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之“道”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东强

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习总书记引用过《道德经》的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如何治理国家是个很庞大很系统的工程,而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也需要班主任尽心尽力。作为一个历史教师,也作为一个十多年经验的班主任,在学习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后,深有感触。

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大致经历了三起三落,几千年的儒学发展历程,有许多地方正是跟班主任工作有诸多联系,现将本人十多年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

一:百家争鸣:从严刑峻法到以德治国。

百家争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刚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时,也面临身份从学生到老师的巨变,从任课老师到班主任的巨变,如同春秋战国阶段迷茫的统治者,在思考到底应该采用何种指导思想才能管理好班级呢?其实各派学说各有优缺点,对现在的班主任工作都有借鉴意义。

1、刚担任班主任时,事事追求完美,很容易因为希望学生能做的更完美,而去经常批评学生的不足和缺点,缺少及时对学生的鼓励表扬。同时会追求严格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缺乏弹性,缺乏人性化,这就可能到导致学生不理解不配合班主任,师生关系紧张。

其实法家不仅讲究严刑峻法,不仅仅只有依法律执行,更讲究赏罚分明。班主任要向学生解释清楚校纪校规,不能仅仅是简单粗暴一声禁止,要给学生分析清楚利弊。像学生违规使用手机问题,有些学生被处理后,只是感觉自己倒霉,有些家长甚至还质疑学校的处理方式是否合适。这时候,作为班主任,不能仅仅按照校纪校规简单处理就完事,而是应该跟学生和家长说清楚问题。比如手机带来的危害有影响学习、影响身体、影响心态,影响纪律观念、影响班级学风甚至影响学校。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和家长明确,并不是学校要收学生的手机拿来私用,而是在维护学生自身的利益。要让学生能从自我发展角度、从对自己家庭的角度,从对学校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从心底里去接受,并能自觉的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对于有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要结合家庭教育,和家长、学生一起分析清楚这样的行为,对于学生自身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学生学习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从而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能很好的去遵守,从而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如果是实在没有这个自觉性屡教不改的,就需要“依法治国”,照章办事,既教育该生,也能警醒其他同学。

班主任要多去看到学生的优点,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多加鼓励,多采用激励手段。比如重大考试以后的奖励方法,可以和学生商量好奖励方案,发奖状、奖金、奖杯,或者学习用品、小礼品,充分鼓励进步和优秀的学生,这对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培养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2、儒家思想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创建和初步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显学,但不适应统治者需求,当时没有成为统治思想。儒家提出要有仁爱之心,以德治国,道德感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第一生产力,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矛盾的,而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大家都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教师对待学生,绝对不能是警察和罪犯那种对立的关系。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要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学生,去关爱学生,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具备这样对学生无私的爱,才能真正的当好班主任。班主任的行为,学生是能感知到的,班主任的心血、付出,学生也会看到。所以作为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事事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很多时候班主任的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影响。班主任一句随口的表扬,可能让学生温暖终生;一句无意的嘲笑,也可能会记恨一辈子。哪怕是在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也要让学生知道,班主任确实是在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考虑,是真心在为学生而付出。很多学生的眼光,只能看到当下,作为班主任至少会看到三年,甚至终生,班主任要从学生终生发展考虑,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纪律表现,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加强自我修养。

3、墨家提出要“尚同”,要上下思想统一效率高,法家也追求高执行力。不过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非班主任自身,只有在学生身上产生良好效果的,才是好的方法。所以班主任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一手操办,学生不动,班主任做的多了并不一定好,而要善于借力,借各种力量来形成合力。可以借制度、学生、家长、设备等的力。要有爱,也要有度,比如可以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制约学生,通过学校推行的各项活动来发动学生;可以通过班级各科的任课老师来加强管理学生;可以让班干部、值日班长充分发挥作用自我管理好班级;也可以发动家长参与学生管理,特别是行为习惯上屡教不改的学生,一定要家校联动,充分和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最后可以考虑教室内用监控摄像头等仪器设备,来加强管理。

4、墨家代表平民小生产者利益而非统治阶级,所以只会从平民的角度去考虑国家大事。而法家代表最高统治者,追求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通过严刑峻法来压制百姓。作为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把握好度,要平等对待学生。既要能“俯下身”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也要维护自身绝对权威,对于有些问题要坚持底线原则。比如学生有小错误,而认错态度又很好,班主任可以考虑从轻处罚,毕竟处罚不是目的,能达到教育目的的就是好方法。但在原则性问题上,班主任不能单纯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处理,比如学生打架、带手机等问题,必须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操作。对于有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影响班风学风的,一定要狠狠刹住这种歪风,教育好相关学生也教育好其他同学。

5、道家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本意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在经历过国家动荡之后,统治者不能过多干预百姓的生活,要与民修养生息。班主任可以借鉴道家的顺应自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人无完人,学生也正处于成长期中,不管成绩如何表现好坏,每个学生的内心里都是有上进心,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受到家长欣慰老师表扬同学敬佩。但仍然有非常多的同学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甚至还有很多表现得越来越差。可能这中间欠缺的可能是一个契机、一种行动力或持久力。班主任要给予学生成长的机会和时间,不能因为学生犯的一些错误,而给彻底否定掉,要给学生成长的时间,机会,要允许学生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慢慢探索、慢慢成长、慢慢成功。当然班主任也不能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成长性,身在其位就要负其责任,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暂时还不能做到最好,就需要班主任去指导去帮助学生,引导其向善。

二:汉代儒学: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儒学在经历了秦朝焚书坑儒后陷入低潮,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了诸子百家学说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 ”的汉代儒学,实现了政治大一统又希望实现思想大一统的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将新儒学提升为统治思想。

其实作为班主任个体受本身性格能力的影响,会有不同的倾向。个人性格比较严谨的会较多采用法家风格,比较有亲和力的班主任会多一点儒家风格,比较随和的班主任会多点道家风格。但仅仅用一种指导思想毫无疑问是不可取的。班主任需要将多种方法相结合,多种思想并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运用。比如高二班级新分好,就要“乱世用重典”,强调规章制度,日常规则,树立典型迅速稳定班级。高三高考前夕,学生都很努力自觉,班主任则可以顺乎自然,多陪伴学生,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以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

同时,儒学能够成为统治思想,是因为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去主动吸收融合各派学说,来改进自身。班主任一个人才智有限,可以要多学习、借鉴优秀同事的方法。优秀的方法往往具有普适性,能做到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就能不断促进班主任的成长。班主任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将各种不同的思想,结合自身情况相融合,不断进步,逐渐形成每个人自己的班主任风格。

三:宋明理学:从寻找外“理”到发现内“心”。

儒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受到佛、道等宗教思想冲击,因此在唐宋时期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北宋五子和朱熹等人将宗教思想吸收,进而将儒学发展为理学阶段,其中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就是其中一大分支。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理论核心思想就是“致良知”,要在自己的内心中找到世界的本源“理”,“理”与能力、智力、受教育程度等其他外在的因素无关,普通人都能找到“理”,“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而且强调要“知行合一”。

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事务繁多,从学生的生活到学习到心理,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包括很多不仅仅是高中阶段才产生的问题,可能已经是自上小学以来一直存在。班主任不是神,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完美,也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且学生正处于成长、成熟过程中,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巨变时期,甚至有一些正处于叛逆期,他们今后还会继续成长成熟,将要承担起自身该承担的责任义务。因此引导好学生,调动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很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分析自身的问题,以积极更向上的心态去解决自身的问题。

很多时候学生的各种问题,包括厌学、焦虑、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都可以归结于学习问题和心态问题。比如学生常见的学习焦虑,就可以用阳明心学的理论进行解释。由于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不能得到内心的良知的认可,就可能产生负罪感,如果自身表现还没有提升,甚至更差,内心的良知会更加谴责自己,最终导致学习焦虑和各种问题的发生。如果学生仍然不能很好的努力减轻良知的谴责,就有可能导致自暴自弃,最终变成问题学生。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同样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导致,而同样的原因,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德育,是终生的,作为班主任要从学生的终生出发,不仅需要管理好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更需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指导,让学生能从全面客观的角度,从对自身更有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像对待那些相对薄弱的学生,要指导学生多看到自身的努力,自身的进步,自身的闪光点,要让学生从心底里去认同自己的努力,要让自己内心的“良知”能够认可自己,并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且还要强调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不能空喊口号而无实际行动,不能欺骗内心的良知,这样只会导致心态变得更差。

四:明末清初:从理学僵化到批判继承

随着明末清初社会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封建专制制度逐渐走向衰弱,为了维护落后的专制统治,文字狱、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日益加强,儒学也逐渐僵化。经历过明末反清斗争的黄宗羲、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作为班主任,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从实践中成长,从学习中成长。班主任工作任务繁杂责任重大,不仅身体上负担重,而且还会遇到各种棘手问题,各样有个性的学生,而这个过程也是班主任的成长的过程。也会有很多经过多年班主任工作,被各种繁杂事务所困,可能会陷入工作低潮或职业倦怠中。

因此班主任更加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对自身的反省。随着工作的进行,也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特别是要吸取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教训,批判学习,不断进步。在班级管理中吸收融合各家学说各种方法,最后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管理特色。

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学生,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出现,所以工作是繁杂的。同时班主任也会对每一个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未来,职责很大,收获也很大。愿每一位班主任都能在工作中不断成长,饱尝收获的喜悦。

最后,以每次班会课特别是成绩分析班会,都会解读、鼓励学生的三句话,与各位共勉。

相信自己改变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只顾耕耘不问收获)

少想少说多做,屁股比脑袋更重要。(学习态度是第一位的)

好习惯就是好学生,有进步就是好学生。(脚踏实地重在平时)

 


...


阅读全文