的指导体现在“辨体解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这三个步骤上,并启发学生根据层次进行提问的思考:一是文章是何体裁?标题有何意义?标题与课文内容有何关系?二是文章写了什么?如何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是我认为怎么样?我喜欢什么?为什么?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提问了。
他不仅告诉学生提问的顺序,而且会把提好的问题在卡片上写出,编上序号,在课堂上按顺序依次提出,这样可以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样,学生不仅明确了如何提问,而且可以分辨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的提问。
结语
通过对钱梦龙课堂提问艺术的探究,可以发现,他的课堂提问在内容上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并辅以思维训练;在顺序上,重视循序渐进,由文到情;在形式上,灵活机智,应对自如。他始终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高语文素养。但在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的理念,合理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的方法,还需要教师的不断坚持和探索,也需要长期的实践与不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