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苏艳

宿迁青华中学,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

主题式教学是围绕主题,以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教学手段。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落实素养本位教学目标,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面对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问题,教师以主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为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初中地理;教学

正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主题式教学应用中的主题是以地理重点知识为核心,以地理真实情境为基础进行的知识探究活动。主题式教学的应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教师围绕初中地理学科特色创设主题,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学习活动,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整合教材,确定主题

综合不同章节和单元的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例如,城市化、气候变化、资源利用等。将相关的教材内容整合到一个主题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参与主题的确定过程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或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不同主题的兴趣和关注点。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确定最终的主题,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利用多媒体资源来支持主题教学收集相关的地理图片、视频、地图等资源,以展示真实的地理环境和问题。通过多媒体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和记忆。组织与主题相关的实地考察活动例如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考察气候变化的影响等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地理环境和问题,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在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中,根据单元内容,教师确定教学重点为通过对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分析,理解南北温差较大的特点,并且掌握温度带的划分方法。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我国的温度带,了解我国不同气候区域作物的种植以及熟制等情况,对我国的气温与降水差异性进行分析。

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季风气候以及特殊天气对我国气温、降水、农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深化学生对中国地区气候特征的理解。教师为学生设计综合性学习主题“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迁移生活经验,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气候、降水、季风、气候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小组探究活动中掌握知识,激活学生思维

二、基于主题,创设情境

初中生仍处于对世界保有好奇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思维敏捷又十分跳脱。在进行主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进行知识的导入,以免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教学质量。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基于地理主题为学生创设情景,通过趣味性、生活化情景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对主题内容的探究与学习。

比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教学中,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例如“探索神秘的俄罗斯”。这个主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俄罗斯文化、地理位置、历史和经济等方面的兴趣。让学生参与主题的确定过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让学生提出他们对俄罗斯的疑问和感兴趣的方面。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展示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当地人的生活等内容。这样可以生动地呈现俄罗斯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俄罗斯文化展览、观看俄罗斯电影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俄罗斯文化的魅力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记忆。将其他学科的内容与地理主题结合起来,例如语言学习方面可以学习俄语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历史学习方面可以了解俄罗斯的历史变迁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主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学生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俄罗斯的面积如此广阔?”然后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俄罗斯气候类型知识时,教师则为学生设计俄罗斯旅游前准备物品的情景,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给出合理建议。在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主题知识的学习,以真实情境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应用能力。

三、围绕情境,设计问题

在新时期,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教育的主题。问题作为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在情景式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设计引发学生思考,围绕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深化对主题知识的理解,借助问题设计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主题是教学质量。

比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中,教师根据地理教学主题设计问题:“如果你想要在东北地区创业,你认为当地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你可以选择哪些创业项目?”在明确学习主题之后,教师又为学生设计数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中掌握思路,比如东北地区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有哪些?东北地区的区位特征是什么?东北地区在我国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如何?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比如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等。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东北地区的土地分布情况,分析东北地区特有的农作物以及生长优势。结合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产业等东北地区知识的总结与分析,学生制定可以进行的创业项目,完成主题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主题,并结合多种教学策略,使地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效果。

参考文献:

[1]蔡阿男.探究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30):12-14.                                      

[2]石春燕.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略[J].试题与研究,2023,(07):62-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