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模式,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摘要
关键词
教学模式;小学道德与法治;优化策略
正文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需要经历春风化雨的艰难历程,而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源泉,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基石。教师只有不断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才能激发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探索热情,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
一、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生本主义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但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僵化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教师只有秉承生本主义教学理念,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良性互动,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道德与法治是思想理念的重要组成,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只有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学生的课堂需求,才能实现寓教于乐的基本目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在高效课堂中汲取道德与法治养分。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内容的时候,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课堂需求,改变他们对于法律的刻板印象,才能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多元化的生活情境中挖掘法律的存在价值,让学生拥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感受到法律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如放学后的购物行为,本身就孕育着丰富的法律内涵,通过生活事例的列举,引导学生构建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遵守契约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
(二)激发道德法治意识
道德与法治意识并不是生而知之的事物,需要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课堂和社会氛围中逐步塑造。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道德与法治意识成为日常生活的必备素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内容的时候,教师必须实现教学模式的自主优化,将深邃的宪法知识融入学生的思想理念,从小培养宪法精神,感悟个人与国家的辩证关系,意识到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结合充满趣味性的动画视频,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详细阐述学生所享有的公民权利,所负担的公民义务,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采用多元方法,实现资源整合
传统的知识灌输会逐渐消磨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产生抵触心理,因而,教师必须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结合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强化教学模式的自主探究,提供眼前一亮的教学路径,构建高品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构建趣味教学方法
教育存在着客观的教学规律,教师需要综合学生的心理状态、接受和理解能力、社会状况等众多因素,设计出一套符合学生发展路径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天性使然,趣味性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是高品质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公民意味着什么》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将高深的政治理论和趣味的生活日常相结合,实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目标。公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展现一个个鲜活的革命烈士,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雷锋是如何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无穷的力量,让学生在悲壮的历史氛围中汲取精神力量,明确人生方向。
(二)挖掘丰富教学资源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高品质课堂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超越道德与法治课堂教材,从社会中挖掘教学资源,时间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引导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多维度认识道德与法治的内在核心。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结合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到本课内容是学生描绘美好人生的重要基石,也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各种类型的历史博物馆,从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基本权利的重要性,明白义务的必要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座谈活动,从人生故事的描述中,品味到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道德与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规范,只要认真探索,教师会发现处处都是教学资源。
三、开展社会实践,引导自主探究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只有实现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品味道德与法治的力量,才能真正将其转化为生活的信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构建高品质课堂的重要途径。
(一)注重教学实践探索
理论知识不能仅停留在空中楼阁,只有落入尘埃,与日常生活的实践相互融合,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一点一滴的感悟中品味道德与法律的价值。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九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内容的时候,只有在实践的探索中,学生才能品味道德与法治的价值,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基本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如过马路的不同方式,是否合法,是否合理,是否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通过趣味化的课堂,引导学生意识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着社会秩序,而且影响着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健康,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更容易理解交通规则的基本内涵,培养遵纪守法的基本观念。
(二)鼓励自主探究活动
道德与法治是社会生活的浓缩,是一片永无止境的海洋,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才能延伸高品质课堂的基本追求,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认真观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道德与法律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行动。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八课《我们受特殊保护》内容的时候,除了介绍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理念,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对自己的特殊保护,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懂得结合日常生活的多元现象,发现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如不同的法律规范对于未成年人提出了特殊的规定。高品质的课堂注重的并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能力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思考社会现象,进而感悟道德与法治的深刻内涵,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结束语: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德与法治成为社会建设的核心力量。教师想要构建高品质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自主优化,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秉承生本主义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想,其次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生动趣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强化学生自主探索能力,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将道德与法治观念融入自己的行为之中,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陈素娟.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试题与研究,2023(10):100-102.
[2]沈玉华.运用情境教学法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学园,2023(22):57-60.
[3]徐像才.“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23(5):147-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