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高年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正文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内涵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由此可见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口语交际”版块。“口语交际”这一板块内容理应得到重视,并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口语交际”是当下小学的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仅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也能充分反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提升工程2.0的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已经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当中。在小学“口语交际”这一教学难点问题上,更加需要充分挖掘各种可利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表达,大胆交流,习得一定的口语交际方法。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通过初步的观察、访谈发现,在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方面
1.1思想上不够重视
结合当前“重书面,轻口头”的考试方式,部分教师不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只是简单地带过。这样一来,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没有得到培养,也没有习得一定的口语交际方法,也会导致学生的表达欲望及参与度下降。
1.2教学目标未落到实处
核心素养中语言运用方面提到,学生要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但部分老师还是存在“教学生做口语交际题”这一想象,没有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与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中也未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3教学思路过于局限
小学各年级口语交际内容不一,难度也不相同。很多教师认为口语交际的教学应该照本宣科,这样便限制了教学的广度,切断了口语交际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缺少了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
1.4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多数教师在口语交际中的教学方法还是相对单一,多数采用先讲理论,后组内分享交流,再派代表进行全班范围内的分享交流。
如果教师经常性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也会下降。
1.5评价方法不够科学合理
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体系,但在口语交际实际的教学中,多数老师还是停留在教师口头评价,或是学生对口语交际类题目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这一层面,缺乏过程性评价。
2.学生方面
外向开朗,敢于表现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这也只占了少部分。多数学生课堂上不愿意主动交际,其中部分学生怕自己说得不对,缺乏自信而不敢交际,出现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除此之外,学生的交际习惯也没有形成规范,如不善于仔细耐心地倾听他人发言、表达时支支吾吾、逻辑性不强、仪态不够大方得体等。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1.借助授课软件(工具),提升课堂实效
教师要充分利用及挖掘适用于课堂教学的软件及多媒体工具,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工具辅助课堂教学。
如“希沃白板5”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授课小工具:“计时”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课堂活动的用时,并且起到提醒的功能;“课堂活动”中内设多种题型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需要检测的内容自行选择,通过游戏式的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蒙层”“遮罩”“放大镜”等工具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基础上,也能起到激起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除此之外,“希沃白板5”还支持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源的上传,是一款十分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授课软件。
与“希沃白板5”相关联的“班级优化大师”,除了能运用在班级管理上,也能很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课前,可以通过平台创建
小组及评价语;课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点评,评价主体可以多元化,且学生得分一目了然,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口语交际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可以借助“噪音器”小工具,让学生学会安静倾听。
2.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相应情境
2.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离不开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出示生活中的照片、播放生活中的视(音)频等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口语交际相联系,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代入角色。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制作班级公约》一课为例,教材中提示了学生可以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讨论班级想要达到的目标。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讨论,会比较容易出现较为空洞或是不够具体的情况,这时可以通过出示班级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日常表现的图片,或者是播放录制相关内容的小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班级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地制定目标。
2.2借助资源,创设情境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任务借助多种信息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积极投入到交际情境中。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一课为例,教材中提出了“丰富故事细节”“配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等要求。在学生学习如何丰富故事细节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范例视频资源,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仔细倾听,总结方法,学以致用。这一做法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倾听等能力。
2.3搭建平台,创设情境
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并且通过搭建活动的平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得到发挥。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小小讲解员》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举办“讲解员大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辅之以必要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学科与学科之间从来都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整合教学资源,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自己查找喜欢的民间故事,如果条件受限,也可以由教师提供一些民间故事供学生选择。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选择的故事进行交流分享。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背景音乐辅助学生,做到声情并茂。
4.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一课为例,教材提出了“能够分条讲述,把喜欢的理由讲清楚”“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两个要求。教师可以借助范例音频,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方法。首先在播放音频之前对学生提出听的要求,如“开头和结尾是怎么说的?”“喜欢的理由有几个?用了什么词语连接这几个理由?”“是怎样把理由讲清楚的?”,并且提醒学生可以一边听一边用笔记下关键信息。明确了听的要求,学生便能够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仔细倾听音频内容,并能够抓住重点去听。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形势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高年段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不仅能创设良好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今后的口语交际教学中,还需不断挖掘各种可利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口语交际教学实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01):7-15.
[3]何林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0,(11):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